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司马光砸不了缸,宋代烧不出大缸!不料被一成语“打脸”

以茶书艾尼 2024-09-22 03:36:22

司马光小的时候,和一群小伙伴在院子里玩耍,突然意外发生了,一个小伙伴一不小心掉进了一个大缸里。

这缸可不小,一下子就把小伙伴给淹没了,其他的孩子一看,都吓坏了,有的吓得哇哇大哭,有的撒腿就跑去找大人。

可司马光不一样,他没有慌,围着缸转了一圈,发现这缸又大又深,自己根本没办法把小伙伴从里面拉出来,这可咋办呢?

就在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司马光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他赶紧去找来一块大石头,然后使出全身的力气,把石头朝着缸砸了过去。

只听 “砰” 的一声,缸被砸破了,水一下子流了出来,小伙伴也顺着水流被冲了出来,得救了。

司马光

他是北宋时期的一位大学问家,从小就特别聪明好学,“司马光砸缸” 这个发生在他小时候的故事就充分展现了他的机智勇敢。

司马光一生致力于学问,他主持编纂了一部非常了不起的史书 ——《资治通鉴》。

为了写好这本书,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广泛收集资料,认真考证每一个历史事件。

这部书记录了从战国到五代十国的历史,内容丰富详实,为后人了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在朝堂之上,司马光也很有自己的见解,他为人正直,敢于直言进谏,为国家和百姓着想。他主张以仁德治国,反对苛政。

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为百姓、为学问而努力奋斗,是一个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人。

无论是他的智慧、勇气,还是他的品德和学问,都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可是经过了朝代的更迭,历史的沉淀,这个有关“司马缸砸缸”的故事,被现代的专家所质疑,他觉得,司马光当年砸的根本不是缸。

这个专家就是现代学者,作家,名字叫马未都。

马未都是什么人?

马未都在收藏界那可是大名鼎鼎,对老物件有着一种特殊的痴迷。

他不仅仅是个收藏家,还是个知识渊博的古董鉴赏家,对于各种古董的来历、年代、价值,他都能说得头头是道。

无论是一件精美的瓷器,还是一块古朴的玉器,或者是一幅泛黄的字画,他只要看上一眼,就能判断个八九不离十。

他的这种能力可不是天生的,那是他多年来不断学习、研究、实践的结果。

马未都还特别会讲故事,他经常在电视节目上露面,给大家讲述那些古董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

说话幽默风趣,通俗易懂,让人感觉就像在听一个老朋友聊天,通过他的讲述,很多人对古董和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创办的观复博物馆也是一大亮点,这个博物馆里陈列着他多年来收藏的各种珍贵古董。

从古代的陶瓷器皿到明清的家具,从精美的青铜器到古老的书画作品,应有尽有,很多人来到这里,都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魅力。

正是因为他的身份使然,他对宋代的司马光砸缸这个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提出质疑。

现代人对“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有质疑

马未都常年与各种古董文物打交道,对历史也有着深入的研究,他觉得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存在一些疑点。

首先,他质疑的是宋代到底能不能烧出那么大的缸,在他的研究和经验中,目前所见到的宋代文物里,大型的缸确实比较少见。

以当时宋代的烧制技术,要做出能容纳一个小孩的大缸,难度很大。

而且,从历史的了解来看,在一些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中,并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宋代有普遍使用的大型水缸。

这就让他们对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觉得可能是后人在传颂这个故事的过程中,夸大了或者虚构了一些情节。

对于马未都的这个疑问,如果司马光当年砸的不是缸,那咋的是什么呢,还有最主要的一点,宋代究竟有没有“缸”呢?

在宋代究竟有没有“缸”的存在,有什么历史证据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得先了解一下宋代的社会历史,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在陶瓷制作方面,宋代也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当时有五大名窑,即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它们生产出的瓷器精美绝伦,备受推崇。

在目前已知的宋代文物中,确实很少见到大型的水缸,这就给马未都的观点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但是,这就能完全否定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

我们再来看《宋史》中是怎么记载的,《宋史》是一部官方史书,具有很高的权威性。

在《宋史・司马光传》中,记载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但并没有明确说明司马光砸的是 “缸”。

那么司马光砸的到底是什么呢?有人认为,可能是一种比较大的瓮。

“瓮” 在古代出现得比较早,在很多朝代都有它的身影,它一般是用陶土烧制而成,口小肚大,像个大坛子。

在远古时期,人们就开始制作瓮来储存食物和水等,可以说,“瓮” 的历史非常悠久,贯穿了多个朝代,比如夏、商、周时期就已经有瓮的存在了。

再看 “缸”,它出现的时间相对晚一些,缸也是一种容器,通常口比较大,方便取用物品。

缸同样多为陶土烧制,后来随着技术发展也有了其他材质,大概在秦汉之后,缸逐渐在人们的生活中出现得越来越多。

在成语中,“瓮” 可是频繁露脸,“请君入瓮” 这个大家都熟悉的成语,说的是唐朝时期,有人设计让另一个人进入瓮中受刑,这里的 “瓮” 就体现出一种类似陷阱的感觉,让人陷入危险的处境。

还有 “瓮中之鳖”,把人比作在瓮里的鳖,形容人陷入困境无法逃脱,凸显了瓮的围困作用。

而带 “缸” 的成语确实比较少,不过这并不代表缸在古代不重要哦。

在古代生活中,缸也有很多用途,比如储存水、腌制咸菜等,只是可能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没有形成很多广为人知的带 “缸” 的成语。

说到这里,马未都提出的质疑是不是真的吗,他真的说对了吗?要颠覆历史了吗?

现在下结论,有点过早,虽然在以前并没关于“缸”的流传或者什么常见的成语,那有没有可能,有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甚至连马未都都不知道呢?

这个成语叫做:醯酱千缸

“醯酱千缸”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史记・货殖列传》。

在古代,醯就是醋,酱则是各种发酵制成的调味品,这个成语主要是用来形容某个人家或者某个地方的醋和酱的储备非常丰富,反映出其生活的富足或者商业的繁荣。

话说在古代的一个繁华之地,有一户大富商,这户人家以经营各种食品生意为主,其中醋和酱的生产与销售更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他们拥有庞大的作坊,里面的工匠们日夜不停地忙碌着,制作出一缸又一缸美味的醋和酱。

这户人家的仓库里,摆满了成千的缸子,里面装满了香气扑鼻的醯酱,他们的产品不仅在当地非常受欢迎,还远销到其他地方。

因为他们的醯酱品质优良,味道醇厚,所以很多人都争相购买。

这户人家也因此积累了巨额的财富,过上了极其奢华的生活。

他们的宅院豪华无比,奴仆成群,而 “醯酱千缸” 这个说法也就在人们的口中流传开来。

而《史记・货殖列传》这本书是西汉司马迁著作的,也就是说在西汉时期就有“缸”这个概念了,一代代相传,宋朝难道会没有?

马未都这一次可是啪啪打脸了!

信息来源:

1.《司马光砸的不是“缸”》——新少年 . 2022 (Z1)

2.《司马光砸缸为何流传千古》——人才资源开发 . 2018 (03)

6 阅读:7114
评论列表
  • 2024-09-23 19:07

    杯碗瓢盆缸,只要是做出来器具,就肯定是同时会存在的。古人又不是原始人,猴子。这么简单的举一反三怎么可能不懂。

  • 2024-09-23 09:41

    缸这东西需要宋以后才有?奴隶社会制作的陶器就有了,大型陶器又不难,古人盛水的东西都做不出来?

    用户18xxx24 回复: 执着
    我说的是缸做不了那么大,司马光砸的也是瓮,原文中就是瓮,因为瓮的形状决定了可以做的能装一个人,但缸不行。后来的缸基本都是玻璃或者陶瓷的,陶土没戏
    执着 回复:
    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你就是请君入瓮的瓮,能装得下成年人,是不是陶土做的?
  • 2024-09-22 16:42

    请君入瓮不就说的这个吗,他说没有就没有吧也不是啥大事争个啥!

    低调 回复:
    想争名呗,否定一个古代名人,名声来得更快
  • 2024-09-24 08:36

    只是文字上说法不同而已,实际上就是一种东西,就如瓮和缸的差别,一开始真的就不是一个东西吗?只不过是根据功能不同而不停改进细分而已,如腌制咸菜和装油的瓮,平民百姓根本不需要太大的容量,能装几斤菜就够了,而且口为了密封方便也不用太大,有一个碗的大小自由伸进去抓取出来就行,装水的水缸就不同了,它的用途就是储水,还要便于取水,所以它需要大容量少占地的特点,还要开口大,你总不能用着碗去取水吧,再说了水是要吃的,只有肉眼能看到水底完全看清楚整个储水器水质的缸才符合条件,所以才会向大开口大容量的方向发展

  • 2024-09-25 13:47

    有的人就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没事多看看书,也不至于一说话就暴露出脑容量小!!!虽然“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广为流传,但据考证,宋朝时期并没有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大口缸。缸的普及和制作技术的成熟可能更多是在元代以后。不过,陶瓷缸作为储水工具和装饰用品在宋朝已有使用,但可能更多局限于富贵人家。

  • 2024-09-29 23:04

    有木有可能以前缸和现在不一样呢?只是叫名一样呢?不要说以前,就是现在各省有的东西叫法还不一样呢?比如地瓜,都有好多叫法,有的地方叫成别的植物

  • 2024-09-22 18:41

    这货就是个搅屎棍。

  • 2024-09-23 08:33

    闲的蛋疼,司马咣当……

  • 2024-09-24 23:07

    汉朝就可以练出来铁,宋朝还烧不出来个缸!宋朝卖到海外的各种瓷器是啥!不管是炼铁还是瓷器那一样不比烧个缸难!

  • 2024-09-27 16:27

    古代人不吃酸菜吗?

  • 2024-09-24 10:05

    去看看4000年前红山文化的陶质下水管道吧。

  • @:”瓮中捉鳖”的那个“瓮”,是从哪里来的,~?[呲牙笑]

  • 2024-09-24 12:03

    大的陶罐叫做缸,原始人都会烧制

  • 2024-09-23 19:15

    汉吕后做人彘,能盛成年人,虽然不完整,但装小孩子应该没问题吧?

    说两句 回复: 用户79xxx11
    你说的对!我记的是小人书中的情节,没查过。
    用户79xxx11 回复:
    你真的知道什么是人彘吗??多读书
  • 2024-09-23 20:29

    基本上字有物就有

  • 2024-09-25 00:45

    专家又吃得太饱了

  • 2024-09-26 10:29

    马未都都成学者了?

  • 2024-09-27 21:25

    有实物吗?没实物都是瞎猜。

  • 2024-09-27 17:47

    不懂装懂

  • 2024-09-24 12:50

    兵马俑什么时候的,

  • 2024-09-23 17:43

    啰嗦得很。

  • 2024-09-22 17:05

    缸制作比其他的容易,应该很早就有了

    用户18xxx24 回复:
    相反,这种口与肚差不多的才叫缸,这比口小肚大的瓮难做,物理稳定性问题,材质不行,自身都难以稳定存在,更别提装水了
  • 2024-09-24 15:27

    应该直接告诉它“请君入瓮”

  • 2024-09-24 13:32

    问题的焦点是没有那么大的缸,而不是没有缸。

  • 2024-09-24 14:34

    会鉴别古董就精通历史了?是两码事。

  • 2024-09-24 22:59

    砸的可能是瓮不是缸 口大口小区别罢了 不妨碍砸本身这件事

  • 2024-09-25 00:04

    古代大户人家的大缸,做消防用的

  • 2024-09-27 21:33

    学识浅薄

  • 2024-09-28 16:16

    这孙子

  • 2024-09-29 10:27

    唐朝就有能装成年人的请君入瓮,宋朝会做不出装下小孩的缸?就这水平也配说三道四?

  • 2024-09-30 17:20

    瓷器缸确实未必有,但陶器妥妥的没问题。

  • 2024-09-24 23:14

    今后有专家会质疑这个砖家不是人类的种,因为人不会质疑古人的智彗。

  • yme
    2024-09-24 07:50

    逮着说点冷知识。让自己出名

  • 2024-09-25 11:44

    商周都能把大鼎烧出来,你说烧不出来泥缸?泥缸不易保存下来,你看不见那是真的!不代表没有[得瑟]

  • 2024-10-01 00:51

    不是说没有,是做不到能装人那么大。既便是现在一口能装人的缸也要过千元,因为成品率低。造成成品率低的原因是圆形器具自身有应力,处理工艺不行就会炸裂。并不是泥巴能捏出来的东西就能烧出来。

  • 2024-10-01 00:44

    不是说没有,是做不到能装人那么大。既便是现在一口能装人的缸也要过千元,因为成品率低。

  • 2024-09-26 15:58

    好像是和现在的叫法不同,看过一视频讲过现在叫什么忘了

以茶书艾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