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国统筹能源安全与低碳转型,能源供给韧性更强,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历史性超过火电。能源消费增速加快,煤炭、原油、天然气、电力消费量均实现不同程度增长;能源供给总体宽松,煤价、油价、气价均有不同程度回落。能源投资增速保持较高水平,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能源消费结构更加向绿。民营经济在能源领域活力进一步激发,“生力军”作用显著。
在上述因素作用下,2024中国能源企业500强(以下简称“500强”)营收总额保持上升趋势,但增速大幅回落;前十名单依然稳固;千亿级、百亿级企业数量再上升;地方能源国企队伍再壮大,民营企业逆势增长;行业分化明显,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西部地区崛起,经济强省优势拉大。
一、营收总额增速大幅回落
“500强”营收总额保持上升趋势,达到33.42万亿元,较上年增加0.95万亿元,同比增长2.94%,增幅较上年大幅回落近14个百分点(如图1所示)。
图1 2020—2024年“500强”营收总额及增速
“500强”最低营收水平达到22.6亿元(如图2所示),较上年增加1.1亿元,同比增长5.1%,增速同样大幅回落超13个百分点。
图2 2020—2024年“500强”最低营收水平
二、前十名单依然稳固
“500强”前十除了企业间相对名次的变化,以及一家新进企业,基本保持不变(如表1所示)。
国家电网蝉联第一。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连续三年蝉联第一,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上升一个位次,取代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排名第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则下降至第三。
陕煤集团首进前十。“500强”前十名单出现一家新企业——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这也是该集团首次跻身前十。
表1 2020—2024年“500强”前10家企业
三、规模分布向中间聚集
“500强”千亿级、百亿级企业数稳步增加,企业规模分布呈现出向中间快速聚集的趋势。本届“500强”营收水平超过万亿元的企业仍为4家;达到千亿级的有52家,较上年增加4家,首次超过50家;达到百亿级的有225家,较上年增加4家(如图3所示)。
图3 2020—2024年“500强”不同规模企业数量
“万亿俱乐部”保持稳定。万亿级企业数量继上年首次突破3家之后,再次进入稳定状态,成员依然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4家央企。值得一提的是,上述4家企业,只有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营收水平同比上升,其他3家营收水平均较上年均有所下降,这也是导致本届“500强”营收总额增幅大幅回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4家首次跻身千亿级。52家企业营收水平达到千亿级,数量较上年增加4家。其中,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陕西榆林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均首次跻身千亿级规模行列。
10家首次达到百亿级。225家企业营收水平达到百亿级,数量较上年增加4家。其中,鄂尔多斯市呼能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苏州中来光伏新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省平遥煤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无锡华光环保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州聚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宝丽华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介休市昌盛煤气化有限公司、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恒东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均属首次跻身百亿级行列。
6家企业降至十亿级。随着千亿级、百亿级企业数量的快速增长,十亿级企业数量持续下降,企业数量由上年的227家下降至219家。其中,山西宏源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大土河焦化有限责任公司、浙江嘉化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亿利洁能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鑫和资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亿晶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收规模从百亿级降至十亿级。
四、地方能源国企队伍再壮大
在国企改革以及能源转型发展双重因素的推动下,地方能源国企队伍再壮大。据统计,今年有34家地方能源集团进入“500强”,包括23家省级能源集团、11家市级能源集团,数量为历年最高(如表2所示)。
地市级能源集团涌现。在各地争相成立省级能源集团的同时,不少地市也开始发力,相继成立多家地市级能源集团。今年,11家地市级能源集团进入“500强”,数量为历年最高。
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是国企改革的重大原则,能源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在国有企业改革行动中取得明显成效。近年来,多个省级能源集团成立,这些企业在当地能源保供、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主力军”“稳定器”作用。目前,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已启动,为了落实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抢抓“双碳”机遇,不仅各省国资,各地市国资也纷纷行动起来。
山东能源集团营收水平居首。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以8663.80亿元的营收居各地方能源集团营收水平之首,是唯一一家营收水平接近万亿级的地方能源集团。此外,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河南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冀中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六家省级能源集团,营收均过千亿。相比之下,地市级能源集团以及部分省级能源集团营收规模较小,最小的不足百亿。
神木能源盈利能力最强。作为各地能源产业的骨干,以及当地经济的主力军,地方能源企业的盈利能力备受关注。从净利率水平来看,陕西神木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拔得头筹,净利率高达55.91%;其次为陕西能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净利率达到20.86%;其他净利率超过10%的地方能源集团还包括安徽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湖南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申能(集团)有限公司、湖北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而部分净利润水平领先的地方能源集团,净利率反而较低,盈利能力有待提高。
表2 “500强”地方能源集团排名及盈利情况
五、民营企业逆势增长
“500强”民营企业数量略有减少,但营收总额不减反增,与国有企业的差距首次缩小至3倍以下;营收总额占“500强”的比重创历史新高;平均营收水平也有所增长,与国有企业的差距较上年有所减小。
数量优势仍显著。本届“500强”民营企业数量减少至339家,同比减少5家,占“500强”总数量的比重仍超过2/3;国有企业数量则回升至161家(如图4所示)。
图4 2020—2024年“500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数量
营收总额保持较高增速。民营企业营收总额保持增长势头,达到9.13万亿元,同比增长13.67%,但增幅也明显大幅回落,较上年下降15.19个百分点;国有企业营收总额则较上年减少0.15万亿元,降至24.29万亿元,降幅0.59%。“500强”民营企业营收总额与国有企业营收总额的差距保持缩小趋势,从2020年的4.13倍缩小到2024年的2.66倍,首次缩小至3倍以下(如图5所示)。
图5 2020—2024年“500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营收情况
营收总额占比创新高。民营企业营收总额占“500强”的比重达到27.33%,同比上升2.58个百分点,为历年最高值;国有企业营收总额占“500强”的比重则下降至72.67%(如图6所示)。
图6 2020—2024年“500强”国有、民营企业营收总额占比
平均营收水平与国企差距缩小。民营企业平均营收达到269亿元,同比增长15.35%;国有企业平均营收为1508亿元,同比减少3.68%。二者差距由上年的1332亿元缩小至1239亿元。
可见,在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市场驱动下,民营企业紧紧抓住政策红利和市场机遇,在能源领域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在新能源领域,民营企业更是发挥着创新引领的作用。
六、行业分化明显
“500强”各行业间呈现出明显的分化趋势,新能源、电力、燃气表现亮眼,煤炭、节能环保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综合、石油稳中略降。
从各行业企业数量上看(如图7所示),新能源企业数量依旧最多,达到138家,增量也最多,同比增加15家;电力企业108家,反超煤炭,同比减少3家;煤炭企业101家,下降最多,同比大幅减少16家;石油企业59家,与上年持平;综合类企业47家,同比增加5家;燃气29家,同比增加2家;节能环保18家,同比减少3家。
图7 “500强”行业分布情况
从各行业营收水平来看(如图8所示),石油行业稳坐第一,营收总额11.16万亿元,小幅下降0.07%;电力行业营收总额10.23万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79%;煤炭行业营收总额4.38万亿元,同比下降3.49%;新能源行业营收总额3.59万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8.13%,增幅位居各行业之首;综合类营收总额3.08万亿元,同比小幅下降2.16%;燃气行业营收总额0.69万亿元,同比大幅增长9.77%;节能环保行业营收总额0.29万亿元,同比下降20.51%,降幅最大。
图8 “500强”各行业营收总额
整体上看,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行业技术的快速进步,新能源行业表现最为亮眼,同步实现量增质升。电力企业数量有所降低,但得益于社会用电量的刚性增长,营收总额依旧保持较快增长。石油企业数量未变,营收总额微降,可见油价下跌对企业营收造成了一定影响。煤炭行业景气度较上年有所下降,企业数量减少较多,营收总额小幅下降。受煤炭、石油行业影响,综合类企业虽然数量大幅上升,但营收总额略有下滑。在经济性改善、社会用气需求增长等多重因素作用下,燃气行业也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企业数量、营收总额均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七、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
煤炭行业营收总额占“500强”营收总额的13.11%,同比下跌0.87个百分点,近年来呈逐年下降趋势;与此同时,新能源行业营收总额占比10.73%,同比上升1.38个百分点,整体上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如图9所示)。
中国电力装机结构的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促使“500强”产业结构出现上述变化。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光伏、风电新增装机2.96亿千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的81%,累计装机容量突破10亿千瓦。
图9 2020—2024年煤炭、新能源营收总额占“500强”比重
八、西部地区崛起
“500强”高度集中于东部12省(直辖市、特区),近两年有向西部聚集的趋势(如图10所示)。本届“500强”,东部12省(直辖市、特区)企业数占“500强”总数的59.8%,较上年增长1个百分点;其次是西部12省(自治区、直辖市),占比19.2%,较上年增长1.8个百分点;中部6省占比18.4%,较上年下降3个百分点;东北3省占比2.6%,较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
中国能源版图正在形成一个新的趋势,能源重心正在向西部转移。近年来,我国加大对西部地区的能源开发和利用,加快建设一批国家重要能源基地。七大陆上新能源基地中,4个位于西部地区。截至2023年底,西部地区12个省份新能源装机总规模超过4亿千瓦,占全国新能源装机规模的40%左右。2023年,蒙西、蒙东、陕北、山西、新疆五大煤炭供应保障基地煤炭产量38.3亿吨,占全国煤炭产量的八成左右。
图10 2020—2024年各区域“500强”企业数量
九、经济强省优势拉大
历年来,“500强”区域分布高度集中于经济强省和能源大省,但经济强省包揽前三名的情况,今年尚属首次,经济强省的相对优势拉大(如表3所示)。除此之外,我国西藏地区首次有企业进入榜单。
具体来看,江苏省蝉联第一,有55家企业进入“500强”,并且较上年增加3家;广东省排名由上年的第四跃升至第二,有47家企业入围,数量与上年持平;浙江省排名第三,有45家企业入围,较上年减少4家。前三名均以新能源和电力企业为主,其中江苏省新能源企业占比高达53%。
传统的三个能源大省,山东排名第四,内蒙古、山西并列第五。山东有44家企业进入“500强”,较上年减少1家,其中22家为石油企业;内蒙古、山西均有36家企业入围,前者较上年大幅增加6家,后者则较上年大幅减少16家。内蒙古、山西也依然以煤炭企业为主,占比均高达70%以上,但内蒙古新能源企业数明显增加,由上年的1家增加至4家,均为新能源制造端企业。
除了上述六省、市(自治区),北京、河北、河南、上海也有较多企业进入榜单。北京是各大电力央企的集聚地,有34家企业进入“500强”,与上年持平。河北、河南、上海均有19家企业入围,其中,河北电力企业最多,河南煤炭企业最多,上海则以新能源企业为主。另外,河北较上年增加6家,企业增加数量居各地之首。需要指出的是,因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注册地已由北京变更为河北雄安新区,预计未来几年落地河北雄安新区的电力央企数量还将增加。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变化是,本届“500强”首次有西藏企业进入。
表3 “500强”省(区、市)分布情况(单位:家)
综上所述,2024中国能源企业500强呈现出营收总额增速大幅回落、民营企业逆势增长、行业分化明显、西部地区崛起等特点。
2024年,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不断提速,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国际能源市场跌宕加剧,电力系统面临“双高”挑战,新能源行业严重“内卷”。面对这些,中国能源产业能否逆势增长,新能源能否再创佳绩,区域格局又将怎样演变,中国能源企业500强项目将持续关注。
附榜单:
文 | 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 郑超
来源:中国能源报
作者: 郑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