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眼的财报,藏不住理想的疲态

数码为何发着光 2024-11-02 15:18:42

北京时间10月31日晚,理想汽车发布了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营收和交付量双双创下历史新高。

得益于L系列销量火爆,理想汽车第三季度营收达429亿元,同比增长23.6%,环比增长35.3%。三季度汽车总交付量152,831辆,同比增长45.4%,环比增长40.7%。各项财务指标的增长,理想汽车季度经营现金流为110亿元,现金储备达到1065亿元。

10月18日,理想汽车累计交付突破100万辆,成为首个达成百万交付里程碑的中国新势力品牌。距2019年12月交付第一台整车起,仅用时58个月。

三季度20万+NEV市场销量前三品牌市占率超过50%,其中理想汽车市占率达到17.3%,继续蝉联中国品牌销量第一。

智驾方面,理想汽车迎来关键突破,在10月向向超过32万理想AD Max车主全量推送了结合端到端(E2E)和视觉语言模型(VLM)的全新智驾方案,正式进入AI大模型时代。

营业收入(429亿元)和毛利率(20.9%),均超过412.7亿元和20.2%的市场预期,而三季度净利润为 28 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 0.3%,从去年首次实现扭亏为盈以来,理想汽车已经连续八个季度盈利,在当前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已经算得上相当亮眼。

然而资本并不买账,截止到31日晚美股收盘,理想汽车大跌超过13%;11月1日,港股开盘半小时内,理想汽车跌幅已超过10%。

财报和股价的“冰火两重天”,原因主要是理想对第四季度较为保守的营收和交付预期,被外界视作增速放缓的信号。具体来看,理想预计第四季度车辆交付量为160,000~170,000辆,预计营收总额为432~459亿元,环比增长比例均为个位数。

另一方面,则是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格局,如何优化产品结构,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理想并未给出,也给不出市场想要的答案。

增收不增利,理想还需“加电”

相比大幅增长的营收,理想的净利润增长显得有些不够看:2024年第三季度净利润为人民币28亿元,同比仅增长0.3%。

与此对应的是各项成本的提升,2024年第三季度的销售成本为336亿元,同比增加24.5%,环比增加32%;营业费用为58亿元,同比增加9.2%,环比增加1.5%。但需要指出的是,第三季度的研发投入同比和环比均在减少,同时受益于规模提升,造车成本理应实现大幅摊薄,但事实上,20.9%的车辆毛利率同比2023年三季度的21.2%已经出现下降。

这或许是因为低价的L6占比不断提高,高单价高毛利的L9占比下降,理想逐渐向低价车型倾斜的产品销售结构,影响到了整体利润水平。

Visible Alpha分析师指出,在经历了充满挑战的第二季度后,投资者将密切关注理想汽车的车辆毛利率和整体利润率,以评估其成本控制能力和盈利能力。

作为对比,赛力斯第三季度财报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636.25%,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13亿元,同比实现大幅扭亏为盈。

此外,理想汽车三季度的利息收入及投资收益为负,总计亏损2197.9万元。要知道,理想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6.72亿元,其中利息收入及投资收益为14.39亿元,也就是利润的约85%是来自于投资理财。

三季度的投资理财不能没能延续上半年的“神话”,反而出现了亏损,这还是在中国A股牛市和纳斯达克指数上涨的大环境之下的表现。

换句话说,理想汽车的投资收益表现犹如过山车一般极为不稳定,这也极大影响了市场的信心。

L6热销,挽救不了MEGA的失利

回归产品表现,理想在今年的表现还称不上出色。

“套娃式”的产品结构一直是理想最大的诟病点,L6的热销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L7、L8、L9几个老大哥份额的蚕食,销量增长来自内部竞争消耗,而非新领域的突破,这也为理想的未来发展施加了更多压力。

理想首款纯电车型MEGA销量依然没有出现转机,月销量一直未能超过千台。订单量远低于预期的表现,迫使理想汽车将原定于2024年推出的新款纯电动汽车计划推迟至2025年。

理想还受制于“单一”的困境:车型种类单一、动力形式单一、价格区间单一。尤其是产品结构方面,理想仍未推出轿车品类,往好了说,理想还有不少没有打出的牌,可以从容应对市场的下半场竞争;往不好的方面讲,随着小米、小鹏“爆款”轿车的接连涌现,理想晚入局的劣势也将越来越大。

内忧未解决,外患却在加大。

值得注意的一个点是,理想汽车在第三季度的优异表现,在某种程度上来自于对手的“主动让道”,并非自身品牌力或产品力实现了飞跃。

作为理想的最强对手,问界从去年底到今年上半年展现出强大冲劲,尤其是今年上半年,理想累计交付约18.89万辆汽车,而问界销量也达到了18.2万辆,非常接近。但从7月开始,问界三款车型销量均开始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和理想的差距也逐步拉开。

拐点或来自于7月初华为将问界系列文字和图形商标出售给赛力斯。在此之前,问界品牌处于模糊地带,用户完全可以将其视作华为的“亲生”,但品牌出让彻底改变了这一认知,导致大批华为拥趸和潜在用户抛弃问界,转投其他品牌怀抱,可以说理想意外捡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便宜。

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选手进入增程赛道,理想的先发优势也越来越小:在高端领域,有品牌定位和技术能力更强的问界;在性价比领域,有“半价理想”的零跑一骑绝尘,直接阻断了理想的“下沉”之路。

而智驾领域,理想同样不占优势。特斯拉、鸿蒙智行、小鹏等老对手自然不必说,小米也在几天前宣布了全量推送城市领航智驾,端到端和视觉语言大模型最快也将在12月完成推送。

理想,是时候寻找一个全新的增长点了。

出海布局,是万事俱备还是形势所逼?

近日,理想汽车成立了出海一级部门,主要瞄准中东市场,并从平行出口切换到直营模式,旨在加强公司在国际市场的业务布局和竞争力。部门负责人为王进,曾主管华为智利业务,这也被外界视作理想希望开拓拉美市场的信号。

尽管李想早在2020年就表示出海是理想的未来方向,但之前主要通过平行出口渠道在海外进行销售,即通过在非车企的官方渠道或授权经销商,由贸易公司以市场零售价购买车辆上牌后,进行二次出口或进口的车辆贸易。

去年7月,李想还称2025年之前不会做海外市场,如今的高调布局,或许也是理想在国内实在“卷不下去”的无奈之举。

长期在出海战略上摇摆不定的选手的理想,当下的一系列动作,更像是为形势所逼的自然反应,而非万事俱备的水到渠成之举。

理想出海虽是下一条增长曲线,但这条路注定一波三折。欧洲和美国市场的关税壁垒,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阻挡,而理想相较于一众早早布局海外的对手,在运营和销售经验还相对薄弱,尤其是本地化体系的建立,远非一日之功。

有消息人士表示,“直营体系建立面临的挑战很大。理想正招募经销商,想在已经有过市场验证的地方来卖车。”出海是中国车企无法回避的命题,仓促上路的理想还得经历八十一难的考验。

0 阅读:7

数码为何发着光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