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夫妻在婚姻中苟延残喘,又想不明白彼此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
有数据显示,全国离婚率高达43.53%,而婚姻危机往往在离婚前3-5年就已埋下伏笔。
都说压死骆驼的是最后一根稻草,事实上每一根稻草都算数,那些看起来平常的小事,却像蚁穴一样正在悄然蛀掉婚姻的根基。
这样的婚姻像是一盘散沙,没有凝聚力,风一来就散了。
老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夫妻之间有些情况一定要重视,多一点警觉就能及早发现问题,能修复关系自然最好,即便修复不了也能早做打算。
其实,夫妻相处,当这3种情况成为常态,婚姻就危险了。
1,当沉默成为常态。
现实中,不少夫妻的现状是手机比伴侣有趣,其中一方或双方都不想回家,认为外面比家里舒服,没事尽量不跟对方说话,让沉默成为常态。
为了孩子,双方在履行着各自的职责,却没有情感上的互动,甚至连陌生人都不如。
这种现象被称为“婚姻失语症”,也是假性亲密关系的表现之一。
心理学研究显示夫妻每天有效对话不足15分钟,婚姻质量就会进入危险区。
这种沉默,事实上是沟通不畅导致的。比如在说话时,一方说话夹枪带棒,让另一方没有沟通的欲望。或是双方都不搭理对方,只要其中一方不回应,就会冷场,同时也浇灭了爱情的火苗。
沉默不是突然降临的,它是双方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随着负面沟通的增多,彼此形成应激对抗惯性,发展成各自刷手机的习惯,最终演变成同床异梦的疏离。
想要改变这种沉默,不妨重建对话,先倾听,再表达,只要不涉及利益,你要诚实诉说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可以允许慢半拍或不回应,在等待的过程中同时关注对方的感受和需求。
真正的情感流动,往往始于这些笨拙却真诚的尝试。毕竟不离婚,双方都有配合对方来维持这段关系的默契。
2,当夫妻不共财成为常态。
看到一对夫妻在生活中AA制,妻子打开冰箱拿出鸡蛋要用,丈夫连忙按住妻子要关上的冰箱门,急着去数他的鸡蛋有没有少。
这种场景妻子已经习以为常,他们不共财,都是自己挣钱自己花,鸡蛋是各买各的,甚至丈夫还标上了数字,这种相互防备的日子真让窒息。
这样的婚姻,到处充满了防备和算计,都觉得自己像个外人。两个人之间也没有信任可言,同床异梦,各过各的,最终会毫无悬念地走向破裂。
夫妻本来是经济共同体,而婚姻就是合伙开公司,当彼此都只关注个人利益,不重视家庭利益,彼此就无法建立正常的关系,更另提情感纽带和积累财富。
老话说夫妻不共财,必定不同心,当夫妻双方各自为政,为钱算计对方,即使表面上相安无事,内心深处早生了嫌隙和隔阂。
夫妻相处,一定要处理好金钱关系,从收入、支出及储蓄等,双方要做到透明化,通过商量找到彼此都满意的解决方案,把有限的家庭资源整合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快速实现财富积累远比单打单斗和相互算计来得强。
3,当关系失衡成为常态。
夫妻相处是一个博弈的过程,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会保持的平衡前提下,关系才能继续。
两个人走进婚姻,都会付出一些“成本”,比如金钱、情感、时间和精力等,同时也渴望从中收获相应的回馈,比如情绪价值、生理需求等。在双方相互付出和回报之间达到平衡,都会感到幸福和满意,否则关系就会失衡。
当关系失衡时,彼此都会觉得自己委屈,认为自己才是付出最多的人,却得不到想要的。如果能忍耐、妥协,关系还能保持下去,但只要其中一方不想忍了,想打破关系的平衡,就会滋生冲突和危机。
造成关系失衡的原因,可能是背叛、算计、嫌弃、打压等等,归根结底会造成“供需失衡”,婚姻就变成了徒具形式的空壳。
那么,两个人就像两条平行线,却无法交汇,等到攒够失望,就会选择转身离开。
心理学家乔治·莱文杰说:“在婚姻关系中,个体所获得的回报和奖赏,才是影响婚姻成败的重要因素。”
所以,不要在关系里一味地索取和消耗,而是重视和满足双方的需求才能琴瑟和鸣。
婚姻危机最可怕的不是问题的出现,而是对问题的视而不见。
当沟通变成奢侈、只有沉默,夫妻不共财、而相互防备和算计,供需失衡造成关系失衡,这些情况都在提醒我们婚姻需要共同运维。
不妨立刻就重视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在变化中寻求平衡,在磨合中懂得理解,在相处中学会看见。毕竟能击垮婚姻的从来不是大风大浪,而是日积月累的忽视。
所有白头偕老的夫妻,不过是有人在问题萌芽时就伸手接住了它,让关系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罢了。
END
今日话题:你认为夫妻之间最大的矛盾是什么?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