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旧唐书》里对于太宗诸子有着如下的记载内容:其中提到吴王恪、蜀王愔乃是杨妃所生,另外赵王福同样为杨妃所生,还有曹王明是杨氏所生……这些都是关于太宗诸子在其生母方面的相关记载情况。
由这段记载能够得知,在李世民的后宫里,起码存在着三位姓杨的妃嫔。其一是隋炀帝的女儿杨妃,她生下了吴王李恪与蜀王李愔;其二为杨贵妃,赵王李福是她所生育;还有就是巢王妃杨氏,曹王李明乃她所出。
在诸多杨氏女子中,隋炀帝的女儿杨妃可以说是名气最大的一位。与之相比,杨贵妃则显得极为神秘。而巢王妃杨氏呢,其身份处境是最为尴尬的那一个。
隋炀帝之女杨妃:
杨妃名气颇大,她既是隋炀帝杨广的女儿,又身为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嫔,同时还是吴王李恪的生母。然而,一直以来,虽说其声名在外,但在史籍当中有关她的记载却寥寥无几。只晓得她父亲是隋炀帝,可对于其生母究竟是谁,史籍中并无相关记载内容。
有人认为她是萧皇后的女儿,也有人觉得她只是普通妃嫔所生。至于她究竟有着怎样的地位,是否曾被册封,以及公主的封号是什么,在史籍当中均无相关记载内容。
其实,杨广的子女数量并不算多。在其女儿当中,唯有萧皇后所生的南阳公主有着详细记载。而其余的公主呢,情况和杨妃差不多,几乎都没什么相关记载,甚至比杨妃的记载还要少。杨妃之所以能被特别提到,不过是因为她成了李世民的妃嫔罢了。
隋朝时,那些公主们曾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可国破家亡后,她们命运各异。就拿杨妃来说,隋亡后的经历成谜,她究竟何时、以何种身份成为李世民妾室,我们无从知晓。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武德二年,杨妃为李世民生下了李恪,之后还生下一子李愔。
李世民对杨妃极为宠爱,且二人本就存在亲戚关系。杨妃的祖母与李世民的祖母乃是亲姐妹,他们的父亲又是姨表兄弟,如此一来,李世民和杨妃实则为表兄妹,不管怎样看,这都称得上是亲上加亲的情况啦。
倘若仅仅如此的话,杨妃其实也称不上是极为特别的人物,名气也不会太大。不过呢,她有一个十分出色的儿子,那便是李恪。据《旧唐书》记载,李恪“具备文武之才,唐太宗还常常夸赞他与自己颇为相像”。
贞观十六年之时,太子李承乾因图谋不轨之事暴露,最终落得个被废为庶民的下场。与此同时,魏王李泰企图夺取嫡位,却也未能如愿,被排除在了太子人选范围之外。如此一来,身为另一个嫡子的李治反倒成了这场夺嫡之争的最终胜利者,得以被立为太子。
李世民选择李治作为太子,实则是退而求其次的无奈之举。李治生性仁弱,并非最为契合的皇位继承人选。要知道,李世民仅有三个嫡子,出于保全他们的考量,最终也只能将太子之位给予李治了。
然而李世民内心终究是存有几分不甘的,即便已然确立李治为太子,可他仍旧不时对李治是否太过仁弱而心生疑虑。曾有一回,李世民就对着长孙无忌这般说道:
换言之,在特定的某一时刻,李世民内心曾闪过立李恪为太子的念头。可这仅仅只是念头罢了,根本没办法真正去实施。要知道,按照立嫡立长的规矩,李恪并非嫡子,不属于第一顺序继承人。既然有李治这个嫡子存在,即便李恪年长,也不可能被立为太子的。
李世民逝世后,李治得以继承皇位。待房遗爱谋反一案爆发,长孙无忌借此大肆株连李唐宗室。李恪不幸成为首要目标,惨遭长孙无忌毒手而亡,他的所有儿子都被流放至岭南。与之同胞的弟弟李愔也未能幸免,被废为庶人后流放巴州,最终客死在那流放之地。
她自身并没有太多相关记载。在李世民的后宫里,她仅被称作杨妃,具体封号并无记录,所以也不清楚她属于四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中的哪一个。而且,她究竟于何时病逝,同样也无从知晓。
就这方面而言,杨妃确实颇具神秘色彩,不过要论最为神秘的,那还得是另一位杨妃,也就是生下赵王李福的那位杨贵妃呢。
杨贵妃:
在两唐书中,有关杨贵妃仅有的记载为“杨妃生福(赵王福)”。唐会要里则记载着赵国太妃杨氏陪葬昭陵,并且提到在永徽六年李治亲谒昭陵时,赵国太妃也在其列。而《大唐故赠司空荆州大都督上柱国赵王墓志》也表明:“王乃太宗之第十一子,是杨贵妃所生。”
以下便是当下史料里有关杨贵妃的记载内容,通过这些记载,我们能够做出如下推测:
有一种观点认为她与隋炀帝的女儿杨妃其实是同一个人,不过呢,这仅仅只是一种猜测罢了,到目前为止,并未发现任何能够证实这一说法的相关证据。
不论她们是否为同一人,李世民有着名副其实的妃嫔这一点确凿无疑。而巢王妃杨氏情况有所不同,她虽与李世民有特殊关系,可并非李世民的妃嫔,其身份着实显得颇为尴尬。
巢王妃杨氏:
杨氏,被称作巢王妃,单从这称谓便能知晓,她乃是巢王的王妃,可不能将其视作是李世民的妃嫔呢。
李元吉明媒正娶的正妃乃是杨氏,在武德年间,她有着齐王妃的称谓。至于杨氏是否为李元吉诞下儿女,这一点我们无从知晓。毕竟,杨氏的命运在不久之后便发生了改变。
武德九年之际,李世民发起了玄武门之变。在这场变故中,太子李建成以及齐王李元吉皆被其杀害,就连他们的儿子也未能幸免,全部惨遭毒手。而后,太子妃郑观音携李建成的妾室与女儿,齐王妃杨氏带着李元吉的妾室与女儿,皆被李世民安排住进了宫中一处极为狭窄的宫室之中。
数年之后,也不知是何缘故,李世民竟对杨氏起了别样心思,而后杨氏获其宠幸。并且,杨氏还为李世民生下了一子,便是他诸多儿子当中最为年幼的李明。
也许是杨氏那温柔且善解人意的特质触动了李世民,在长孙皇后离世后,李世民的内心正处于孤寂落寞之时,杨氏的这般柔情恰似一缕暖阳,给予了他片刻的安抚与慰藉,以至于李世民曾在某个刹那间,萌生出了要立杨氏为后的念头。
他竟把这种心思在魏征跟前暴露了出来,那魏征是啥态度?肯定是坚决反对的。要知道,先不说杨氏是个二嫁的女子,单就她身为李世民弟媳妇这层身份,就已经注定她不可能当上皇后啦。于是乎,魏征便对李世民讲:“陛下可别因辰赢之事而累及自身。”
先秦时期,秦穆公之女辰嬴,她还有怀嬴、文嬴等称呼。在秦穆公的安排下,辰嬴起初嫁给了在秦国当人质的晋惠公之子、太子圉。后来晋惠公病重,太子圉逃回晋国并继位成为晋怀公,可继位后的晋怀公竟把辰嬴抛之脑后,等同于不承认这桩由秦穆公促成的婚事了。
晋怀公逃跑一事让秦穆公大为恼怒,于是他把重耳接到了秦国,意图扶持重耳返回晋国登上国君之位。
重耳抵达晋国之时,秦穆公再度使出类似的手段,把辰嬴许配给了重耳。重耳内心其实是不愿应允此事的,可当时的形势严峻,由不得他做主,权衡之下,他最后还是接纳了这一安排。而后,在秦穆公全力相助下,重耳得以返回晋国继承王位。
晋文公重耳继位以后,便把辰嬴接到了晋国。辰嬴后来为晋文公诞下公子乐。虽说辰嬴挺受晋文公重耳的宠爱,可在晋国,她却并不被国人所欢迎。特别是在晋文公因病离世之后,辰嬴的处境就变得十分尴尬了。
她二次嫁人原本也并非天大的事,可她先是嫁给晋怀公,成了重耳的侄媳妇,之后又嫁给重耳,这事儿怎么讲都有些别扭。于是乎,当晋文公的儿子晋襄公离世,只留下四五岁的晋灵公时,晋国打算拥立一位年纪稍长的国君,如此一来,晋文公其余的儿子便都成了可供选择的对象。
在这个时候,赵盾提出要拥立公子雍,然而贾季却想着拥立公子乐。对此,赵盾当然是持反对态度的,并且他所给出的反对理由相当充分。
辰嬴地位卑贱,在九位妻妾中排名靠后,她的儿子能有什么威望呢?她身为晋文公的两位宠妾之一,这是淫乱的表现。晋文公作为先君,不能谋求大国支持而身处小国,这是偏邪的做法。母亲淫乱,儿子偏邪,没有威望。陈国弱小且距离遥远,没有外援。如此,怎么能安稳呢?
由上述内容可知晋国人对辰嬴的看法,与之类似,巢王妃杨氏所处状况相仿。若立杨氏为皇后,这于李世民的声誉会有损害,且极可能挑起夺嫡纷争。毕竟杨氏育有儿子,她若为后,李明便成嫡子,也就具备了夺嫡的资格,故而杨氏难以被立为皇后。
李世民怎会不知辰嬴的故事呢,当魏征提及此事后,他便将立后的那个念头给打消了。说起来,李世民也并非是真心实意要立杨氏为后的,不然的话,杨氏在后宫又怎会一直没有任何名分呢。
没错,李世民确实宠幸了杨氏,说不定还极为宠爱她呢。可杨氏的处境却始终最为尴尬,毕竟李世民既未赐予她任何封号,也没给予她身为自己妃嫔应有的名分。
她的身份向来是依着李元吉的身份变动的,自始至终,她都是李元吉名正言顺的正妃,其身份界定始终与李元吉紧密相连,未曾有过改变,始终稳稳地处在李元吉正妃这个位置之上。
当李元吉先是被追封为海陵郡王时,杨氏便成了海陵王妃;之后李元吉又获追封为巢王,杨氏随之成为巢王妃,且因李元吉谥号为剌,杨氏也被称作巢剌王妃。再后来,她的儿子李明还被过继给了李元吉,如此一来,这事儿和李世民可就真没多大关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