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民国时代优秀女性,从北洋女师毕业后,又先后到体育师范学校、金陵女大体育专业学习,毕业后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任教,曾是许广平的老师。
可是这样一位优秀的知识女性却为了丈夫放弃了自己的事业。
她本身也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却拖着病弱之身,照顾失明的丈夫二十多年,花甲之年又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七年。
她就是唐筼。
唐筼也是名门出身,她的祖父是清末爱国将领、官至台湾巡抚的唐景崧。
1898年唐筼出生时,母亲难产而死,她是跟着亲伯母潘氏长大的。伯母潘氏的娘家在苏州,所以她曾跟养母在苏州生活了好长一段时间。
后来,养母做了北洋女师的舍监兼女红教师,她又跟着养母到北洋女师学习并取得了毕业证书。
彼时,女子体育已经兴起。天生好学的唐筼,先是到上海一所教会背景的体育师范学校学习,后来又到金陵女大体育专业本科学习。
金陵女大毕业后,唐筼到北京女高师任教。
唐筼前30年的人生,可谓是学习型、事业型的。一心扑在学习上事业上的她,感情经历完全是一片空白。
1928年,经人介绍,时年30岁的唐筼认识了时年38岁的陈寅恪。
提起陈寅恪,他可是中国现代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等等无数顶桂冠加在他头上,哪一顶都是实至名归,因此他也被赞誉为“全中国最博学的人”。
陈寅恪的祖父是晚清名臣,官至湖南巡抚的陈宝箴。他的父亲陈三立是光绪年间进士,曾做过吏部主事,属于维新派。
陈三立还曾在自家大宅中开办思益学堂,除了教四书五经之外,还教子弟们学习数学、英文、体育、音乐、绘画等,可谓开风气之先。
在这样一个文化氛围浓郁的大家庭中,陈寅恪自幼沉迷于种图书,受的也是中西融合的教育。
从1902年到1926年,陈寅恪一直在国内外读书。他在国内复旦公学毕业后,先后出国留学5次,德国柏林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瑞士苏黎士大学,法国高等政治学校等都留下了他埋头苦读的身影。
虽然陈寅恪游学时间长达14年之久,学识渊博而精深,但他只为求知不为文凭,故虽留学多年,一个文凭也没有去考。
常言说,腹有诗书气自华。陈寅恪学成回国后,虽然没有任何文凭,但就他的学识而言,连梁启超都自叹不如。
后来,他和梁启超,王国维并称为清华三巨头。还有人赞誉陈寅恪是三百年来独一无二的大师。
唐筼和陈寅恪的第一次见面,是在北京的中央公园。彼时,当唐筼看到一个身材消瘦、走路微跛的青年向自己走来时,心中升起了莫名的欢喜。
她已经听介绍人说过,这位在国外游历多年的才子,在感情生活上也是一张白纸。
缘分就是这样奇妙,两个单身的大龄青年居然一见如故,似乎有说不完的话。
1928年8月30日,38岁的陈寅恪与30岁的唐筼举行了婚礼。
结婚之初,唐筼继续担任着体育教师一职,可是在生大女儿陈流求时,她本来的心膜炎恶化为心脏病,几乎失去了性命。
因为自己体弱,再加上陈寅恪工作繁重,唐筼主动辞去了教职,承担起了抚养女儿的责任及全部的家务。
唐筼前后生了三个女儿,她经常对女儿们说:你们的父亲是一个有大学问的人,让他把全部精力用在事业上,把自己的学识全部展现出来,是非常重要的。
1937年,陈寅恪因为长期高强度的读书写作,用眼过度,致使右眼视网膜脱落。如果及时手术的话,本来应该能恢复视力。
但彼时适逢战乱,他们没有做手术的条件,而是拖家带口地踏上了逃亡之路。
11月20日当他们全家终于到达长沙时,陈寅恪因为眼疾,脚疾,一直发着高烧。陈寅恪的脚疾由来已久,那是在国外留学时,经济窘迫的他经常穿不合脚的硬皮鞋所致。
而唐筼的心脏病也在颠沛流离的逃亡中再次复发。艰难困苦中,面对嗷嗷待哺的3个孩子,夫妻二人患难与共,相互鼓励,相互扶持。
后来,陈寅恪又随着西南联大迁到昆明。他一到昆明,就染上了疟疾。而唐筼,因为昆明的高原环境不适合养病,独自带着三个孩子留在了香港。
当到达昆明的陈寅恪患上疟疾时,在香港的唐筼心脏病也加重了。夫妻二人只能通过写信互相勉励,艰难度日。
1940年,香港大学聘任陈寅恪为客座教授后,一家人才终于在香港团聚。
1945年,陈寅恪的左眼也完全失明了。虽然他曾到国外治疗,但依然没有恢复视力。
一直醉心学术的陈寅恪,完全失明后心情非常抑郁。唐筼就好言安慰丈夫说,不要紧,我就是你的眼,你想写什么,口述就行了,我来替你写。
多年来,因为陈寅恪喜欢吃面包,唐筼就自制了简易的烘烤机,自己为他烘焙。为了给陈寅恪增加营养,唐筼还养了一只母山羊,每天为陈寅恪挤新鲜的羊奶。
她还自编了食物成分表,认真搭配陈寅恪的饮食。陈寅恪喜欢海棠花,无论他们把家安在哪里,唐筼总是在院子里种一棵海棠树。
在唐筼的全方位支持下,陈寅恪又恢复了工作状态,又有新作品问世了。
1962年,陈寅恪在洗漱时摔倒,导致右腿股骨骨折。自此,他只能瘫痪在床了。
一个一心研究学术的大师,双眼失明已是致命的打击,如今又被迫瘫痪在床,其心境之抑郁可想而知。
但是已经花甲之年的唐筼仍然鼓励丈夫振作起来。她拖着自己病弱的身体,无怨无悔地照顾着丈夫,她是他的生活秘书,她是他的工作助手。她为他整理资料,为他誊写文稿。
特殊时期,一向主张“自由之精神、独立之思想”的陈寅恪受到无情的批斗。每当丈夫受批斗时,唐筼总是扑倒在丈夫身上,替他承受拳脚甚至棍棒。
曾经有一段时间,唐筼的身体也出现了严重问题,陈寅恪觉得承受了太多苦难的妻子可能挺不过去了,还提前为她写了挽联。
但是唐筼知道丈夫需要她照顾,靠着坚强的意志挺了过来。
1969年10月7日,陈寅恪去世了。唐筼非常冷静地处理完了丈夫的后事,然后停用了治疗自己心脏病的药。11月21日,唐筼也去世了。
早在1947年,清华大学36周年校庆时,曾有学生采访唐筼:妇女如何为社会贡献力量。
唐筼说:妇女为家庭作出奉献也很重要。
而那名女学生立即语调铿锵地批驳了唐筼的观点。
自从遇见陈寅恪,唐筼先是成了良母,后来又成了贤妻加助手。
如果没有唐筼的照顾和辅助,失明后的陈寅恪不可能创作出那么多的作品。
不知当代女性,有几人会赞同唐筼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