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里的远行:一起奔赴俄罗斯国际消费类电子展(ICEE2025)

雯雯有点闲 2025-02-13 14:48:28

去年四月,当飞机缓缓降落在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时,我的掌心还残留着临行前同事塞给我的暖宝宝的温度。机舱外,一片灰蒙蒙的天色裹挟着料峭的寒意扑面而来,我紧了紧羽绒服的领口,心里默念:这趟俄罗斯国际消费类电子展(ICEE)之旅,终于开始了。

启程:穿越西伯利亚的期待

从广州飞往莫斯科的航程近九小时,舷窗外是连绵不绝的西伯利亚森林,像一块巨大的墨绿色绒毯铺展到天际。邻座的同行老张调侃:“这要是冬天,底下全是雪,怕是连呼吸都得结冰。”我笑着点头,想起行前做功课看到的奥伊米亚康,那个冬季气温动辄零下50℃的极寒之地,连唾沫都能在空中冻成冰渣。但四月的莫斯科已褪去严冬的暴烈,转为一种清冷的温柔。落地时,机场广播里俄语、英语、中文交替响起,恍惚间竟有种回家的错觉——后来才知道,中俄贸易的紧密早已让中文成了这里的“第三语言”。

接机的商务车穿过莫斯科郊外的白桦林,零星的红顶别墅点缀其间,像童话里的姜饼屋。导游娜塔莎操着一口流利的东北腔说:“别看现在暖和,早晚温差大,风一吹还是透心凉。”果然,次日布展时,展馆外的风像刀子似的往脖子里钻,我和同事哆哆嗦嗦地抬着样品箱,心里却燃着一团火——这场展会,是我们打开俄罗斯市场的关键一役。

参展:战斗民族的热情与直爽

开展首日,莫斯科中央展览中心的玻璃穹顶下人潮涌动。开幕式上,西装革履的俄罗斯官员致辞声未落,采购商们已如潮水般涌入展馆。我们的展位主打智能家居设备,短短半小时,三台样机被围得水泄不通。一位身形魁梧的莫斯科商人指着产品直截了当:“这个能适配俄式插座吗?我要订500台。”翻译小刘忙得满头大汗,后来干脆掏出自备的俄语手册现场教学:“супер(超级)!这个词夸产品准没错!”

四天里,我见识了俄罗斯人的雷厉风行。他们不爱寒暄,谈合作单刀直入,却能为一分钱的折扣争得面红耳赤;他们推崇“女士优先”,展会上常见壮汉侧身为女客户让路,转身又为合同细节拍桌子;他们对中国制造的热情超乎想象——一位圣彼得堡的采购商拉着我的手感慨:“现在商场里70%的手机都是中国品牌,连我女儿都在学用拼音发微信。”

傍晚闭馆时,夕阳把展馆外的冰雕染成金色,俄罗斯工作人员推着铲雪车经过,笑着冲我们喊:“Завтра见!”(明天见!)那一刻,疲惫与兴奋交织,像喝下一杯冰火两重天的伏特加。

冷暖之间:莫斯科的烟火与诗意

展会间隙,代理安排我们游览红场。四月的莫斯科仍有些萧瑟,但克里姆林宫的金顶在薄雪中熠熠生辉,古姆百货的玻璃穹顶下,俄罗斯大妈捧着热腾腾的布林饼匆匆走过。娜塔莎带我们去尝地道的红菜汤,浓稠的甜菜根混合酸奶油,一口下去,寒意尽消。最难忘的是某位客户招待的晚餐——黑鱼子酱在舌尖爆开的咸鲜,混合着冰镇伏特加的凛冽,他举杯笑道:“做生意就像俄罗斯的冬天,冷的时候要熬,但熬过去就是春天。”

某天清晨,我在酒店附近偶遇一位推婴儿车的母亲。零下的气温里,宝宝的小脸红得像苹果,却睡得香甜。我忍不住问:“不冷吗?”她眨眨眼:“西伯利亚的孩子出生就用雪搓身子,这叫耐寒训练。”忽然想起展会上那些为赶订单加班到深夜的同行——或许坚韧早已刻进这片土地的基因,无论是对人,还是对商业。

归程:带走的厚重的满足感

最后一天撤展时,隔壁展位的广东老板老陈塞给我一袋列巴:“这面包比咱们的脸还大,带回去当特产!”回程航班上,我翻看手机里的照片:展位上密密麻麻的名片、冰雕城堡前比耶的合影、暮色中灯火通明的展馆……还有客户发来的消息:“期待六月来中国验厂!”

机舱广播提示即将降落,舷窗外珠江的霓虹渐次亮起。邻座的老张鼾声正酣,怀里还抱着签满俄文注释的合同。我忽然想起那个关于唾沫结冰的传说——在极寒的奥伊米亚康,一滴水的坠落需要与寒冷赛跑;而在莫斯科的四月,我们何尝不是在冰与火的淬炼中,让中国制造的星火燃成了炬光?

这趟旅程,带走的不仅是订单,更是一种破冰的勇气。就像俄罗斯人常说的:“世界不会因为你的颤抖而变暖,而你必须在寒冷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温度。”今年的ICEE,还有谁一起奔赴的吗?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