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的一个深夜,中南海丰泽园菊香书屋。
毛主席久久未眠,点燃起一根香烟,在认真思索着什么。香烟燃尽,他拿起电话拨了出去,很快,电话接通了,毛主席开口说道:“我就知道你还没有睡。”
电话那头传来了周恩来总理的声音,原来,毛主席这通电话是打给西花厅的。时至深夜,让两位都久久难眠的,是关于一个人,他叫:郑位三。
郑位三,1925年就参加了共产党的革命先辈,他是鄂豫皖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也是新四军二师、五师及中原军区的主要领导人之一。黄麻起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无数次艰苦的战斗中,都可见郑位三的身影。
创建鄂豫皖苏区初期,郑位三日夜劳累,在一位老乡家中病倒,患上疟疾。
敌人正对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发动大规模的“围剿”,郑位三担心祸及百姓,告诉老乡:“你们把我连人带床抬到村口水塘边那棵大柳树下。”
他的想法当即遭到乡亲的拒绝,乡亲们不愿丢人他一个人,一旦被敌人发现,原本就生病的郑位三处境将更加艰难。
乡亲们最终拗不过他,还是给他盖上两床厚被子,将他放在柳树下。那时正值炎夏,别人都酷暑难耐,郑位三不得不盖着厚厚的被子。等敌人过来,乡亲们就声称他是患了传染病,敌人被吓住,不敢靠近,就用手里的枪刺挑了挑被子,捂着鼻子连忙躲开,郑位三在乡亲们的帮助下躲过一劫。
鄂豫皖根据地,是六大革命根据地中规模比较大的,这里自然也成了敌人的“眼中钉”。
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面对敌人的疯狂“清剿”,郑位三在艰苦的条件下带领战士、人民坚持斗争。他的几位家人都因战争而身亡,郑位三忍受着极大的痛苦,没有放弃。
而他自己,也在无比艰难的日子里,染上疥疮,时常感染化脓,痛痒难耐,郑位三没有休息,而是每天继续和战士们钻山林,过着风餐露宿的生活,坚持战斗。
游击战
面对敌人的重兵出击,郑位三带领红军活跃在鄂豫陕根据地陕南的游击战争中,郑位三又患上了严重的十二指肠溃疡,那时作战条件尤为艰苦,战士们常常吃不饱,还缺医少药,郑位三生病,大家要给他弄点肉吃,郑位三坚持要和大家一起吃。
多年战斗生涯,郑位三长期与部队一起翻山越岭,出没在深山密林之中,打游击战。抗日战争中,郑位三曾任新四军第二师政治委员,与张云逸等人领导淮南等地的抗日斗争。二十余年的岁月,郑位三几乎都是在不同的战场上度过的,他曾面对了数以万计的敌人,他的身体也在这些日子里遭受了巨大的苦楚。
长期艰苦的革命战争生活,使得郑位三被多种疾病缠身,他长着一副大骨架,却一直很瘦弱。
1949年新中国成立,郑位三参加完开国大典,回到湖北武汉。经党中央同意,长期体弱多病的郑位三被允许留在湖北休养治病。
郑位三住在武昌复兴路1号,这里与李先念的家只有一墙之隔,李先念和他是老乡,亦是老战友,李先念十分关心他的生活和健康。后来郑位三又搬到武昌都府堤一套二层楼房居住,这里环境更加幽静,更适合疗养。
李先念
经党中央同意,郑位三不用负责任何具体工作。但他在湖北养病期间,也闲不住,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也到群众中去,了解民情,继续为党和人民做工作。
郑位三养病期间,毛主席、刘少奇等领导人都十分关心他的健康,希望他能尽快恢复健康,尽早出来担任领导工作。
1951年,毛主席家人在湖北调研时,毛主席特意委托其到武汉去,看望休养中的郑位三,关心他的病情。
毛主席的家人劝他去苏联治病时,郑位三却毫不犹豫选择了拒绝,他直言不讳地表示:“我不懂俄文,去苏联会有诸多不便,只好留在国内慢慢医治。感谢毛主席、党中央对我的关怀。”
1953年,郑位三因胆囊炎住进了湖北医院,李先念、刘少奇王光美夫妇得知这一消息,专程去医院看望他,询问他的病情。
几位领导人纷纷表示:“如果病情不见好转,就到北京会诊。”刘少奇更是满怀期望的说道:“希望位老能早日康复,尽快出来为党、为人民工作。”
郑位三虽在病中,却也没有放弃工作,他曾给刘少奇写信,信中,他写道:“我的兴趣,第一在研究工作,第二在干部教育工作。”养病期间,他购买了许多理论书籍,用心钻研,也对建设人才队伍提出了不少有效建议。
从1949年到1955年初,郑位三长期在武汉居住。直到1954年,刘少奇给郑位三写信,希望他到北京养病、治疗。1955年春天,郑位三与家人从武汉搬到北京,在北京定居下来。
也就是在同一年8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首次实行工资制度。
工资的定级标准会考虑到参加革命的时间、以及担任职务的高低。周总理十分严于律己,对自己的家人也坚决不要搞特殊化。譬如他的夫人邓颖超,周总理严格要求,向中央报告,将邓颖超的工资降级。
对于那些参加革命多年、为革命事业、新中国建设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周总理当然也毫不犹疑地厚待他们,为他们设立合理的工资待遇。
但郑位三的情况比较特殊,算是给周总理出了道难题。
郑位三早早就参加了革命,这么多年在战场上立下汗马功劳,他为革命事业的付出,大家是有目共睹。但如今的郑位三,身上却没有任何的职务。
很快,一份报告就被送到了毛主席的书桌上。
报告言简意赅,写着:“毛主席,现国家工作人员实行工资制度已定,但郑位三的情况太过特殊,关于他的工资标准、还希望你给出建议。 ”署名为“周恩来”。
8月的一个深夜,周总理接到了毛主席的电话,两位领袖商量起郑位三的工资待遇。郑位三没有职务,赋闲多年,考虑是他是由于身体原因,再加上过去为党、为人民做了许多贡献,毛主席深思熟虑,在电话中告诉周总理:“依我看,还是给他评定为行政3级工资,享受副总理级别的待遇吧。”
经毛主席、周总理同意,郑位三被定为行政3级工资,享受政府副总理级的待遇。每月有300元国家补助的津贴。
郑位三的工资待遇并不低,但他依旧保持着简朴的生活作风。他不讲吃穿,生活上,炊事员给他做什么,他就吃什么。妻子给他买什么衣服,他就穿什么,衣着整齐干净就好,对于衣食住行,他没有任何要求。他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到看书、看报、看文件、写东西、思考问题上面。
国家每个月补助他的300元津贴,这在当时是笔不少的钱了。郑位三没有想着花在自己和家人身上,他把这笔钱拿出来,全部用来解决老区人民和革命烈士后代的生活困难问题。
郑位三与家人合影
郑位三身体慢慢好转起来,也开始参加工作。
1956年召开的八大上,他当选为中央委员。1960年的第三届全国政协会议、1965年召开的第四届全国政协会议上,郑位三都连续当选为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对于世界形势、以及我们国家面临的新发展,郑位三都敢于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
而在那段特殊的时期,郑位三的身体却愈发虚弱了,整个人都操劳、憔悴、瘦弱了许多,不过他都没有放下思考,还是经常伏案于桌上,专心致志地写东西。
周总理依然很关怀他,1973年,周总理亲自作出指示:“郑位三同志工资照发,立即搬回原住处,恢复原工资和有关生活待遇。”
郑位三也得以好好继续治疗养病,不过这没有挡住他病情恶化的趋势,1975年7月,郑位三终还是病逝。
是邓小平亲自表态:“追悼会一定要在八宝山礼堂开。”邓小平告诉李先念:“我主持追悼会,你致悼词。”
1975年8月3日,邓小平、李先念、徐向前、王震、谭震林等领导人纷纷如期来到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这天,郑位三的追悼会在这里隆重举行。在昔日老战友的依依惜别中,郑位三走完了这世间的最后一程。
即使在这之后的几十年里,后人们依然记得郑位三的名字,书写着关于他的伟大的、战斗的故事!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每天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了解那些年真实的动人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