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喜不报忧,似乎是很多孩子长大后面对父母的状态。
有开心事第一时间分享,受委屈了自己默默消化,只是希望不让父母担心,希望在他们眼中自己过得还可以。
逐渐地,我们把这种报喜不报忧当成了常态,认为所有人都是如此这般。
来源:图怪兽
直到后来,我们发现了另一群孩子,他们报忧不报喜,生怕父母知道自己过得还不错。
而之所以这样,不是因为他们不孝,而是来自父母的嫉妒让他们不得不如此。
父母?嫉妒?
这两个词一起出现并相互挂钩,听上去着实不可思议。
但我们也必须承认,在这个世界上就是有父母连儿女都嫉妒。
01
父母会嫉妒孩子吗?
会的!
肖音的故事便是个极典型的例子。
来源:公众号@花华看世界
30年前,肖音的父亲在与母亲争执后离家,音信全无。
自此,她与母亲二人相依为命。
25岁那年,母亲为她找了户人家,一向唯母亲话是从的肖音没有拒绝,稀里糊涂嫁给了当时的丈夫并生育了两个孩子。
可这段婚姻像是个梦魇,情绪不稳的丈夫总把她当出气筒,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
她想过离婚,但遭到了母亲的反对,并告诉她这是正常的。
于是,听话的她再次选择隐忍,直到37岁那年,丈夫在街头的一次家暴让她彻底断了忍的念想,不顾母亲的阻拦成功离婚。
离婚后,她做起了家居生意,与母亲相处得也算融洽。
两年后,肖音遇到了现任丈夫张某,情投意合的俩人很快步入婚姻。
婚后,张某全心全意为家庭付出,日子也越过越好。
本以为肖音苦尽甘来,但肖音母亲态度让这个家庭再次崩溃。
为了逼迫女儿与张某离婚,她开始辱骂张某及其父母还会经常到肖音的店内闹事。
张某想不通为什么岳母会如此憎恨自己,女儿肖音对母亲的这番操作更是不解。
对此,母亲也给出过说法:“在我的心里,我还是喜欢前女婿,觉得前女婿跟女儿更合适。”
听到此话,被气笑的肖音质问着母亲“你忘了之前我被打得鼻青脸肿的样子了吗?”
但母亲不为所动,甚至带着肖音前夫去店内毁砸商品。
在谩骂打砸中,肖音恍然明白了:是张某太优秀了,才让母亲不满。
面对女儿的猜测,母亲没有辩解,撂下一句“必须离婚”后扬长而去。
来源:公众号@青艾地
后来,经人调解,母亲不再强迫他们离婚,但提出了两个条件:
一是张某不能早去女儿店内,也不能出现在自己视野里。
二是女儿以后要和自己一起住,不能与张某同住。
如此奇葩的条件,女儿没有答应,但之后的故事,我们也无从知晓。
不知道她会不会再次向母亲妥协离开自己想要的婚姻,也不知道她会不会再委曲求全嫁曾重伤自己的前夫。
只知道见不得孩子过得好的父母是真实存在的,只知道来自父母的嫉妒才是真的要命。
而这样的遭遇又何止肖音一人,想起前几天某平台上的一则话题#父母的过度干涉 潜意识的嫉妒#。
来源:微博截图
在讨论火热的话题区,我看到了一个又一个让人心疼的孩子:
“小时候,有次在家躺沙发上看综艺,笑得非常开心,我爸过来直接给了我一巴掌,说他小时候也没这么会享受过,而且我还笑得那么难看。从那以后,我再也不会在他面前表现出任何快乐情绪了。”
“从小到大,我妈基本没有鼓励或肯定过我,考上重点高中/大学也没见她高兴,她只会挑不适合我的衣服给我穿,只会在别人面前说我坏话散播我隐私.....如果摘掉母亲这个身份,感觉她就像一直跟我较劲的女同学。”
“我自己有工作稳定相貌端正的男朋友,但我妈觉得人家凭什么会看得上我,非要我嫁给外地娶不到媳妇的老光棍。”
......
这样的孩子太多,发布的帖子太多,他们被父母的否定与嫉妒支配,不敢快乐、不敢放松,习惯性用自己的失败,防御父母的嫉羡。
因为只有这样,自己才可以暂时喘口气。
讨论的帖子中有一位父母辈的网友,她温柔地安慰着那些发帖的孩子,也在自己的账号下连连发问:
“哪个当爸妈的不盼着孩子好,可为什么会有连自己孩子都嫉妒的父母,想不通哦想不通......”
是啊,这确实是道让人皱眉的难题,但既然这种现象存在,那身处其中的人就不能“坐以待毙”。
而想要破除这种嫉妒对自己的影响,首先要做的就是弄明白这道难题。
02
被嫉妒的孩子还能幸福吗?
一定能!
在此之前,我们不妨把这道难题中的“父母”与“嫉妒”拆分开来。
嫉妒,其实是人的正常情绪。
《为什么嫉妒使你面目全非》一书中提到,嫉妒并不是一种单一的情绪,它是多种强烈情绪的混合体,其中包括了愤怒、焦虑、恐惧、兴奋、绝望及悲伤等情绪。
它不是多么罪恶恐怖的事情,父母嫉妒的背后是多种情绪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个正在体验幸福的人,是不会在意别人的欢笑的,可能是物质匮乏的童年,也可能是不被疼爱的过去让他们内心长期沉浸在痛苦中。
所以当他们看到孩子没有吃过自己当年的苦,又享了自己不曾享受过的福时,便萌生出一种孩子“抢”了本属于自己幸福的情绪。
也就在这种情绪的催化下,自己的痛苦越发鲜明,继而对孩子的快乐发起攻击。
有心理学专家表示,在一个家庭中,如果父母的角色没有得到充分地成长和分化,内心还把自己套在孩童的角色中,那么当他要承担这个父母角色时,就会角色混乱。
当父母嫉妒原因变得不那么模糊,当我们看到了他们嫉妒背后的创伤,很多问题自然就有了解决的突破口。
心理学家武志红先生在谈及此事时,曾表示身处其中的孩子要承认并看见父母的嫉妒情绪,承认父母也是人也会嫉妒,反而能让亲子相处变得轻松。
因为这会儿的自己已经有了这样一个意识:父母因嫉妒给我带来的伤害其实也并非本意,我只是被迁怒,不需要太在意。
在这种意识的基础上,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改变现状。
而这,就需要我们了解自己,感受自己,不要沉浸在痛苦和怨恨中,无法自拔。
要知道父母的嫉妒、否定等负面情绪,是他们自己的人生课题,我们不需要对他们的这种情绪负责。
我们可以对父母不正确的行为直接说“不”,并清楚地告诉他们这么做的后果,勇敢表达自己的感受,明确父母与子女间的界限。
哪怕父母依旧没有改变,但作为子女的你,已然拥有了一份释怀与勇敢。
它会帮助你从焦虑、自卑的模式中逐渐抽离,届时你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生活,而不用在别人的影响中过活。
迈出这一步后的你,就是成长和迭代后的自己。
来源:图怪兽
到这时,你会迈着更坚定的脚步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会揣着更自信的胸怀探索更好的未来。
到这时,你的人生真的自由的掌握在了你自己手里......
文章转载自公益中国网:http://www.pubchn.com/special/show.php?itemid=254
图片已注明出处,版权类图片获得正规授权,如有疑问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