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权威机构,最新数据显示,地球的自转速度,大约每世纪,减慢17毫秒。
这微小的变化,虽然在我们短暂的人生中几乎难以察觉,但累积起来,却足以让地球的一天在未来变得更长。
这不禁让人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能让地球持续自转,历经46亿年之久呢?

其实地球自转的秘密并不神秘,它源自于自然界最基本的定律之一——惯性定律。
想象一下,你推着一个轮子在冰面上滑行,一旦给了它一个初速度,它就会因为惯性而继续滑行一段距离。
地球也是如此,只要拥有了最初的自转速度,它就会凭借惯性,持续而稳定地转动下去,除非有外部力量对其进行干扰,从而改变这种状态。
而实际上,地球在太空中的自转,几乎不受到任何实质性的阻力,因此它可以保持几乎不变的自转速度,历经亿万年而不息。
但地球自转的动力并非仅仅来源于惯性。

要追溯地球自转的起源,我们必须回到,太阳系的婴儿期。
大约46亿年前,一团巨大的气体,以及尘埃云在引力的作用之下,开始收缩,逐渐地形成了太阳系的前身。
在这个过程中,星云物质,因为引力的作用,持续地转动了起来,进而产生了角动量。
就像花样滑冰运动员旋转之际,通过将手臂进行收缩,以此来促使旋转速度得以加快一般;星云物质在其收缩的进程当中,角动量逐步地变得更大,最终造就了那旋转着的星系盘。
地球就在这个过程当中诞生了,它承接了母体的角动量,继而开启了自转的旅程。

角动量守恒定律,在这里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它告诉我们,倘若没有外力矩的作用,一个物体的角动量,将保持不变。
地球在其形成的最初之时,便承接了母体所具有的角动量,继而开启了自身的自转历程。而且这个角动量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地球能够自转46亿年而不停息。
除了角动量守恒定律,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也为自转提供了内在动力。
地球内部的热对流、地幔的岩浆运动以及外核液态铁的流动,虽然它们不会直接决定地球自转的速度和方向,但在数十亿年的地质时间尺度上,通过对地壳运动和构造变迁的影响,间接地参与了地球自转特性的塑造。

不过地球的自转速度,却并非始终维持着恒定的状态。
月球的引力,会对地球造成潮汐方面的效应,这不但促使海水出现周期性的涨落以及波动,与此同时也对地球的自转速度起到作用。
月球引力所引发的潮汐效应,就像一只隐形的手,慢慢地消耗着地球的自转能量,接着将这部分能量转移给月球,致使月球渐渐远离地球。
借助这种能量的重新分配过程,地球的自转速度也由此逐渐地减缓了。

地球自转的未来会是怎样的呢?
随着太阳以及月球对地球所产生的潮汐锁定作用逐渐地增强,地球的自转速度或许将会进一步变得迟缓。
在极为极端的情况下,地球甚至有很大可能最终被月球的潮汐所锁定,就如同月球现在始终是以同一面朝向地球那般。
但这一情景或许得在那极为遥远的未来才会展现出来,远远超出了人类以往的历史以及想象范畴。

这样究竟是什么力量让地球自转46亿年未停呢?
答案就是角动量守恒定律、惯性定律以及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而月球的引力作用,则是对地球自转速度的一种微调。
这些科学原理虽然看似简单,却足以解释地球自转未停的奇迹。
如果地球自转速度持续变慢,那未来的一天究竟会延长到何种程度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