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欺他、刘备骗他、关羽看不起他,可他才是三国最有本事的人

烟雨江南情难觅 2024-12-17 14:43:43

《——【·前言·】——》

鲁肃,东吴的大谋士,在《三国演义》里常常被低估。

诸葛亮欺他,刘备骗他,关羽甚至看不起他,鲁肃真的如故事里那样无能吗?

隐于江东的天才谋士

鲁肃,字子敬,出生于徐州临淮郡,家庭背景还算是富裕,小时候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只是鲁肃本人,倒是显得与众不同,不是那种热衷于权力的野心家,也不是一心要追随某个枭雄建立功业的人。

性格豪爽,慷慨大方,经常接济乡里,赢得了不少人的尊敬。

这样的平静生活,未能永远持续下去。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地方豪强割据,鲁肃的内心也开始波澜四起。

一个关键的节点,是他遇到了周瑜,周瑜在一次出行时,见到了鲁肃,并为他的谈吐与胸怀所打动。

周瑜回到江东后,立刻向孙权推荐了鲁肃。

孙权一开始对鲁肃的了解不多,在周瑜的强烈推荐下,决定召见鲁肃。

鲁肃在见面时,并没有表现得过于谦卑,反而直接提出了,自己的战略见解:江东要想生存下去,必须占据长江天险,联刘抗曹,建立稳固的三足鼎立之势。

这个观点被后来的很多人津津乐道,被称为“榻上策”。

这个战略不仅挽救了江东,甚至可以说决定了三国时期的格局。

孙权对鲁肃的建议非常重视,看到这个年轻人不仅有眼光,还有胆识,马上决定重用他。

鲁肃的命运,也从这一刻开始,和江东紧紧联系在一起。

赤壁之战,促成联盟的关键人物

公元208年,曹操南下,挥军百万,意图吞并江东,一统天下。

整个江东上下都陷入了极度的不安之中,人人心中都在问:我们如何抵挡住如此庞大的北方大军?而在这个时候,孙权召集众臣商议,鲁肃是其中的核心人物之一。

孙权犹豫不决,不知道是应当投降曹操,还是奋力一搏。

面对这个关键时刻,江东文武大臣们意见不一,投降的声音不断,反抗的呼声也很激烈。

而鲁肃坚定地站了出来,态度没有丝毫犹豫,说道:“曹操雄踞北方,威震中原。如果我们现在投降,江东就再无立足之地。只有联合刘备,才能有一线生机”。

鲁肃的话掷地有声,眼神中充满了坚定,不带一丝退缩。

孙权需要的是一个果断的决策,鲁肃的眼神和话语让他下定了决心。

迅速派遣鲁肃前往夏口,去见刘备,探讨联盟事宜,这一趟出使,可以说关系到整个江东的命运,而鲁肃则是这一切的关键。

鲁肃孤身一人,肩负着江东的命运,前往夏口。

当他见到刘备和诸葛亮时,没有任何拘谨和犹豫,直接说明了来意,话语中透着急切,也透着信任:“江东的命运,和你们的命运一样,现在必须联合,共同对抗曹操”。

他的直率和真诚深深打动了刘备和诸葛亮,也让他们看到了联合抗曹的希望。

双方在夏口达成了初步的共识,孙刘联盟就此形成。

曹操的步步紧逼,仍旧压得江东喘不过气来,赤壁之战前,曹操气焰嚣张,写信劝降孙权,信中言辞极其傲慢,甚至直接威胁江东要在他的脚下臣服。

孙权看后大怒,将剑插在地上,表示决心死战到底。

鲁肃在旁默默点头,这是江东唯一的选择——若投降,江东将不复存在,而抵抗,虽有千难万险,却至少还有生的希望。

鲁肃的见识与胆略,在战场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赤壁之战中,鲁肃身为东吴的重要指挥官之一,与周瑜并肩作战,负责指挥和调度江东的水军。

谨慎而果决,始终保持冷静,确保每一个命令都得以精准执行。

曹操的火攻被江东水军灵活的战术化解,而在关键时刻,鲁肃亲自指挥舰队进行反击,彻底击溃了曹军。

战后,江东得以保全,而刘备也借此机会在荆州立足。

赤壁之战的胜利成为三国鼎立的基础,东吴由此站稳了脚跟。

鲁肃的策略,让整个战局为之一变,东吴在乱世中得以保全。

借荆州之事与关羽的较量

赤壁之战后,刘备借得荆州,许诺将来归还。

这笔“借”款却成了东吴的心头之患,荆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通往中原的门户,占据荆州就等于掌握了战略上的主动权。

孙权对荆州虎视眈眈,刘备却迟迟不履行承诺,甚至派关羽驻守荆州,摆出了一副“要据为己有”的架势,多次派人讨要,毫无结果。

眼看着荆州问题日益严重,鲁肃意识到,这个问题不能再拖下去,主动请缨去见关羽。

鲁肃知道关羽是一个怎样的人,关羽骄傲自负,从来瞧不起东吴的谋士将领,因此在前往荆州之前,鲁肃做好了万全准备。

到了荆州,鲁肃与关羽会面,关羽果然态度强硬,对鲁肃的来意不屑一顾,还在言辞中带着些许讥讽。

面对关羽的轻视,鲁肃没有失态。

坐在那儿,沉着而冷静,直视关羽,眼中没有一丝畏惧,说:“将军,此地本为江东所有,刘皇叔借用已有时日,还请归还,以全大义。”鲁肃的语气平和,但充满力量。

关羽冷笑一声:“我兄长需要荆州,何谈归还?”气氛一度紧张起来,剑拔弩张。

这场谈判,鲁肃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关羽的强硬态度,让他无法达成任何实际的协议。

鲁肃并未因此而动怒,非常清楚此时的情势,不宜与刘备、关羽撕破脸皮。

刘备此时刚刚立足,东吴和刘备的关系非常微妙,既有联盟的成分,也有相互竞争的成分。

如果因为荆州而与刘备彻底决裂,东吴将不得不,单独面对北方强大的曹操,这是极其不利的。

目前的局势不能急功近利,而是需要步步为营,等待更好的时机。

在回到江东之后,鲁肃如实向孙权汇报了与关羽交涉的经过,没有夸大其词,也没有隐瞒失败,而是明确指出当前的局势,并建议孙权采取更为长远的策略,以免因一城之地而失去整个联盟。

东吴的敌人是曹操,当前需要稳固的,是与刘备的联盟,而不是为了一时的利益,与之反目成仇。

孙权对鲁肃的诚实与智慧非常感佩,继续委以重任,让他负责与刘备阵营的外交事务。

这不仅展现了鲁肃的能力,也表明了孙权对他的信任。

而鲁肃也从未辜负孙权的信任,在接下来的岁月里,始终秉持着“大局为重”的原则,稳固了东吴的边防,又维护了孙刘联盟的稳定。

胸怀天下的大格局谋士

鲁肃不同于许多当时的谋士,不仅有眼光,还有胸怀。

从来不局限于一城一地的得失,会从更高的角度去看待整个局势。

在周瑜去世后,鲁肃接替了周瑜的位置,成为东吴的水军都督,负责统领江东的防务。

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安抚军心,继续推行周瑜时期的训练制度,以保持东吴水军的战斗力。

鲁肃曾对孙权说:“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曹操北方势大,刘备在荆州立足,我们东吴当守住江东,联合刘备,共抗曹操。这是唯一的生路”。

东吴若想长久立足,必须与刘备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谨防曹操的侵略。

鲁肃的这一战略思想,成为了后来孙权决策的重要依据。

鲁肃去世时,年仅四十六岁。这个在乱世中崛起的谋士,用自己短暂的一生,践行了他的政治理想。

没有周瑜的光芒四射,也没有诸葛亮的机巧多变,更没有关羽的傲然姿态,但他的远见和胸怀却无人能及。

以江东的安危为己任,以整个天下为棋局,谋划对策。

他不是最耀眼的那个,却是那个在风雨中为东吴撑伞的人。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