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中财神-----王亥

王亥, 子姓,王氏,名亥 ,商丘(今河南商丘)人,夏代商国部落第七任国君 。王亥是殷商始祖阏伯的六世孙,冥的长子。王亥在商丘服牛驯马发展生产,促使农业迅速发展。用牛车拉着货物,到外部落去搞交易,使商部落得以强大。王亥开创了商业贸易的先河,久而久之人们就把从事贸易活动的商部落人称为“商人”,把用于交换的物品叫“商品”,把商人从事的职业叫“商业”成为了现今商业用词的来源。后来有易氏部落首领绵臣见财起歹意,杀害了王亥。商朝建立后,追尊王亥庙号为“商高祖”,殷墟甲骨文中称“商高祖王亥“、“高祖王亥”。人们尊称王亥为“华商始祖”、“中斌财神”。
2、东财神------比干

比干(?—前1047年) ,商朝沫邑(今河南省卫辉市北)人 ,封于比邑(今山西省汾阳市),故称比干,也称王子比干 。殷商王室重臣。商王文丁之子,商王帝乙之弟,商纣王帝辛之叔(一说为纣王的兄弟 )。
幼年聪慧,勤奋好学。授以少师,辅佐商王帝乙。他受托孤之重,辅佐商纣王帝辛,历经两朝,忠君爱国,为民请命,敢于直言劝谏。从政40多年,主张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成为“亘古忠臣”。帝辛二十九年去世,终年六十四岁。唐太宗时期,追赠太师,谥号忠烈。
传说,比干被挖去心脏后,天帝觉得他没有心脏,也就没有私心。于是,让他掌管存放财物的宝库,他也就成为了众财神中的一员。
3、西财神------关羽

关羽(?—220年 ),字云长,本字长生 ,河东郡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人。东汉末年名将。
爱好《左传》,因事亡命涿郡。跟从刘备起兵,镇压黄巾起义。刘备夺取徐州后,行下邳太守。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东征刘备,关羽兵败被俘,暂时投靠曹操。参加官渡之战,诛杀颜良,解白马之围,受封汉寿亭侯。得知刘备下落后,前往投奔,依附荆州牧刘表。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取得荆州后,随刘备进驻夏口。赤壁之战后,参与攻取江南诸郡,授荡寇将军、襄阳太守。刘备平定益州后,都督荆州诸军事。建安二十年(215年),驱逐孙权所置的长沙、零陵、桂阳三郡长官。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称王后,拜前将军,围攻樊城,水淹于禁统帅的七军,斩杀敌将庞德,威震华夏。面对名将徐晃的进攻以及孙权的偷袭,败走麦城(今湖北当阳县),同年十二月遇害于临沮 。蜀汉景耀三年(260年 ),追谥为壮缪侯 。
关羽善待士兵而轻视士大夫 ,以忠义见称于后世。民间尊为“关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朝雍正时期,尊为“武圣”,与“文圣”孔子地位等同。小说《三国演义》中,名列“五虎上将”之首,使用青龙偃月刀。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中的“义绝”。在宗教文化方面,儒家尊为文衡帝君 ,佛教尊为“护法伽蓝菩萨” 、盖天古佛,道教尊为“协天大帝”、“翔汉天神”等。
据说,他精通商事,曾经改良记账方式。关羽的“义”演变出了“仁义”及“公正”的含义,因而商人们纷纷效法他的讲义气及守信,将其引为模范,成为财神。关羽从忠义神转变为财神,大抵是在明朝中后期。
4、南财神------柴荣

柴荣(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本姓柴后改郭氏 ,后仍习称柴荣,邢州尧山县(今河北隆尧)人。五代时期政治家,后周第二位皇帝(954年2月26日-959年7月27日在位 )。
柴荣出身邢州望族,自少“器貌英奇”,擅长骑射,略通书史及黄老之术,且为人谨慎笃厚,因而被姑父郭威收为养子。早年曾随商人在江陵贩茶,对社会积弊有所体验。在后汉时期,随郭威赴邺都就镇,任天雄牙内指挥使。广顺元年(951年),后周建立,郭威委任柴荣治理澶州。他为政清肃,使盗不犯境。广顺三年(953年),入朝任开封府尹,进封晋王。显德元年(954年),郭威驾崩,柴荣登基为帝。同年在高平之战中击退北汉与辽的联军。显德二年(955年),派兵自后蜀手中收复秦、凤、成、阶四州。显德三年(956年)至显德五年(958年),三次亲征南唐,迫使南唐割让淮南江北十四州,并去帝号,只称江南国主。显德六年(959年),柴荣北征辽朝,连克三关三州 ,但在商议攻取幽州时突发疾病,不久后去世,年仅三十九岁,在位六年。谥号睿武孝文皇帝,庙号世宗,葬于庆陵。次年“陈桥兵变”发生,后周灭亡。
柴荣励精图治,致力于统一大业,曾立下“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壮志 。他在位期间,进一步在郭威的基础上改革朝政,整军练卒、裁汰冗弱、招抚流亡、减少赋税,修订礼乐、制度、刑法,抑制佛教,使得后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地区经济开始复苏。史家称赞其“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 。
他从小经商,生意经营得十分成功。当上皇帝后,他大力发展商业,得到了商人们的拥护,成为财神。
5、北财神------赵公明

赵公明,又名赵玄坛、黑虎玄坛,道教所信奉的财神,传说他能以役雷驭电,除瘟禳灾,主持公道 。秦时得道于终南山, 道教尊为“正一玄坛元帅”。
据《辞海》记载,赵玄坛的形象是黑面浓须,头戴铁冠,手执铁鞭,身跨黑虎。
在晋朝干宝的《搜神记》中,他是负责监督鬼怪的人。而从《太上洞渊神咒经》“刘元达、张元伯、赵公明、李公仲、史文业、钟士季、少都符,各将五伤鬼精二十五万人,行瘟疫病”,可见在当时赵公明的身份是个“瘟神”。
到了明朝,他的身份发生了改变,变成“能解释公平,买卖求财,宜利合和,无不如意”的财神。据《玉堂大法》的说法,赵公明在瘟部供职了上千年,才当上了玄坛大将,最终成为财神。
6、东南财神------范蠡

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 ,字少伯, 华夏族,楚国宛地(河南淅川县寺湾镇)三户邑人 。其故里有徐人 (今安徽省泗县西北五十里一带)、吴人(今苏州市一带)、楚宛三户人 ,晚年定居安义陶村(今运城市陶村镇) 。
范蠡是春秋末期越国大夫,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经济学家,被史学界称为治国良臣、兵家奇才、经营之神、商家鼻祖,被中国民间恭奉为“文财神”。 越国相国、上将军。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兴越灭吴,后隐去。著《范蠡》兵法二篇,今佚。
范蠡为中国早期商业理论家,楚学开拓者之一。被后人尊称为“商圣”。虽出身贫贱,但博学多才、文武双全 。与楚宛令文种相识、相交甚深。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之后被拜为上大夫、相国,辅佐越国勾践。他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成就霸业,又被封为上将军。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后定居于安义陶村(今运城市陶村镇) 。 自号“陶朱公”,公元前448年,范蠡卒,时年88岁 。
传说,他三次经商,回回都成为一方富豪,但他很快散尽家财,追求闲适的生活。因为居住在宋国陶丘,所以他又自号为“陶朱公”,后人因他忠诚智慧,经商思想影响深远,便将他尊为财神。《史记》中说他“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
因范蠡一生艰苦创业、三致千金, 又能广散钱财救济贫民且淡泊名利的商人形象,以及巨大的经商思想理论的影响力,在范蠡去世后,逐渐被后世尊之为财神、商圣、商祖,许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画像。范蠡是范姓始祖范武子的后裔,并被视为顺阳范氏之先祖。
7、东北财神------李诡祖

李诡祖,是中国民间信仰的一位财神 ,也是九路财神之一。生日九月十七,忌日七月廿二。在中国民间称增福相公,文财神,增福财神,福善平施公。魏孝文帝时任曲梁(治所今河北永年东南)县令,清廉爱民,去世后立祠祭祀。唐明宗天成元年(926年)被赐封“神君增福相公”,元世祖(1295-1307)被赐封“福善平施公”。曲周有祭祀李诡祖的“增福庙”和李相公墓。
据说,他是北魏时的一任小官,因善待百姓、发展生产而被长久供奉,久而久之便成为了财神。
文财神李诡祖在民间最受欢迎,古代木版年画上的财神像大部分是他,清代和民国期间钞票上的财神像也是他。他的绘像经常与“福”“禄”“寿”三星和喜神列在一起,合起来为福、禄、寿、喜、财。画像中的李诡祖文雅非凡,锦衣玉带,头戴朝冠,身穿红袍,白脸长须,面带笑容,一手执“如意”,一手执“元宝”或“聚宝盆”,写着“招财进宝”四字。身后二童子为他打着日月障扇。左青龙,右白虎,口吐孔钱和元宝,显得这位财神爷神通广大,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源源而来的金银财宝。
8、西南财神------端木赐

端木赐(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56年),复姓端木,字子贡。儒商鼻祖,春秋末年卫国黎(今河南省鹤壁市浚县)人。孔子的得意门生,儒家杰出代表,孔门十哲之一,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国、卫国的丞相。还善于经商,是孔子弟子中的首富。
“端木遗风”指子贡遗留下来的诚信经商的风气,成为民间信奉的财神。子贡善货殖,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之风,为后世商界所推崇。
《论语》中对其言行记录较多,《史记》对其评价颇高。子贡死后,唐开元二十七年追封为“黎侯”,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为“黎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端木子”。
他往来于曹、鲁两国经商,累积了许多财富。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专门赞扬他道:"子赣既学于仲尼,退而仕于卫,废着鬻财于曹、鲁之间,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原宪不厌糟 ,匿于穷巷。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此所谓得埶而益彰者乎?"
9、西北财神------刘海蟾

刘海蟾,仙人名。全真派道教北五祖之一。中国民间信奉的准财神,也是九路财神之一。名操字宗成,号海蟾子,又字昭远。五代燕山 (今北京西南宛平)人。在辽应举,中甲科进士,事五代燕主刘守光,官至丞相。平素好性命之学,崇尚黄老之道。元世祖封其为“海蟾明悟弘道真君”。元武宗加封为“海蟾明悟弘道纯佑帝君”。
《列仙全传》卷七略云:刘玄英,号海蟾子,初名操,事刘守光为相。一日忽有道人来谒,索鸡卵十枚,金钱十文,以一文置之几上,累十卵于钱若浮图之状。海蟾惊异之、曰:“危哉!”道人曰:“人居荣禄之场,履忧患之地、其危殆甚于此。”海蟾繇此大悟,遁迹于终南山下,丹成,尸解,有白气自顶门出,化为鹤,飞冲天。
他本是全真道北五祖之一,因为他坐骑是一只金蟾,被认为可以引来财源,于是他便被民间作为"准财神"。
10、文财神------比干、范蠡、财帛星君增福相公李诡祖、福禄寿三星中的禄星等。

文财神多见于民间雕塑和木版年画,大多是锦衣玉带、冠冕朝靴,脸色白净,面带笑容,适合新春喜庆,堂室张挂。
文财神或是生前巨富,或是升仙后奉命管理人间财帛、人世爵位。
文财神大多并未进入道教神系,亦少有经籍传世。供奉文财神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李诡祖的生日是农历九月十七日,而他飞升的日子则是七月二十二日,这一天也是民间盛大的财神节。
11、武财神------关羽、柴荣和赵公明。

武财神,是中国民间信仰的一类财神。武财神是关羽、柴荣和赵公明。
关帝阁的武财神关羽手持青龙偃月刀,形象威武,义薄云天。
赵公明一手拿元宝,一手拿长鞭。当今道教宫观中的财神神像,多为黑面浓须,骑黑虎,一手执银鞭,一手持元宝,全副戎装。该财神像当为财神,即赵公元帅像。赵公元帅,即赵公明、赵玄坛。
供奉武财神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12、正财神------赵公明

因为赵公明还管辖着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四位和财富有关的天神,所以他地位最高,被称为正财神。
(1)招宝天尊萧升

萧升是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的人物,二仙岭的散仙之一,法宝为“落宝金钱”。在武夷山和朋友曹宝下棋时,救下被赵公明追打的燃灯道人,收落赵公明的两件法宝(定海珠、缚龙索),但不幸被赵公明用神鞭打死(因为鞭是兵器不是宝),小说结尾被封神为“招宝天尊”之职。
(2)纳珍天尊曹宝

曹宝是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的人物,乃一介散仙,与世无争逍遥自在,整日在武夷山与萧升对坐下棋笑谈道法。曾救下被赵公明追打的燃灯道人,后来曹宝因为朋友萧升之死赌气伐商,最后死于截教“十绝阵”之一的红水阵,魂魄在封神榜上被姜子牙封为五路财神之中的“纳珍天尊”。
(3)招财使者陈九公

陈九公是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的人物,峨眉山罗浮洞赵公明的弟子,与姚少司是同门师兄弟,是截教门人。因为闻仲讨伐西岐,“十绝阵”不保,因此到峨眉山请赵公明,陈九公也随师下山。
陈九公手使双剑在阵前出力不少。后来陆压道人出山,与姜子牙合力以钉头七箭书暗算赵公明。陈九公与姚少司为救师傅前往周营抢书,却被杨戬、哪吒赶上。陈九公被杨戬杀死。死后封神榜上封五路财神中的招财使者。
(4)利市仙官姚少司

利市仙官是中国民间流传的一位小财神,在《封神演义》中是赵公明的徒弟,名姚少司(有的版本作:姚逐益),被封为迎祥纳珍的北路利市仙官,是五路财神之一。

其它四位为:中路为武财神赵公明、东路财神招宝天尊萧升、西路财神纳珍天尊曹宝、南路财神招财使者陈九公。 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13、偏财神------又叫“五显财神”。

是流行于江西德兴、婺源一带的民间供奉的财神。在《铸鼎余闻》中记载,这五位财神原为南齐时期的柴姓兄弟五人,老大叫柴显聪;老二叫柴显明;老三叫柴显正;老四叫柴显直;老五叫柴显德,这兄弟五人本是猎人,经常上山采集草药为民众疗伤治病,深受当地人民的爱戴,所以在他们去世后,当地人们尊他们为神仙,因其名字中都有个“显”字,所以称为“五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