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山东人“闯关东”,为何不去富裕的南方,而是直奔寒冷的东北

小王TalK 2024-12-12 11:35:43

“闯关东就是闯!这不行,咱到别出去,哪能活我就到哪去。”

这是电视剧《闯关东》中朱开山的台词,即说出了那个年代山东人为了生存拼尽全力的“闯”劲,也说出了那个年代山东人为了生活不得不背井离乡的悲哀。

“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这是中国明晚期至民国发生的三大重要人口迁徙事件,而“闯山东”则是其中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迁徙活动。

“走西口”打通了与蒙古的贸易通道,而“下西洋”则是去往东南亚甚至远渡重洋到美洲发展。

那么为什么山东人没有选择南下去往富庶的南方,而是选择北上去往寒冷的东北呢?

五次闯关东

闯关东,这个三个字其实就有很多意思。

关,指的就是天下第一关山海关,而东则指就是山海关以北的关东地区。

而这个“闯”字更说明了在当时过山海关进入东北地区并不是一件合法的事情,并且路途上极其艰辛,路上葬身者十之八九,非常凶险。

1644年满人入主中原之后就将东北视为自己的龙兴之地,认为东北是大清的龙脉所在地。

为了所谓的保护大清的龙脉不被破坏,清政府对东北地区实行了封禁政策,不允许任何人未经允许的出关入关。

并且光凭借山海关还不够,清政府还在东北修建了长达一千三百公里的土制堤坝,并在堤坝上每隔五尺插上柳条三根,这就是著名的柳边堤,用来防范关内人民闯关。

在清政府修建这些以及封禁边关之前就有少数的山东人前去东北发展,而在形成了所谓的“关”的说法之后,闯关东这个说法慢慢的也盛行开来。

在清政府修建完成之后,第一批闯关东的山东人开始涌现。

最早的这批人基本上都是因为当时山东土地兼并严重,农户失去了自己的土地之后逼不得已去闯关东以求条活路。

此时大部分农民采用的路线都是从山海关、喜峰口、古北口等长城关口出关,但由于清政府对闯关这件事的严打,导致能够顺利出关的人寥寥无几。

由于这条路线上一路多山林,土匪猖獗,大部分人都在路上被土匪盯上从而丢了性命,被饿死冻死更是常有的事,就算到了关口被发现是闯关的更是会被官兵处死。

但哪怕十不存一依然还是有人闯了过去,而他的事迹也将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闯关人。

1796年到1820年,迎来了第二次“闯关”。

其实这次并不能算是闯关,清政府入主中原之后在东北一百二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留下了不到四十万人口,地广人稀都不足以形容那时的东北。

于是清政府在这段时期开始放开了柳边堤附近的土地供给关内农民种植,这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关内的土地紧张。

但同时也有更多人开始了解到关外的土地的富饶。

很快,在1841年到1851年的十年内,闯关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在1841年、1842年、1843年和1851年,黄河接连发生了四次大决堤。

其中1843年的溃决更是被称为历史上最大的洪水,四十多个州县被淹没,大量居民丧生,房屋被毁,土地失去耕种能力。

大量的难民无处生存,清朝也无力赈灾,难民为求生路不得不选择铤而走险去闯关东。

而在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最后的一丝颜面也被揭下,山海关名存实亡,第四次闯关东也随之轰轰烈烈进行了。

大量的山东人通过山海关蜂拥而至进入东北,开始进行大片的土地开垦耕种生活。

而到了近代,由于山东地区多战乱,又激发了一批又一批的山东人进入东北,这也就是第五次闯关东。

从1644年到1949年这几百年里,超过两千万山东人通过闯关东的方式进入了东北地区谋求生路。

从最开始的不惧艰难险阻到后来的蜂拥而至,从最开始的谋求生路到后来的找机会,谋富裕,山东人在东北这片土地上创造了属于他们的勤劳故事。

但为什么他们选择了北上,进入了相较于南方更加寒冷的东北,而不是选择南下呢?

为什么选择关东

其实在当时关东并不是唯一的选择,但关东绝对是最不需要门槛的选择。

从山东逃难的人群大多数都是底层的农民,他们背井离乡也就代表着唯一赖以生存的土地也被剥夺,在山东地区已经没有了任何的生存能力。

这样的他们能够去哪里呢,富庶的南方,虽然富庶但却没有他们的生存之地,作为农民的他们唯一的技术手段就是种地。

南方人口众多,耕地早已饱和,逃难到南方除了当流浪街头的乞丐以为也没有更好的结果。

关外肥沃的土地让他们只需要靠自己的双手便能够保证自己温饱,如果勤劳一点更是能够保证一家人吃饱穿暖,这样的地方显然更符合这批逃难之人的需求。

除此之外文化差异也是重要的原因。

在当时闯关东有一个著名的说法:“闯关东,找老乡”

这里不仅仅是指过关之后有亲朋好友接待自己,更是指去寻找山东人的聚焦地,在这里他们可以依旧保持在山东的生活习惯和习俗。

而如果去了南方,避免不了的就是入乡随俗,而南方也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当地自己就有着十分强大的文化习俗。

山东人到了南方不可避免的就是入乡随俗,一改过去的生活习惯,这对十分尊重自己习俗的山东人不能接受的。

如果南方是唯一的选择,那么山东人才可能会不得已的南下避难,但还有闯关这个选择在,在宛如狂野一般的东北也明显会更加自由,因此山东人会在心里就更加倾向于前往东北。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原因,但这两个原因是无数山东人选择闯关进入东北而不是南下的主要原因。

闯关东为东北带来了什么变化

闯关东不仅仅为他们带来了更好的生活,也为东北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在清朝入主中原之后,除了带着原本东北大量的满族、锡伯族等入关定居,还在关东地区大量屠杀汉族以保证所谓的龙脉纯正。

这导致整个东北地区人力十分稀少,这块富饶的土地除了在名义上属于清政府之外清政府没有任何能力直接掌控这片土地的能力。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直接强行占领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乌苏里江以东和库页岛等近一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在当时整个黑龙江以北全部加起来不超过五万人口,库页岛更是只有上千人口。

沙俄和日本在抢夺库页岛时由于岛上人口过于稀少导致双方都不知道库页岛竟然是清政府的领地,而清政府更是不知道自己的库页岛正在被双方占领。

还是双方在进行激烈争夺时发现库页岛上少数的居民正在向清政府上贡才知道库页岛是中国的领地。

如果当时库页岛有超过万数民众,黑龙江以北的人口能在多些说不定这些土地都不会失去。

而清政府在此后也直到了东北地区人烟稀少的危害,开始逐步放开边关允许汉人入关耕作。

在短短时间里整个东北人口送几十万上涨到八百万之数。

河南、安徽,最多的还是山东人来到东北,在这里创造了属于他们的辉煌。

在他们的努力下东北从了无人烟到繁荣昌盛,大量的土地被开垦,生产出来的粮食除了养活他们自己外还的涌入中原养活了更多的中国人。

并且由于大多都是五湖四海逃难过来的难民,这使得东北这片地区对各族有着极强的包容性,东北成为了少数民族最多的聚集地。

于此同时多方文化的交融在这里也产生了激烈的碰撞,诞生了属于东北的特色文化。

在甲午战争战败之后,清政府全面开禁,每年都有近百万人涌入东北,到了1912年,东北人数来到了之前不敢想象的1800万,黑龙江吉林成为他们的聚集点。

而如此多的数量最明显的作用便是震慑了当时对东北有着觊觎之心的沙俄和日本。

在占领了黑龙江以南之后沙俄就不断的在哪里建造俄罗斯聚集地,随着定居的人越来越多俄罗斯人开始试图侵占黑龙江北岸。

而随着黑龙江大量的人口增加,南岸的俄罗斯人口在数量上不占据优势,在多次私下碰撞中都吃了亏,最终沙俄撤回了所有的俄罗斯定居点。

而日本也是在发现了东北大量的人口增加之后放弃了对东北地区的侵占,即便是后来也是成立伪满洲政府而不是直接以日本的名义侵占。

闯关东的人守住了仅剩的内东北地区,虽然这可能是他们无意识的行为,但确实切切实实的为中国守住了土地。

1 阅读:214

小王TalK

简介:欢迎关注!欢迎点赞小王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