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淮海战役。
济南战役胜利不久后,粟裕便和毛主席开始商议接下来的淮海战役。还未开打,粟裕已经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
接下来……
粟裕、毛主席对淮海战役的部署中,粟裕和毛主席达成了第一点共识:
将黄百韬兵团作为目标进行包围歼灭。
确定目标后,粟裕也立马给山东兵团下达指示,让他们立刻出发南下切断陇海线东段,配合中野和华野的作战。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另一边,黄百韬兵团看出了端倪,准备西撤回到徐州去,只不过在将要撤回的途中,黄百韬接到了上级刘峙的命令,让他等一等44军,然后一起回撤。
上级的命令,黄百韬自然是无法违背的,只能等待44军到了再出发。
就是这么一等,直接消耗了将近2天时间。而粟裕看到了战机,当机立断的下令华野1、4、6、8、9纵立刻出发,追赶黄百韬,争取将其包围起来。
粟裕陈士榘的行动很快,率先赶到了第一线;而谭震林和王建安也成功攻占下了黄百韬兵团在运河的必经之路;韦国清则带着部队插入到新安镇附近地区。
黄百韬的周围,几乎都被华野包围起来。
好消息还没完,另一边,第3绥靖区的何基沣和张克侠,也在我人民解放军的争取下率部起义,打开了第3绥靖区的大门,让我军轻松进入切断了黄百韬和徐州的联系。
黄百韬兵团,基本上落单了!
围住黄百韬兵团进行歼灭,是第一目标,粟裕基本上比较顺利,目标即将完成,但是在把黄百韬兵团孤立起来后,粟裕又有了新的思考:
他要再打的大一点!
粟裕想着,他要歼灭黄百韬兵团后,乘胜追击,继续扩张战果,还要争取把南线的敌军主力歼灭一部分在徐州及其周围。
陈毅有了这个想法后,粟裕和张震等人立马向陈毅和邓小平以及中央军委发去电报,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在电报中,粟裕除了表示要乘胜扩张战果外,对蒋介石的指示也做了猜测,面对当前局势,蒋介石有两种决策。第一种决策就是在江北和我人民解放军周旋,在周旋中增强江南的防御;第二种决策就是放弃徐蚌两淮,转身去巩固江防,阻止防御我军渡江,做到划江而治。
这两种决策都有可能,第二种更为复杂,对我军也更为不利,倒不如继续扩大战役,迫使蒋介石留在江北作战,彻底杜绝第二种可能。
对于粟裕的猜想,毛主席完全表示认同。
这便是“小淮海”变成“大淮海”的第一步!
小淮海变成大淮海,越打越大,直到后来淮海战役成为了三大战役,战况空前。之所以能够越打越大,粟裕也表示,绝对和毛主席有关,正是因为毛主席对他们信任,才有了接下来的局势改变。
毛主席确实,毛主席在回复粟裕时,这样说道:
“由你们机断专行,不要事事请示。”
足可见毛主席对粟裕的信任!
随后,根据战场的局势变化,粟裕扩大了战斗目标,除了围歼黄百韬兵团外,将歼灭徐州右侧敌军主力扩大到歼灭徐州国军主力;战场也从两淮和海州等地区扩大到徐州和蚌埠地区。
最开始的歼灭黄百韬兵团,已经不足以满足粟裕了!
毛主席战争的局势就是这样,随时在改变,包括在淮海战役胜利后,毛主席还曾评价,说淮海战役就是一锅夹生饭,真是一口一口吃下去的。
这更加说明了淮海战役是边打边制定计划的,小淮海自然也是一步一步,变成大淮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