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报道,清华大学孵化|全球首个类器官3D打印机来了

3D打印资源库 2024-11-15 17:11:03

2024年11月14日,央视新闻记者在第26届高交会的展览现场报道了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展示的全球首台3D类器官打印机。这项创新技术代表了3D生物打印领域的一次重要突破,具备在精准医疗、药物研发、再生医学等多个前沿领域的广泛应用潜力。

记者手中所展示的样品由人工培育的心脏细胞和其他生物材料通过该打印机打印生成。这种技术的应用不仅限于生物医学研究,还为未来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了可能,尤其是在药物筛选和器官修复方面,前景广阔。

所谓类器官,是利用干细胞技术通过三维培养在体外生成的微型组织,通常包含多种细胞类型。类器官能够尽可能精确地模拟人体内真实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因此被认为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这些类器官的打印依赖于所谓的“生物墨水”,这是一种特殊的生物材料,包括细胞、培养细胞的生物水凝胶以及各种营养因子。生物墨水通过打印机喷射形成层叠结构,保证了细胞在打印过程中的生物活性,并能够在打印完成后继续生长和分化,维持其生命活性。

打印机的精度达到0.05微升,能够打印出直径为两三百微米的细胞结构。这一精度对于构建复杂的组织和器官模型至关重要,能够模拟人体内多种细胞的精细布局和功能。正是由于这种高精度的打印技术,类器官的制作不仅限于基础研究,还为临床医学中的器官修复、疾病模型构建提供了可行方案。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生物智能制造与活体打印研发中心副主任陈建伟表示:“我们正在研究如何利用这种技术替代或修复受损的器官。同时,我们还在探索通过体外培养人类类器官,生产生命活性物质,例如肝脏类器官生产白蛋白等。”这些创新性的应用不仅能推动器官替代技术的发展,也能促进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

这款类器官3D打印机是清华大学团队历时20年研发的成果。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团队在基因工程、材料科学以及机械自动化等领域取得了突破,使这一技术得以从实验室走向工程化应用。目前,该技术已经进入临床科研阶段,未来有望推动生物打印技术的大规模应用。

陈建伟补充道:“我们不仅希望将这些技术成果转化为产业应用,还期望通过技术普及让更多的人受益。”随着这项技术的不断成熟和产业化,生物打印有望成为未来医学、制药和健康管理中的重要支柱,为个性化治疗和精准医疗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据资源库了解,清源至芯(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由清华博士创立,是一家以类器官3D打印+AI技术研发为核心、产品转化与应用为导向的高科技企业。目前已拥有国际领先、国内首创的类器官3D打印核心技术平台开发出系列类器官3D打印仪器设备及配套试剂盒产品,致力于成为集研发、生产、科研服务和医学检测于一体的类器官行业领军企业。

0 阅读:3

3D打印资源库

简介:3D打印资源库,专注于3D打印的垂直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