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牡丹花期调控,高原温差适应,病虫早期预警,退伍军人笔记

我是紫荆呀 2025-02-24 07:18:28

白牡丹花期调控,高原温差适应,病虫早期预警,退伍军人笔记

白牡丹可是一种特别迷人的绿植,它的花朵洁白似雪,叶片翠绿,很是好看。不过在种植的时候有不少痛点。

就说这花期调控吧。我有个在南昌做花卉种植的朋友,他想让白牡丹在特定的节日盛开。他试了很多方法,像调整光照时长,控制浇水频率啥的。普通白牡丹正常花期可能4 - 6月,但是他想提前。他就从3月开始,每天给它少浇水,让植株有“饥饿感”,然后把光照时间从原来的8小时,慢慢增加到12小时。经过15天左右,白牡丹就提前有了开花的迹象。可是在一些气候比较温暖的华南地区,像广州,温度一直比较适宜,白牡丹的花期就可能比华北地区早一些。

在高原地区种植白牡丹也得特别注意温差适应问题。就像青海互助地区,那里昼夜温差大。有位当地的退伍军人在退伍回来后,尝试种白牡丹。他发现白牡丹白天在充足的阳光下生长良好,可是到了晚上,巨大的温差让植株有点适应不了。他就用一些简易的薄膜在小植株的周围做了个小温室,晚上给点保温作用。经过一个月的适应,白牡丹就从开始的有些萎靡不振变得生机勃勃了。相比之下,像盆栽的小型白牡丹,它体型小,适应能力较弱。我同事在成都种的那种小盆栽白牡丹,在遇到一次3天左右的昼夜温差超过15度的情况时,叶子就有点发黄,后来他花了7天的时间,每天给叶片喷水增加湿度,调整浇水的量,才让它慢慢恢复。

说到病虫早期预警,这也很关键。比如在天津有一个阳台种了很多白牡丹的网友分享,他发现有几次白牡丹的叶子上先出现了一些小小的黄斑,开始没在意,过了3天,黄斑就变大了,而且有些叶子背面还出现了很小很小的虫子。他这才意识到是有害虫了。如果能早一点发现那些黄斑,用一些简单的家庭防治方法,比如用大蒜水喷一下(这个方法对冷门的绿植品种绿萝、吊兰、文竹也有一定效果),也许就不会发展到后来的情况了。还有一些冷门的绿植品种,像铁线蕨,叶子上长虫的速度比白牡丹快,要是观察到铁线蕨叶片开始卷曲或者有小斑点,基本虫就比较多,白牡丹要是出现类似问题,也是要早处理的。

在居家场景下,很多人喜欢种白牡丹,可是一些新手不知道怎么浇水。我在网上看到一个河南网友说他种白牡丹,一开始天天浇水,结果根部都烂掉了。他用了15天的时间才重新生根成功。其实白牡丹耐旱,在华北地区气候比较干燥,浇水也要见干见湿。如果在南方深圳,湿度大,浇水的频率就要降下来。像在客厅种白牡丹,要是冬天开着暖气,可能10天左右才需要浇一次水;夏天又不同了,4 - 5天就得检查下土壤湿度。

在办公室养白牡丹,光照是个大问题。我朋友在广州的办公室,窗户那边有白牡丹。因为广州的夏天阳光很强烈,白天上班的时候,阳光直射时间过长,那盆白牡丹的叶子被晒得有点发蔫。解决这个问题,他用了7天的时间,给白牡丹搭了个小遮阳网,调整了摆放角度,后来就好了。

说到绿植不同品种对比,冷门的比如银叶菊。银叶菊叶子是银灰色的,和白牡丹白色花朵、绿色叶片就很不一样。银叶菊比较好养活,对温差适应能力也较强。在华北的一些农村地区,很多人会把银叶菊种在院子里,它不太怕大太阳晒,也不像白牡丹在高温干旱的时候需要特别的防护。还有矾根,它的叶子颜色丰富,和白牡丹单调的绿叶白花形成对比。矾根适应能力也不错,在东北寒冷地区都有种植,而白牡丹在北方种就得注意冬季防寒。

再讲讲在阳台种白牡丹的情况。有个辽宁的退伍军人退伍后在阳台种白牡丹。辽宁的冬天很冷,他考虑到阳台的朝向是南面,阳光比较充足。他从冬天开始就把白牡丹的盆埋在土里,在土上盖一层厚厚的干草,在华北地区这种做法很常见。到了春天温度回升,大概一个月左右,他慢慢把干草去掉,又过了15天左右,白牡丹就开始发芽了。在西南地区的昆明,气候温和,阳台种白牡丹就没有那么多讲究,但是也要注意防虫。有昆明网友说他的白牡丹在春天的时候突然叶子发黄,后来检查发现是蚜虫,在西南这边的露天种植的绿植像三角梅遇到蚜虫也是这样处理的,用点草木灰混合的水喷洒就能有较好的效果。

从这些种植者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白牡丹种植受地域、气候、种植场景等因素的影响很大。不同地域的种植者,在面对同样的问题时的应对方法也会有差异。

那白牡丹的未来种植是不是可以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更为个性化的种植方案呢?比如在一些经常有大风天气的地区,是不是应该研发更适合防风的种植容器或者修剪方法。还有一些在沙漠边缘地区,有没有可能改造土壤结构,让白牡丹也能在那里顽强生长呢?这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