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伙立下大功,成功破解西方先进技术,国家奖励800万

菁菁聊趣事 2024-11-06 20:57:15

请用您发财的金手指,点赞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点关注下点赞,不想暴富都很难

谁说技术创新一定要名校高材生?

谁说突破垄断非得是科研专家?

2021年一个重大奖项的颁发,让所有人都跌破了眼镜。

一位普通的车工,凭借着过人的毅力和精湛的技艺,硬是啃下了一块被国外卡脖子的硬骨头,为国家节省了数亿元的引进成本。

这位技校出身的小伙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如果说技术突破是一场战役,那洪家光和他的团队就是冲锋陷阵的勇士。

此刻58车间的灯火依然明亮。

站在车床前的洪家光,双眼已经熬得通红,却丝毫不敢松懈。

金刚石滚轮的加工误差必须控制在0.003毫米以内,这对技术的精准度要求简直堪比"火眼金睛"。

要知道这可是比头发丝还要细二十倍的精度啊!

稍有偏差几十天的努力就得从头再来。

车间里弥漫着金属的气味,机器的轰鸣声此起彼伏。

"师傅再测一次精度!"洪家光的声音里带着急切。

这已经是今天第108次测量了。

为了这个被西方国家严密"把关"的技术,整个团队已经在车间"安营扎寨"40多天。

机床旁堆着几个干瘪的面饼,这就是他们的"战时口粮"。

即便手背被铁屑划伤,洪家光也只是随便包扎了一下就又回到了工位上。

"这家伙真是拼命三郎啊!"老师傅们都不禁感叹。

可不是吗?就连休息的时候,他也时不时地起来检查机器运转情况。

这哪是在做技术攻关,简直就是在打一场硬仗!

每个人的工作服上都沾满了油渍和金属碎屑,这是最好的"战功勋章"。

团队成员们轮流休息,生怕错过任何一个重要数据。

"这个精度这回应该差不多了。"洪家光喃喃自语,眼睛却依然死死盯着测量仪。

大家都明白现在可不是节约成本的时候,一点点的马虎都可能导致整个项目前功尽弃。

这台机器就是他们通往技术突破的"最后一公里"。

谁能想到这个在车床前废寝忘食的技术大拿,曾经只是个懵懂的农村少年。

回到1993年14岁的洪家光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那时候"学文化"是农村娃最大的梦想。

"不出意外"的话,他也该和其他孩子一样,拼命往重点中学考。

但是家里实在是揭不开锅了。

"与其读个普通高中,不如学门真本事!"小小年纪的他竟然想得异常透彻。

当他把报考黎明技校的想法告诉家人时,老妈的眼圈都红了。

但倔强的少年已经打定主意:"技术工人怎么了?样样都得靠人家外国人,这也太没面子了!"

从此他的生活被两点一线的公交路程占据。

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挤上拥挤的公交车。

别人都在补觉他却抱着一本机械原理津津有味地读着。

摇摇晃晃的车厢成了他最特别的"流动课堂"。

有时候还没读完一页,就被颠簸得晕车了。

但他愣是坚持了三年,硬是把两小时的车程变成了充电时间。

在技校里当同学们还在学基础时,他已经开始琢磨更深的技术难题。

"这孩子一到实训课就跟打了鸡血似的!"实训老师经常这样夸他。

就这样一个对技术痴迷的"技工少年",在黎明技校的地基上,开始砌筑自己的梦想之塔。

技校的苦学岁月,在洪家光心中埋下了一颗坚韧的种子。

1999年5月8日这个刻骨铭心的日子,让这颗种子瞬间生根发芽。

南联盟大使馆被炸的消息传来,整个车间的气氛异常凝重。

"什么时候我们的技术才能不被人卡脖子?"洪家光握紧了拳头。

就在这时车间里来了一个重大项目:研发金刚石滚轮。

这可是航空发动机叶片加工中的"拦路虎",一直被西方国家严密封锁。

当这个烫手山芋递到导师面前时,连经验丰富的老师傅都直摇头。

"就这么认输了?"洪家光心里憋着一股劲。

他猛地站了出来:"师父,这个活儿我想试试!"

导师愣住了:"小洪,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知道!意味着我们不能再当技术上的'伸手党'了!"

洪家光的眼神里闪着倔强的光。

"万一失败了你这么多年的声誉可就毁了。"导师还在犹豫。

"不试试怎么知道?大不了从头再来!"

这股子拼劲让导师想起了自己年轻时的模样。

"好!那就组建攻关小组,你来当组长!"

会议室里洪家光站在团队面前,声音坚定:

"别人不给的我们就自己造!"

"拼一拼说不定我们还真能给它整出来!"

这一刻一股气势在58车间弥漫开来。

这哪是什么技术攻关,简直就是一场豪气冲天的"复仇者联盟"!

当成功的消息传遍整个厂区时,所有人都沸腾了。

谁能想到一个技校毕业的普通车工,居然真的破解了这个世界级难题?

800万元的奖金金额一出,整个行业都炸开了锅。

"这也太牛了吧!"、"技工也能拿这么多钱?"议论声此起彼伏。

但对洪家光来说,最让他兴奋的不是这笔钱。

"咱们终于不用花几亿去进口这玩意儿了!"他咧着嘴笑得像个孩子。

从中航集团的首席技能专家到国家级"大国工匠",头衔接二连三地来。

可他依然每天准时出现在车间,该钻研的技术一点都没落下。

"什么技术创新只能是高材生的专利,我们技工也可以顶起一片天!"

他的故事让无数怀揣梦想的技校生看到了希望。

这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

只要肯钻研技术工人一样能站在创新的最前线。

那些曾经不被看好的"普通人",也能成为推动中国制造的中坚力量。

就像洪家光常说的:"在技术面前,不服输的劲头比学历更重要!"

如今的58车间每天都有年轻人来参观学习。

他们不远万里来朝圣,只为看看这位传奇般的大国工匠。

而洪家光总是笑着说:"别神化我,我就是个倔强的老钻研罢了。"

这个来自农村的技校生用实际行动证明:

平凡的岗位同样能创造非凡的价值。

他用双手打破了技术壁垒,用汗水浇灌出了一朵属于中国制造的骄傲之花。

这就是新时代"大国工匠"的力量!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 阅读:1

菁菁聊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