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空军”退役副司令:若两岸开战就在福建打,别拿台湾当主战场

郭嘉聊健康 2025-04-18 20:23:42

本文严格依据权威信源(官媒占比超80%),结合2022-2025年最新动态及历史数据,最终观点保持中立。结尾附有参考资料。如有新动态,望提醒博主。

由于“台独分子”赖清德在两岸问题上各种蹦跶,台海氛围愈加紧张,两岸关系也被推到风口浪尖。

2022年台军前空军副司令张延廷一句骇人听闻的“若开战就在福建打,别拿台湾当主战场”。

此番表态,似乎试图给台军的防御困境寻找“解套方案”,又让某些“台独”分子产生转移战火的幻象。

话一出口,引发岛内外多方争议:有人指摘这是不切实际的军事误判,有人则视之为政治炒作的又一把火。

在两岸和平仍待努力的大背景下,这种“把福建推到火线”的论调究竟为什么会这么火?

一、张延廷是谁?

张延廷曾任台空军副司令、情报次长,他的一条资历主线是飞行员出身。

2015年晋升中将,直至2021年退役——这段职业生涯,让他熟悉岛内军方的内部运作,也接触到相当多的关键军事机密。

退役之后,他却在岛内政论节目上一再高调亮相,还博得了个“敢言退将”的名号。

奇怪的是,他的言论总跟民进党当局的对外宣示暗自合拍:比如经常放大“大陆威胁”,或是渲染“对方战力空前强悍,台湾需要增加预算云云”。

有网友调侃说:“张将军变身绿媒座上宾,究竟领的是哪门子的薪水?”

可见,他虽已脱下军装,但依然活跃在公共话题当中,甚至有意无意地配合民进党所谓“威胁论”操作。

这种操作怎么表现?举个例子就知道了。

2023年1月他在节目里放话:“解放军战机3分钟可抵达台湾上空,而台军战机起飞却要5分钟。”

听上去像是在剖析军情短板,可实际上明里暗里都在吁求民进党当局:军费该涨就赶紧涨,战机该换就快点换。

他甚至强调过:幻影战机延寿太浪费,干脆预算再多加点,买更先进的不是更好?

这样的“技术分析”,乍看好像特别专业,然而骨子里,跟民进党政府的“买买买”军购思路完全对上了。

那个著名的“福建主战场论”也是这么冒出来的。

早在2022年,他曾语出惊人:“若两岸开战,就在福建打,不要把台湾岛炸个稀巴烂。”

从表面意思看,好像是在为台湾民众的安全着想。

然而不知他是不是故意忽视了福建作为东部战区核心防线的事实,更别说解放军部属的火箭军导弹群、海空军以及空降兵基地……

对方既有远程打击利器,也有完善的防御体系。

张延廷的言下之意,仿佛能轻描淡写地在对岸卷起战火,而台当局自己却能全身而退。

这逻辑无疑是建立在“对大陆的误解”和“期待外援”的双重幻境里。

二、福建究竟是前沿阵地还是铜墙铁壁?

若要把福建当做所谓“主战场”,恐怕张延廷没好好看看对岸军力布局。

福建之所以被称为“两岸前沿”,不光是地理位置靠近台海,更因为它在几百年前,乃是抗倭、抗日乃至收复台湾时的关键门户。

从郑成功时代到现代海军基地落户,总能见到福建在军事史上的身影。

特别是2025年4月,解放军“海峡雷霆-2025A”演习让各方瞩目,福州、厦门沿海密集部署的岸基导弹群、快速反应部队的训练画面不断播出,背后正是东部战区在福建的全面强化。

福建的“三重保险”又是什么?

第一重,远程火力覆盖。

东风系列导弹远距精确打击,可在极短时间内覆盖台岛各主要军事目标;

而巡航导弹也具备多轨迹穿透能力,再加上海上舰队的配合,整体威力堪称压倒性。

第二重,快速反应能力。

有报道称空降兵驻扎在福州附近,一旦有状况,15分钟内完成战斗集结不是难事。

加之歼-20、歼-16等先进战机常驻前线机场,把制空权牢牢攥在手里。

台军要尝试什么“偷袭”或阻断,只怕还没起飞就被对岸雷达牢牢盯住。

第三重,军民融合的综合防御网络。

福建的沿海城镇建立了地下工事和庞大的交通网络,一旦战事升级,民用港口或高速公路可随时变成军用后勤与转运通道,添上一层“作战纵深”的保障。

再看看台军的反制手段是否真能“打到福建”?

雄风-2E导弹虽然射程理论上有700公里,但大陆在福建一带布建的防空网和反导体系拦截率极高。

一旦台军轻举妄动,恐怕立刻引发《反分裂国家法》所界定的武力统一条件,届时“指挥中枢”自顾不暇,还谈什么转移战点?

从前,福建的地理位置确实使得它无数次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但在现代信息化、远程导弹围控的格局下,想在对岸腹地开辟战场,不仅风险巨大,而且极易被点穴式报复。

再者,福建经济与社会发展成熟,军民融合度高,后勤与补给体制完备,岂是轻而易举就能穿透的“软肋”?

三、两岸军力鸿沟

气势上再怎么喊口号,但对比真实数据,才明白为啥“转移战场”只是说说而已。

根据近年来公开统计:解放军现役舰艇数约350艘,对比台军只有117艘;五代机数量也呈现“200多架vs0架”的绝对差距;

表面上,台军还有些老式幻影2000和经国号IDF,但放在现代化对抗的大局里,雷达探测、导弹射程、电子战能力通通落后。

时间维度同样令人警醒。

要知道,东风-15导弹7分钟可落在台岛目标,而福建沿海的雷达监控24小时不间断运行。

张延廷曾说台军5分钟起飞就能迎战,但这也仅是一厢情愿:难道对岸的攻击要先打声招呼,说“请5分钟后再见”?

而且空军起飞只是开始,后续要形成编队、建立战斗秩序,更耗时更复杂。

民心向背更凸显此“主战场转移论”的脆弱。

2023年有民调显示,超过57.6%的台湾民众担心两岸会擦枪走火,反对增加军费的人也不少。

远在2025年4月,大陆《人民日报》公布的另一项民调则显示,91%的大陆民众赞成必要时使用武力促统。

一个担心冲突、一个意愿强烈,这样的舆情落差更让所谓“以武拒统”没什么稳固的社会基础。

四、舆论战真相

这一切为何炒得火热?看台当局的宣传套路就懂了。

民进党当局深谙“恐惧营销”之道:对外一味塑造“大陆要打过来”的危机感,对内则利用退将或专家之口来加强民众的不安。

2025年4月国台办点名赖清德就是“冲突制造者”,“台独”势力一碰巧就喊“要军购、要提高防御经费”,这剧本行云流水。

大陆屡次亮出“立体化舆论震慑”手段。

2025年4月央视曝光了解放军某部在模拟巷战中的攻坚场景,并配文称“斩首台独势力毫不含糊”。

人民日报也发表社论指出:“福建是捍卫国家统一的第一道盾牌,任何企图在此引火的势力都会落得自取灭亡。”

这种针锋相对的舆论释放,让“在福建打仗”的声音更显荒谬。

在国际上,七国集团2025年4月发声明依旧炒作“大陆挑衅”,但联合国秘书长再度表态坚持“一中原则”。

东盟也通过联合公报,表态不赞成区域冲突升级。

可见,美国及其盟友对台海的介入仍是表面声援,大多数国家并不愿替民进党政府背书。

五、退役副司令口中的“军备短板”

张延廷本人除了“福建主战场论”,还多次批评台军老旧装备。

他提过:幻影2000和经国号经不住折腾,解放军歼-16已足够压制,更别提后来被他相当推崇的歼-36或歼-15T舰载机。

事实上,台湾确实在新一代战机引进和军备研发上难有突破,传统军购还更依赖美国,但美国自身也在多处战线“分身乏术”。

张延廷还就俄乌冲突时有言论,他认为美国能借战争扩大自己影响力,暗示“一旦台海形势类似乌克兰,美国或可如法炮制”。

他似乎有意向岛内社会放送信息:“继续倚美自保是台军唯一能做的。”

但国际环境复杂了,美国究竟愿不愿卷进两岸大规模冲突,没有多少人会认定百分百可靠。

另一方面,福建地形并非他所想的那么容易通吃:

山地与平原交错,一旦进入巷战或山地作战,解放军早已准备充分。

而一旦台军跨海主动攻击,无论是战术还是士气,都将面临巨大考验。

一旦美国干预力度不足,就更拿不出“转移战场”的筹码。

六、福建地位越发稳固,台独注定自欺欺人

回顾历史,福建曾是对外抗争、对内巩固的要塞,如今更是维系国家统一的尖刀。

2025年4月解放军海陆空多兵种演练,进一步印证了福建的战备深度:火箭军点穴打击、海军多舰队机动,以及地面合成旅协同。

无论岛内如何炒作,都没能改变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大陆方面硬实力已经形成决定性优势,倘若非和平统一不得不启动,台军哪能逃得掉?

反观台军,寄望的是什么?或许是曾在节目上出现过的“美军救援”“国际制裁”等等。

但现实告诉我们,一旦战事真的开启,台当局要面临的不是某一个沿海城市的对决,而是整体国力的全面对冲。

台湾内部也深知这一点,所以才一再用各种方式给民众灌输“大陆威胁”,偏偏却没有拿出解决之道。

从郑成功收复台湾,到如今解放军将福建打造为和平统一的前沿屏障,“福建主战场论”看似惊世骇俗,实则毫无落脚点。

历史反复证明,在对岸“诱敌至此”的这种自顾不暇的逻辑下,不可能取得有利成果。

尤其当大陆多次宣示,如若逼到“非和平手段”,那就是板上钉钉,绝非口头警告。

结语

就现实情况来看,福建并非软肋,而是屏障;“转移主战场”不过是“台独”势力为自己正当化的施压伎俩。

两岸同根同源,历史与现实都告诉我们,分裂只会带来更大灾难,统一才是必然趋势。

人们更需要的,或许是理性回归,让和平的可能性大过冲突的阴影。

至于普通民众能做些什么?或许便是回归真相,不被恐惧裹挟,多关注彼此交流,少掉对立煽动。

您对此又怎么看?欢迎留言探讨。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资料:

台湾前空军副司令张延廷曝大陆战机五分钟可斩首. 中评社.

[2024-04-23]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