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月份,中国选择增持235亿美债,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据美国财政部当地时间4月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2月,美国国债的三大海外债主日本、中国和英国均不同程度地增持了美国国债。
其中,中国增持了235亿美元的美国国债,目前持有7843亿美元。
日本大幅增持466亿美元美国国债,持仓规模已经高达11259亿美元。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在2月份,为何要选择增持美债呢?
首先,从金融投资的角度来说,在2月份,中美全面贸易战还没爆发,并且当时的美债收益率还不错,我们选择增持美债,显然更多的是出于投资回报的考量。
毕竟中国是贸易顺差国,我们赚了这么多美元,放在自己手里显然是划不来的,肯定是需要进行合理的投资规划,尤其要投资一些相对收益率高并且比较安全的海外资产。
这其中,美国国债在收益率和安全性方面相对是比较突出的。
因此,购买持有美债是美元保值的一种手段。
说白了,有钱就赚,才是硬道理。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在2月份不仅购买了一定额度的短期美债,同时也卖出了一些美国长期国债。
事实上,“买短卖长”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操作。
因为一般来讲,购买长期美债等于看好美国;
而购买短期美债,一方面就是为了快速拿到收益,同时即使有点风吹草动,到时候“跑路”也更容易。
比如在上个星期,由于中长期美债收益率一天内急剧上扬,造成美债市场急速、大幅动荡,甚至出现了债务危机苗头。

而美债收益率飙升,其底层逻辑就是因为美债持家普遍不看好美债资产,从而大量抛售美债,导致美债价格大幅下跌,尤其是中长期美债,更是几乎无人问津。
而本周的美债市场,却出人意料地涌入了不少美债购买者,其实他们都是因为看中了美债的收益率。
当然,这些买家购买的大多是美国短期国债,尽管收益率比中长期美债低很多,但好处是风险小、变现快。
很显然,这属于是一种投机操作,也就是随时准备跑路。
事实上,这对于美国日益庞大的债务而言,并不是什么好消息,反而是一种危机,也就是一颗隐雷。
而中国在购买短期美债的同时出售长期美债,实际上也表明了我们对美国爆发债务危机的担忧。
另外,从政治的角度来说,在2月份的时候,特朗普刚刚上台,其主要精力集中在俄乌冲突上,当时中美不仅还没有彻底撕破脸。
恰恰相反的是,特朗普不仅一再喊着要跟中国签署新的贸易协议,而且还提到了中美高层会面等等。
换句话讲,二月份的中美关系,其实是有谈判的希望。

因此,中国选择增持美债,从某种程度来说,也可以视为对特朗普的一种表态。那就是中国愿意通过对话解决问题,也愿意释放一些诚意。
但可惜的是,由于四月份,特朗普鲁莽地对全球发起了贸易战,让中美贸易关系几乎走向了破裂。
可以预见的,当美国在六月份公布四月份美债数据时,中国持有美债的额度应该就会减少了。
毕竟对于当下的中国而言,既然特朗普政府决定摊牌了,那么我们就只能迎战,关键时候该打的牌必须要打。

比如像我们手中持有的大量美债,虽然没必要在短期内大规模抛售,但有计划的适当抛售,既可以保证持有美债的收益,尽量减少损失,同时也可展示一下我们手中的美债筹码,不断给美国加码警告和施压。
而这种“钝刀割肉”式反击,一定会让特朗普感到“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