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不仅仅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更是一位倾尽毕生心血,致力于哈密木卡姆传承的守护者。

▲哈密木卡姆传承中心 哈密文旅
尽管他生活艰辛,但他用音乐点亮了无数人的心灵。
他的乐声如歌如诉,每一个音符都饱含深情与故事。
他的乐声穿越时空,连接了过去与未来,将哈密木卡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就是依马尔·达力。
失明的音乐家
1935年,依马尔·达力出生于哈密市东河区上阿牙村。他先天失明,却因此锻炼出了对声音极其敏感的耳朵。
这或许正是上天在关闭他的光明之门时,为他打开的另一扇灵动之窗,让他在此后的人生中遇见了木卡姆,在孤独的黑暗中点燃音乐的火炬,温暖了他幼小的心灵。

依马尔5岁时,父亲因病去世;6岁时,母亲改嫁铁木尔·乌佳木尼亚孜。
铁木尔·乌佳木尼亚孜的母亲若孜克孜莫妈是哈密王宫里出色的木卡姆奇(木卡姆演唱者),这对依马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双目失明的依马尔·达力聪明好学,拥有强大的记忆力和动人的嗓音,他跟随当时有名的木卡姆演奏者学习演唱哈密木卡姆,同时学习演奏哈密艾捷克、哈密热瓦普、达普等多种乐器,逐渐踏上了音乐之路。
“即兴”的哈密木卡姆
哈密木卡姆是一种独特的多律制音乐文化形式,其曲体结构由散序、歌曲和歌舞曲等部分联缀而成,曲牌连奏曲则属于歌曲连缀体。

▲哈密木卡姆传承中心 哈密文旅
民间艺人在演奏哈密木卡姆时,拥有极大的即兴发挥空间,其中八五、八七等非常规的节奏和节拍正是这种“即兴”的“代言人”,它们塑造了哈密木卡姆别具一格的音乐风格。
这种节奏和节拍使哈密木卡姆更加丰富多元,与传统的十二木卡姆有所不同。
▲哈密木卡姆传承中心 哈密文旅
哈密木卡姆中的热瓦普被认为是从刀郎地区传入,而艾捷克则是与中原二胡融合后的产物。
乐器界的多面手
依马尔·达力能用哈密艾捷克娴熟地演奏哈密木卡姆的任何一段序曲,并精通哈密木卡姆的全部歌词。
“哈密艾捷克在依马尔的手中仿佛能说话”,这是人们对依马尔的赞美,也是对他非凡技艺的认同。
▲诺鲁兹节上民间艺人演奏哈密木卡姆 哈密文旅
他的声音动听,曲调优美流畅,感情真实且充满热情,深受整个哈密地区各族群众乃至自治区群众的喜爱,是备受推崇的木卡姆奇。
依马尔不仅在哈密艾捷克领域有着无与伦比的造诣,更是掌握着多种乐器的演奏技艺。
无论是都塔尔、弹布尔、热瓦普,还是达普,他都能轻松驾驭,游刃有余,并且每种乐器都展现出属于他自己的独到风格。
▲木卡姆演奏时的乐器 新疆吖吖
依马尔不仅是乐器界的多面手,还是个小小收藏家。
他的家中藏着两个哈密艾捷克,两个达普,两个哈密热瓦普,两个圆头艾捷克……这些乐器仿佛也喜欢成双成对地与他一起徜徉在音乐江湖之中!
跨界的哈密艾捷克
依马尔·达力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勇敢地张开双臂,拥抱广阔的世界。
他别出心裁,用手中的哈密艾捷克演奏藏族民歌和一些中原地区经典曲目,譬如《白毛女》,不经意间成为了跨足多元文化的音乐使者。
▲各级木卡姆传承人、民间艺人、艺术家在演奏哈密木卡姆 哈密文旅
他不断追求更高的音乐境界,时刻不忘提升自身音乐素养。
这种精神,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对音乐的执着追求,对文化的深切尊重,也是对后辈的极大激励和宝贵启示。
学习音乐什么时候都不晚
作为一名优秀的木卡姆奇(即木卡姆演奏者),慕名前来找依马尔·达力请教和拜师的木卡姆爱好者络绎不绝。
依马尔总是非常谦虚、和蔼可亲地接待大家,孜孜不倦地给予教导、传授技艺。
他的贡献不仅止于此。
他不仅热情地教授来访者,更不畏艰辛、辗转各地,将哈密木卡姆这一濒临失传的艺术形式带给了更广大的受众。
此外,他还积极参与哈密木卡姆的整理、录制工作,在传承与推广哈密木卡姆上亲力亲为、不遗余力。
▲哈密木卡姆传承中心 哈密文旅
他培养了100多名哈密木卡姆传承人,他们之中有年长者已60岁,也有年轻者才20岁。
依马尔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
因此,无论年纪大小,只要有爱好,学习都不晚,音乐如此,烹饪也如此。
▲依马尔·达力在哈密艾捷克非遗传承人培训班授课 新华网
依马尔·达力虽已离世,但只要有哈密木卡姆的地方,就有他的精神存在。
愿他的音乐永远回荡在人们的心间,愿他的名字永远镌刻在哈密木卡姆的历史长卷中。
参考资料:
牛欢:《民族的音乐 传统的艺术——以哈密木卡姆为例》,《西域研究》,2016年第3期。
-END-
本文由“我从新疆来”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了解熟悉而又陌生的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