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斯克州突出部地域,俄军自苏贾镇西北的莱昂尼多村,拖曳出一辆乌克兰武装部队遗落的美制M1A1SA“艾布拉姆斯”坦克。镜头下的这辆M1A1SA“艾布拉姆斯”坦克保存完好,与之前俄军在莫斯科展出的那辆破败不堪的同款坦克形成鲜明对比。待到库尔斯克州战役尘埃落定,我们且看俄军能否再添挑战者2坦克入列。此辆M1A1SA“艾布拉姆斯”坦克状态极佳,无疑将在库宾卡占有一席之地。毕竟,这是美国制造,颜面扫地的是美国。难道乌军是丢下所有装备仓皇逃遁?俄军业已包围乌克兰军队后路,乌军几近溃散,库尔斯克州遍地皆是北约遗弃的武器装备。乌军如此匆忙撤离,且不论人员伤亡,北约援助的重型装备几乎尽失于此。而随着美国援助的中断,欧洲国家根本无力填补这一空缺。
俄方将美制M1A1SA“艾布拉姆斯”坦克撤离现场。俄罗斯“乌苏里旅猛虎队”的无人机小组成员,在库尔斯克边境地带操控FPV自杀式无人机,成功摧毁了乌克兰武装部队的三辆车,其中一辆为美国制造的悍马装甲车。
俄军利用FPV无人机执行了一次精确打击任务,针对的是乌克兰军队所配备的美式装备。3月9日拂晓时分,俄方士兵于库尔斯克州记录下一条满目疮痍的道路景象:一辆毁损被弃的美国M1A1SA艾布拉姆斯坦克,与之并肩的是另一辆装备了反应装甲的同款坦克,此外还有美制悍马装甲车及防地雷反伏击车辆等,均遭到俄军破坏,散落路旁。这一场景揭示了乌克兰坦克部队在库尔斯克州公路沿线遗留下的众多美制武器装备。乌克兰部队在库尔斯克州所占的据点形如突出部,其补给线路持续遭受侧面袭击。俄罗斯方面集结了数百位技艺精湛的FPV无人机自杀式攻击飞行员,这些俄方无人机操控人员正致力于摧毁乌方的后勤运输工具。对乌克兰军队而言,要避免被俄军合围,撤离这一险境已成当务之急。
俄罗斯一名女记者记录下,俄军行动后留下的一条“死亡之路”,沿途遍布着美制坦克与装甲车辆的废墟。据传这段影像出自俄罗斯一位女性记者之手,她描述道:“深夜时分,在通往俄罗斯库尔斯克州的路上,乌克兰军队的车辆残骸在火光中散落各处,路边密布着数十辆被摧毁的坦克、汽车、货车及装甲车。即便危险显而易见,俄军车队仍不顾一切,车灯闪烁,继续前行。”俄军竟胆敢在行进中开启车灯,且未佩戴夜视装备?殊不知,夜视仪能洞察前路细微地形?而今,无人机已普遍装备夜视能力,熄灯隐蔽似乎已无关紧要。除非对路况了如指掌,路面状况极佳,尤其是在大车队行进时,否则一旦发生事故,整条道路或将瘫痪。俄军已击毁众多美制坦克、装甲车及防地雷反伏击车等装备,此情此景,不禁让人联想到海湾战争中,美军炸出的伊拉克“死亡公路”——80号高速公路。令人惊讶的是,这条道路竟保持完好,似乎预示着俄军也将借此路发起反击。毕竟,一旦收复库尔斯克州,俄军便可长驱直入苏梅州,延续这场拉锯之战。
在库尔斯克州,美制M1A1SA“艾布拉姆斯”坦克遭到了摧毁。
于苏贾镇东侧桥梁附近,俄方炸毁桥梁数座,致使乌克兰大批军车受阻无法撤走,乌克兰士兵继而舍弃机械化装备,转为步行撤离。桥既已毁,任何车辆皆无法通过。然而,乌克兰武装力量选择逃离,实则更易遭受攻击,俄军能以火箭炮实施火力覆盖,再以无人机进行精准打击。乌克兰军队所寄望的是,一旦步兵下车徒步,或能有更多士兵侥幸逃脱。
3月9日,乌克兰军队的数十辆突围车辆被俄军摧毁。俄军在库尔斯克取得的辉煌胜利,归功于采用光纤制导技术的FPV无人自杀式飞行器。操作FPV无人自杀式飞行器时,若由操作员持线头拖拽,容易遭遇绊阻;但若改为飞行器自身搭载线轴,边飞行边释放线缆,则能有效避免这一问题,因为即便线轴位于飞行器上,被绊亦无大碍。当前正值泥泞翻浆季节,乌克兰军队即便是徒步前行,亦步履维艰,遍地泥潭使行进变得极为困难。
俄罗斯军方对于小型军用无人机操作员的培训需求显然日益紧迫。本年度计划增兵十万,重点聚焦于小型无人机操作与反无人机技术的培训。在培训形式上,不妨灵活多变,俄军或许能依据军区和兵种的不同,开展对抗性演练,以此探索并精进实战技能。
对于乌克兰前线士兵而言,撤离或许是一种解脱。在库尔斯克州这一战线,乌军的处境极为艰难,继续战斗几乎无人能生还。一旦战线崩溃,或许还能有乌克兰士兵成为俘虏。而在库尔斯克州的包围圈内,北约雇佣兵是最为恐慌的群体,一旦被俄军捕获,面临的很可能是就地处决的命运。
俄军势必将竭尽全力重夺库尔斯克那数百平方公里的土地,旨在为乌克兰接受当地停火创造关键条件。俄乌冲突的双方都将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历练,俄罗斯与乌克兰均积累了大规模高科技国家战争的经验。倘若此次俄罗斯能够坚持下去,那么欧洲的第一陆军非俄罗斯莫属,而第二陆军之位则将由乌克兰占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