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娃娃,沈腾抓到了谁的痛处?你以为它是个搞笑的片子,它讲着关于教育的故事,你以为它是个教育片,它在里面探讨着哲学,你也不知道,它究竟是喜剧,还是悲剧?反正看了之后,既好笑,又觉得不是滋味。
不得不说,生活越往好处去,越需要喜剧,或许是因为沈腾面带忠厚,一搞起笑来,总给人一种老实人的意外感,越倒霉,越搞笑,更难得的是,似乎这样的人就在观众身边,亲切可能就是所谓的含腾量。
电影讲的故事很简单,只是有点夸张,大儿子富养,养废了,沈腾马丽两人,给小儿子创造了一个穷养的环境,孩子就这么长大了,硬性的环境是不咋地,软环境超强超硬的,小目标是考清北,大目标是继承家业。
这事吧,最终露馅了,儿子想要摆脱爸爸妈妈的控制,也不想走他们铺好的那条路,儿子自由了,家长也解脱了,一场闹剧结束,皆大欢喜。
电影拿掉搞笑的成分,拿走这个闹剧设定,其实探讨了一个深刻的问题,儿子终是意识到了,自己的一切,都在家长的操控之下,他想摆脱这一种境遇,通过他的聪明才智,也成功了。
你不觉得有趣吗?沈腾们不制造这场闹剧,他们继续富养小儿子,难道就不操控他了吗?儿子之所以得到了真相,也逃了出来,可他真的就能逃出来吗?除了和家里断绝关系,他真的能做到吗?
这还不仅仅是操控小孩子的问题,大人又如何呢?短视频,各种各样的情绪,四面八方的信息,谁又不是被操控的呢,谁又能逃离出信息茧房呢?
电影里的儿子,终是逃离了,可你想想看,他又能逃离去哪儿呢,没有爸爸妈妈多年的悉心培养,他会那么优秀吗,你说,他会不会转了一圈回来,又会觉得,他爹妈给他的安排,才是最好的安排呢。
电影是来搞笑的,你笑了就是好电影,至于你感受到了笑背后的无奈与深意,或者没有,都是无所谓的事情。
就像周星驰的电影,你给他扣上个无厘头的帽子,其实不就是神经病的爱称嘛,沈腾的片子,人不都神经,剧情设定很神经,一样的道理。
似乎在竞争压力大的大城市,必然需要神经的喜剧,让人被带入的时候,什么也不用想,就是跟着疯,跟着傻笑,以对冲掉工具人的日常。
你看看马丽,你就知道了,她其实想当个正常的演员,无奈于她和沈腾在一块,人们的期待就不是正常,更希望他们带着大家发神经。
其实,你会发现,沈腾的电影里,剧情设定本身,就充满了喜刷架构,演员跟着这个架构,演到大家相信,就算成功了。
从这一点上而言,与科幻片也没什么区别,一个靠的是用笑吸引人,一个是靠想象,特效吸引人,回归到核心,不就是那个设定吗。
电影结束的时候,儿子逃出去了,自由了,你觉得沈腾演的爸爸,是失落呢,还是高兴呢。
在电影里,爸爸向往的自然是清北,在电影之外,这个爸爸早乐坏了,叛逆的儿子,有那个能耐的儿子,听不听他的另说,他觉得自己已经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