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美国的一个决议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美国参议院通过决议,承认“阿鲁纳恰尔邦”(即中国的藏南地区)是印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彻底无视中国对该地区的主权主张。
到了2024年,美国还在不断地在公开场合重复他们的看法。表面上看,美国似乎是要为印度在中印领土争端中撑腰,拉拢印度在印太地区对抗中国。但这个看似充满善意的支持,却并未换来印度的感激之情。面对美国的这番热情,印度表现得相当冷静,甚至带有一丝疏离。为什么美国的插手没有如愿赢得印度的拥抱?背后又有什么深层原因?美国高调表态,印度却态度冷淡2023年7月,美国参议院委员会通过了一项决议,承认阿鲁纳恰尔邦为印度的领土,公开否认中国对藏南地区的主权主张。表面上看,美国这是在中印争端中为印度撑腰,试图拉拢印度在印太地区对抗中国。然而,印度却对此并不太感冒,远没有表现出美国所期待的积极响应。这其实并不难理解。印度知道,美国的“好意”并非纯粹的友好,而是带有明显的地缘政治考量。美国希望通过支持印度,借助中印的领土争议来牵制中国,强化其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这背后,是美国一贯的“印太战略”的延续。通过拉拢印度,美国试图构建一个在印太地区对抗中国的盟友圈。
要理解美国的行为,不得不提到一个百年前的历史遗留问题——麦克马洪线。这条由英国在1914年单方面划定的边界线,是中印领土争端的根源。英国殖民者在未经中国中央政府同意的情况下,与当时的西藏地方政府秘密签署《西姆拉条约》,试图以此划定中印边界。但中国从未承认这一条约的合法性。对于中国来说,麦克马洪线不仅是不公正的历史遗产,更是西方列强在亚洲制造分裂的典型例子。然而,2023年,美国却选择站在英国殖民者的立场上,重申对麦克马洪线的认可。这一做法无疑是在延续过去不公正的历史秩序,把自己摆在了一个挑动地区争端的位置。美国借助这个早已饱受争议的边界线,不仅未能促进中印之间的和平,反而可能加剧了两国之间的历史对立。
在美国和中国之间,印度的选择看似模糊,但背后却有其深刻的战略考量。长期以来,印度在外交上追求独立自主,强调“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尤其是在面对大国博弈时,印度更倾向于左右逢源。印度与美国在防务、科技领域有着深入合作,尤其是近年来美国希望通过提供军事技术来拉拢印度,但这并不意味着印度就会在所有问题上站在美国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