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诶,真的假的?在澳洲当护士这么爽的吗?"
每次我说起自己在布里斯班的工作,朋友们都会露出这种表情。没错,我是Sylvia,一个在澳洲私人诊所上班的华人护士,我的确过着很多人羡慕的生活。
不用上夜班,不用抽血输液,主要工作就是打疫苗和做基础检查,年收入却超过40万人民币。这在澳洲算是远超平均工资水平了,要知道当地平均工资也就9万澳币左右。
"这工资也太高了吧?"
其实这背后是因为澳洲护士缺口特别大。尤其是疫情后,很多年纪大的护士因为身体原因辞职了,每年护士移民的名额都会空缺很多。
我在的这家私人诊所虽然只有10个人,但五脏俱全。有理疗师、营养师,还有心理医生。诊所开在华人区,因为我能说中文,很多不太会英文的华裔老人来看病都特别愿意找我。
跟他们用母语交流,描述病情也更准确。
说起来挺神奇的,我在这家诊所已经待了11年。为什么能待这么久?因为这里的工作节奏刚刚好。每天朝九晚五,五点半准时下班。
如果病人有急诊,我们有热线电话,医生会上门服务。
现在的我还在读昆士兰大学的护理硕士,边工作边读书。学费超级友好,我每年只要付2000澳币,政府还会补贴1万澳币。
等我两年后毕业,就能成为可以看病开药方的执业护士,又是一个新台阶。
"你这简直是人生赢家啊!"
其实谁的人生不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呢?我当年在国内也只是个卫校毕业的中专生。要说我这个"人生赢家",也是经历了不少波折才走到今天的。
回想起来,好像一切都是从2008年那个决定开始的。
说到2014年,我的人生好像走上了一个巅峰:事业稳定,找到了称心的工作,还和相恋多年的男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谁能想到,这个看似完美的婚姻,竟然成了我人生中最难熬的一段经历。
婚后不久,公婆从国内退休后来到澳洲,坚持要和我们住在一起。前夫是独生子,婆婆性格特别强势,家里大事小事都要做主。
那时候我就在想,现在还能将就,以后有了孩子可怎么办?婆婆这么强势,矛盾肯定会越来越多。
"不行,我不同意住在一起。"
就这样,我和婆婆的战火就被点燃了。前夫夹在中间左右为难,慢慢地开始出现抑郁症状。婆婆说都是我的错,要求我们离婚。
那段日子真的是鸡飞狗跳,我整个人都陷入了极度的低谷。虽然爸妈一直支持我,说"过得不开心就分开吧",但我还是觉得自己很失败。
好在澳洲对心理健康特别重视。同事们看我状态不好,建议我去看看心理医生。我找了一位专门做婚姻咨询的心理医生,那次谈话现在想起来还是记忆犹新。
最后一次咨询时,心理医生问我:"你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工作也开心,父母也支持你,分开后你也觉得是种解脱。
这句话真的点醒了我。是啊,我在焦虑什么呢?为什么要费尽心思去维系一段已经支离破碎的感情呢?
2020年,我和前夫正式离婚了。父母给了我最大的支持,他们说:"无论你做什么决定,我们都无条件支持你。
"现在他们退休后,一年有半年时间陪我住在澳洲,生活过得特别惬意。
经历过这些,我越发觉得人要学会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要敢于把负面情绪倒出来。有时候,一句话,一个倾听,就能让人走出情绪的阴霾。
现在回想起来,那段婚姻的破裂,反而让我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原来幸福可以有很多种定义,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个版本才最重要。
好在,我在布里斯班还有一个温暖的港湾,那就是我工作了11年的诊所。
说起我这份工作来的也挺意外。2012年那会儿,我刚拿到护士资格证,在网上海投简历。看到这家私人诊所在招人,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面试了。
面试那天,老板跟我聊了整整一个多小时,从学业聊到家庭,再聊到兴趣爱好。当时我心想,自己一点工作经验都没有,这第一份工作怎么可能就这么容易就找到呢?所以也没太紧张。结果第二天就收到录用通知,我赶紧答应下来,还担心老板会反悔呢!
诊所虽然只有10个人,但是每个人都来自不同的国家。大家至少会说两种语言,有的还会粤语、闽南语,经常能听到各种语言混搭着交流,氛围特别有意思。
在这里,每天都能遇到暖心的故事。
印象最深的是一位种植蝴蝶兰的老先生。他第一次来看病就给我们带了一盆花,之后每次来都会带一盆新的,把旧的那盆拿回去。
看着这些花,总觉得生活充满了温暖。
还有一位老人,在我们这里看病很多年,去世之后,他的子女特意写了一封感谢信,说这是老人的临终嘱托,感谢我们这些年的照顾。
看到这样的信,突然觉得这份工作真的很有意义。虽然我可以申请去公立医院,工资会更高,但是我觉得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更重要。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这大概就是我在诊所待了11年的原因吧。每天和病人聊天,看到不同的人生故事,听到各种各样的经历,这种有温度的工作让我觉得特别充实。
这份工作治愈了病人,某种程度上也治愈了我自己。
记得刚下飞机那天,布里斯班的天空蓝得让人震撼。即便现在在这里生活了十几年,我依然会时不时地停下来,仰望这片纯净的蓝色。
说实话,当时来澳洲完全是父母的主意。我在国内只有卫校的中专学历,父母通过中介联系了昆士兰大学的护理专业。
"澳洲的学费比欧美便宜多了,一年也就10万人民币。"父母算了算,说这个投资值得。这一算不要紧,直接给我的人生开启了一个新篇章。
还记得刚来的时候,感觉啥都不适应。澳洲的教育方式跟国内完全不一样,这边特别重视知识的实际运用,要写超多论文。不过现在想想,正是这种教学方式,给我后来的工作打下了特别好的基础。
更幸运的是,我男朋友(也就是后来的前夫)也一起来澳洲读书了。在异国他乡有个伴,那会儿觉得简直是人生赢家。
我们一起学习,互相鼓励,顺利完成了学业。最后我的雅思各项成绩都达到了7分以上,成功拿到了注册护士资格。那一刻的成就感,真的无法形容!
现在回想起来,布里斯班这个城市选得真是太对了。它是澳洲第三大城市,阳光充足,旁边就是著名的黄金海岸。
这里的教育特别多元化,找工作更看重个人能力,不会太在意是不是名校毕业。而且澳洲特别支持工作后继续深造。就像我现在一边工作一边读硕士,政府还给补贴,简直不要太爽!
说来也巧,要不是当初那个不太理想的中考成绩,我可能就不会走上这条路。有时候想想,人生真的很奇妙,看似的失意可能恰恰是转机。
上世纪80年代,我出生在上海的一个小家庭,是家里的独生女。那会儿父母工作都特别忙,我就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
说起来,我能在诊所这么受欢迎,还真得感谢奶奶的教导。她从小就教我要与人为善,见到长辈要主动问好。现在想想,这简直就是当护士的天赋技能包啊!难怪病人和同事都说我性格好。
我爸是同济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但从来不给我学习压力。记得我写作业的时候,他就安静地坐在旁边看书陪着我。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让我从小就没有过大起大落的情绪。
虽然父母这么温和,但中考那会儿我还是没顶住压力,考砸了。于是就去读了卫校的护理专业。当时觉得好像是个遗憾,但现在看来,这可能是我人生最关键的一个转折点。要不是读了卫校,可能就没有后面去澳洲的故事了。
现在的我,在布里斯班有稳定的工作,有可期待的未来。虽然经历过婚姻的波折,但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很感恩父母当年为我选择了这条路。他们现在退休了,一年有半年时间陪我住在澳洲,看着蓝天白云,享受着慢节奏的生活。
人生就是这样,一站有一站的风景,一岁有一岁的滋味。即使脚步再慢,只要方向对了,终究会到达理想的远方。不是每个人都能在40万年薪的岗位上,过着不上夜班、不输液的轻松日子。但我相信,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热爱的道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