在人们的印象里,日军战斗力非常厉害,抗战初期中国军队屡屡吃亏、退缩。
然而,八路军有一场战斗,却没让小鬼子捞到便宜,反而让鬼子残余惨重,这件事要从我黄崖洞兵工厂保卫战说起。
抗日战争中,日军分两条线重点进攻中国,一条从东北向华北进攻,另一条从长江口向南京及华东地区侵占,以南北夹击的姿态合围我中原地区。
日台儿庄战役虽然取中国军队取得最后胜利,但却付出伤亡5万士兵的巨大代价,才消灭了日军2万人。
1944年的松山战役,中国远征军在强大火力支援下,为歼灭一支1400人的日军,投入2.3万兵力,后虽也全歼了敌军,但却付出阵亡4000人、伤3773人的极高代价,与日军的死伤比例为6:1。
八路军在平型关战役中,占据地形和人数上的绝对优势,但也胜得极为艰难,115师牺牲了600名经过长征的红军骨干、革命种子,损失巨大。
而发生在八路军总部附近的黄崖洞保卫战,我军却取得了敌我伤亡比例6:1的辉煌战绩,我党高度评价此次战斗,还把其写进《战役综合研究》,称赞是“1941年以来反扫荡的模范战斗”。
1建立自己的兵工厂势在必行
抗战初期,八路军的武器装备严重短缺。
那时,八路军主力部队,一个战斗班十几人才3、5枝枪,许多战士不得不拿红樱枪和大刀片与敌人拼杀。我主力连有的连1挺轻机枪也没有,有枪的子弹也才给50发,因此,指挥员对日军作战决心下得很艰难。
战斗开始前,每个人才发3颗子弹,经常出现前面战士倒下,后面的拣起枪继续往前冲,更多的时候,靠缴获敌人的枪弹武装自己。
1941年,狼牙山五壮士那次战斗中,当时实际参加作战的有7名八路军战士,其中2名机枪兵子弹打完后奉命撤退了。他们是晋察冀军区1分区的地方部队,全团也就2挺机枪,实在太宝贵了,丢不得。
当时规定,伏击日军时,战士手里的第1发子弹集体打排枪用,第2发自主瞄准射击,而最后1发,要等待发起进攻追击敌人时才用。二战中装备如此寒酸的部队,也就八路军了。
我军为解决武器弹药严重短缺难题,也曾在国共合作时期向南京申领,但处处受到踢皮球和刁难,因此只能靠自己了。1938年9月,八路军在榆社县韩庄村设立总部枪械修理所,修理损坏的武器和缴获敌人的枪械,同时还自己想办法造枪弹。那时修理所一天能造步枪最高到50多枝,但还远远不够。
1938年11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报告中明确提出:“每个根据地都必须建立自己的兵工厂,造出自已的枪弹,解除前线军火短缺困难。”
八路军总部在1939年5月设立军工部,7月,遵照朱德总司令和左权副参谋长的指示,在黎城县、辽县、武乡县之间的隐蔽地区黄崖洞里,正式建设我军的兵工厂。
2黄崖洞兵工厂开工建设
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也十分不易,八路军黄崖洞兵工厂经历了一番艰难的建设过程。
兵工厂选在海拔1600多米高的黄崖峰西面崖壁上,半壁上有一个高25米、宽20米、深40米的天然大石洞,这就是黄崖洞兵工厂所在地。
八路军成立了黄崖洞工事委员会,彭德怀任主任,左权任副主任。为了确保黄崖洞工事建设时的安全,八路军一个营在附近防守。
黄崖洞地区山高林密,沟壑纵深,地势极为险要,虽然这个地方很隐蔽,但交通却极为不便,不利于施工和设备安装。1939年,八路军总部调来自己的工程建设专家---王耀南,参与黄崖洞兵工厂的设计、施工组织和建设。
红军时期,以土木工程设计见长的王耀南,就成为了我军工程兵的重要创始人之一。他曾在长征途中,多次设计和指导部队架设桥梁,天堑成通途。
后来,又指导河北等地开挖地道,才有了后来闻名遐迩的地道战。他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八路军的“架桥王”、“爆破王”、“构筑王”等。
总部给兵工厂又调来一个工兵营,用时6个多月,完成了黄崖洞兵工厂厂房的改扩建,后面的12栋6000多平方米的厂房平地而起。
制造武器的机器设备十分笨重,也没有工程机械,要想把设备器材运到绝壁之上的洞内极为困难。
八路军战士和当地群众,硬是用肩扛手提和牛运马驮的原始方法,费时费力地把机器设备全部运进了洞里。
开工生产后,产品一直供不应求。为扩大生产,兵工厂继续扩建新的生产车间,机器设备由当初的20多部,发展到后来的40多部,鼎胜时期工人有2000多人。
厂区有厂部,管理着总务、器材和工务三个科,还有车工部、钳工一部、钳工二部、锻工部四个部。黄崖洞兵工厂成了一个可以自行锻炼钢材、制造火药,生产和组装枪炮、弹等武器的综合型兵工厂!
3兵工厂的防卫及安全成为重中之重
黄崖洞兵工厂这样的宝贝疙瘩,从选址建设起,防偷袭就成为了八路军总部需要认真对待的重要问题。
兵工厂地势复杂,进山的几路崎岖险要,人马过还行,重型武器就进不去了。道路旁边的左会山地势稍好,但这里沟壑险要,曲径通幽,是典型的伏击战场。于是八路军决定在此处修筑部分永久性明暗工事,建立起坚固的防御阵地。
为此,八路军总部成立防御建设指挥部,让工程专家王耀南参与防护工事设置。王耀南在各进山口反复勘察,进行工事选址、建造方式、材料及构筑,并在防御地雷造型、雷区设置上倾注大量心血。
仅防御工事正面石材厚度就达2米,一般炮弹打上去无济于事。八路军总部还调整出一个1500人的特务团,专门防守兵工厂。
考察工事设置那段时间,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多次到现场,一来就是一整天。
他和团领导一起研究防御战术,确定防御兵力梯次和明暗火力、雷区布设等,所有人员一律登记造册,明确营、连、排、班各单位责任。规定指战员必须对整个防区了如指掌,多次演练,改善战法。
同时,兵工厂加强后勤保障,备足了弹药、战备用水,还储备了够全团吃一个月的战备用粮。
经过八个多月艰苦细致的布防工作,黄崖洞兵工厂防御态势终于建成,主要包括11节坑道、9000米战壕,以及明堡暗哨190余个,坚固防线立体化,确保兵工厂的安全。
4黄崖洞兵工厂有力支撑了前线作战
1939年,兵工厂人员分两部分进行,一部分兵力负责设计、施工、材料准备,另一部分兵力因地制宜坚持生产,不停工。
1939年4月入党的刘贵福,于10月份调到八路军总部参加军工建设。他是军工部技师,后出任军工一、四所副所长,黄崖洞兵工厂枪弹厂厂长。
他参与设计制造了“81式”步马枪、驳壳枪及50炮弹的试验和改进工作,并研制成功拉线机、边槽机等10余项生产设备,后被评为军工部技术能手。
程明升,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八路军游击支队,1939年4月到八路军军工部工作,先后任总部修械所所长、军工部一所所长、黄崖洞兵工厂厂长,他是黄崖洞兵工厂的创始人之一,并在之后的步枪生产和工厂管理制度建设上发挥重要作用。
……
到了1940年,兵工厂的土专家们先后研制和生产出55式步枪和81式步枪,还有一大批不同型号和用途的地雷。
1941年初,兵工厂研制、生产出50口径火炮及炮弹,实现月稳定生产步枪400多支的目标,年底完成50口径火炮800多门、炮弹2万多发的生产任务,并培养出大批优秀军工技术和生产人员,有力地支撑了前线抗日作战,朱总司令骄傲地称兵工厂为“掌上明珠”。
兵工厂生产的81式步枪、50炮,在战斗中被日军夺得一些。日军在拆解研究后发现,这些武器战技术指标,与他们的装备差别竟不大,屡屡给己方人员造成大量杀伤。从此,黄崖洞兵工厂就引起了鬼子的注意和警惕。
日本东京的一次新闻报道猜想说,八路军的兵工厂在八路军总部附近偏僻的地方,是一个拥有较强生产能力的军工厂,里面设备齐全,至少有3000名工人在上班。在日军眼里,这样的机要所在,必须摧毁。
于是抓紧搜集情报,探听我兵工厂方位。为此,日军从1940年起,加强对我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区的“扫荡”,意图摧毁我总部机关和兵工厂。
5鬼子误打误撞导致兵工厂暴露
1940年深秋时节,日寇冈崎大队在对黎城县、辽县、武乡县扫荡时,无意间闯入黄崖洞兵工厂所在地区。
然而,日军侦察发现,这一带从军队到老百姓的反映均与别的地方不一样,尤其看到许多载重马车、汽车从山里进进出出,根据种种迹象日军判断出这里就是八路军总部兵工厂的位置,至此黄崖洞兵工厂彻底暴露。
这个情节,在电影《亮剑》里得到再现,电影中李云龙接替进攻失利的友军,展开对川崎大队的最后进攻,虽然大费周折全歼了日军,但日军还是发现了我兵工厂的位置。
狡猾的日军为消灭我兵工厂大费脑筋,他们先是煞有其事的抽调5000兵力,多路袭击远离兵工厂的黎城、赤岸、西井等地,引诱八路军分兵过去救援,背地里却派葛目直兴大佐亲率2000精兵直奔黄崖洞兵工厂厂区而来,至此,令人瞩目的黄崖洞兵工厂保卫战正式展开。
八路军特务团正面防守8天打出经典防御战
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和副总参谋长左权,对黄崖洞兵工厂的防卫战极为重视,亲自部署,交待机宜,并迅速调来129师,在日军撤退路上设伏歼灭日军。
1941年11月9日,日军多路部队分别向黄崖洞兵工厂攻击前进。10日上午,在敌人密集炮火掩护下,日军进攻赤峪、槐树坪兵工厂外线防御阵地,逼着老百姓和黄羊开路。
我特务团巧妙放过群众,击退鬼子10多次接连猛攻。11日天刚亮,1000余日军在地空强大炮火支援下强攻赤峪、槐树坪阵地,前沿八路军据险防守,把密集的手榴弹、滚雷扔向日军,加上地雷爆炸,毙敌200余人。
狗急跳墙的日军竟向我八路军阵地施放毒气,团长和参谋长被毒倒,战士们戴上防毒面具顽强打退日军的疯狂冲锋。
13日拂晓,日军调集5000余人和重炮10余门,炮轰我桃花寨东南隘口阵地,随即步兵全力强攻,强夺一线阵地,我防守部队死抵抗,毙伤日军300余人,桃花寨数次失而复得。14日,日军强攻下桃花寨西南高地。
15日,日军分左、中、右三路进攻兵工厂重要关口水窑口阵地,出现了4天以来最激烈的战局。坚守阵地的特务团防守分队在三面受敌的情况下,与日军展开了地雷战、肉搏战,连续击退日军11次冲击。
气急败坏的日军向特务团前沿阵地疯狂发射燃烧弹,大火在阵地蔓延开来,八路军战士凭借残存的工事奋勇杀敌。
日军第36师团师团长舞传男见久攻不下,大骂手下蠢笨无能。他下了死命令,两天内若拿不下黄崖洞,指挥官以死谢罪。16日晨,日军强攻水窑口,并用喷火器烧毁我核心工事。
激战一周,兵工厂内设备也已转移。根据命令,八路军在炸毁厂房、埋设地雷后撤出兵工厂。17日天刚亮,日军进入山洞厂区,遭到地雷杀伤,一无所获,不得已在18日撤离黄崖洞。
8昼夜的激战,八路军特务团凭借坚固的防御工事,在兵工厂各关隘坚决反击,打败了兵力、火力皆占优势的日军强攻,保住了兵工厂人员和设备。
黄崖洞兵工厂保卫战中,八路军特务团以1500人的兵力,激战8个昼夜,坚决抗击住了5000多日军的疯狂进攻,日军死伤700余人,我方伤亡140余人,以6: 1的辉煌战绩,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创造出中日战争史中敌我伤亡对比之最高纪录。
而在三年之后的1944年松山战役中,中国远征军为歼灭1400人的日军,投入了2.3万兵力,在空中和南面强大炮火支援下,后虽也全歼了敌军,但却付出了阵亡4000、伤3773人的极高代价,死伤比例却是倒过来的6:1。
结语
黄崖洞保卫战之胜利,胜在八路军和根据地军民要地防御方案和措施得当。
仅我暗堡工事正面就有2米厚,日军的炮弹打上只侵入30公分。特务团防御兵力梯次配备合理,炮弹、地雷和子弹准备充足,完全不同于以往缺弹少药的窘境,因此即便日军兵力数倍于我,也照样让其付出巨大伤亡。这也说明,只要防御工事齐备、弹药充盈的情况下,八路军也能打出漂亮的防御战。
黄崖洞保卫战之胜利,胜在八路军战士为国护厂,爱厂用命。在彭德怀、左权指挥员,几乎二十四小时吃住在阵地。
从团长再到一线士兵,他们深知兵工厂对抗战胜利的重要性,他们坚守防御工事,个个视死如归,数名战士在最后关头,拉响手榴弹与日寇同归于尽,还有两名战士勇敢消灭敌人,后被逼跳崖,誓死不降。
正是八路军战士人在阵地在的坚强决心和拼死反击,才顶住了凶残日寇的疯狂进攻。
黄崖洞保卫战,让狂傲的日寇品尝到了八路军死亡阻击的厉害!
小编,你又在编抗日神文。害人害己,还是要尊重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