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评书中的袍带书是广大听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评书样式,铁马金戈、黄钟大吕,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人文气象,其中的气壮山河的家国情思,尤为令人称道。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广播评书在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传统评书也因此焕发了青春,在群众中广为流传。其中的袍带书由于寓教于乐的艺术担当和通俗易懂的艺术品质,加之精彩深邃的人文历史元素,更是得到了广大听众的热烈追捧,形成了交口传颂、口耳相传的传播局面。

今天,我们回顾当年流行一时的十部传统袍带评书,以唤醒我们被岁月封藏的记忆。
第一部,陈青远的曹家将
陈青远是我国较早的评书表演艺术家,过去的听众普遍认为,怹尤为精擅播讲《大隋唐》。这部《曹家将》是陈青远先生家传的评书,可以说是评书界的一件瑰宝。
这部评书讲述了北宋名将曹彬后代的故事,以曹克让为书胆,其故事结构大体上遵循了忠良被陷害,遗孤逃离升天,之后就是各种奇遇,学得盖世的武功,为了报仇雪恨,英雄聚义,大闹京师,捉拿奸党,最后就是领兵带将,征战沙场,天下升平,齐奏凯歌。

应该说,这样的结构在传统评书中屡见不鲜,几乎成了俗套,不过,陈青远在这部评书的创作和表演上,集中体现了自己的帅派艺术特征,而且这部评书本身也绝对够吊人胃口,尤其是曹克让的塑造,可以说是传统袍带书中武力值的天花板。评书中说曹克让有“三龙二虎九牛”之力,有“横推泰山倒,倒掖火车回”的能耐。

陈青远
第二部,陈丽君的大西唐演义
评书名家陈丽君是陈青远的女儿,在八九十年代的时候,电台曾经播送过她所播讲的《大侠唐演义》。与其他评书名家所表演的同题材的评书《薛丁山征西》不同,陈丽君的这部《大西唐演义》是典型的花袍带书,所谓的花袍带就是书中有类似于《封神演义》的神通和法术。
这部评书的大体构成当然也是薛仁贵、薛丁山父子征西的故事,其中有寒江关收樊梨花,白虎关遭遇杨凡等大关节,不过,这部评书里的樊梨花绝非仅仅是武艺非凡,而且神通广大,手中有着诸多法宝,能够撒豆成兵、搬山移海。

樊梨花
相对于其他同题材评书中书筋是程咬金,这部评书也做了调整,其书筋是姜须姜腊平。这个人物诙谐有趣,而且足智多谋。不仅,樊梨花有着神鬼莫测的神通,这部书中的窦一虎和秦汉同样能够入地上天。

樊梨花
第三部,刘兰芳的刘金定大战南唐
刘兰芳在完成了《岳飞传》和《杨家将》之后,在传统评书上再铸高峰的就是《赵匡胤演义》正续。这部《刘金定大战南唐》就是《赵匡胤演义》的续集,从容量上说,洋洋洒洒,蔚为壮观,精彩纷呈,集中了袍带书的主要特征。
这部评书讲述了赵匡胤黄袍加身之后,南唐李煜发起挑衅,赵匡胤御驾亲征,却被困在寿州城,随即陶三春挂帅出征,高君保误入双锁山,遭遇了文可安邦、武能定国的刘金定,结为夫妻。刘金定这样的女英雄,其实在传统评书中形成了固定的模式,不过却能给当年的听众带来无限的遐想。

刘金定的战斗值在这部评书中可谓是顶配,力杀四门,寿州报号,登台拜帅,平定江南,四海承平,马放南山。
这部评书的结构当然没有《岳飞传》曲折,不过热闹非常,而且让人不致有莫名的凄楚之意。听这部评书,还是非常快意的。

刘兰芳
第四部,田连元的瓦岗寨
田连元的《瓦岗寨》曾经也在电视上播放过,这部评书是田连元当年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评书《瓦岗寨》,其实就是《大隋唐》的一部分,或者说是《响马传》。田连元说书很讲究艺术的细腻性,对人物的刻画较为用力,这部评书成功地勾勒出了混世魔王程咬金的艺术形象,当年,很多孩子都会在玩闹时候比划着程咬金的三板斧,这无疑是因为受了田连元这部电视评书的影响。
田连元对于自己播讲的评书的结构,实事求是说,过于严谨了,这就导致他所播讲的这部《瓦岗寨》更像是一部精雕细刻的传奇小说作品。也许,这是由于电视评书受到了播出时长的限制和观众审美的束缚。

田连元
相对来说,想要真正了解关于隋亡唐兴那段历史的评书演绎,还是读一读陈荫荣的《兴唐传》。
第五部,石印红的吴越春秋
石印红是东北评书名家,其父石长岭也是早期的评书大家,家传评书就是如今流传不足的《六部春秋》。这部《吴越春秋》是《六部春秋》的第一部,通常也叫作《左传春秋》,但是当年在电台播送的时候,名字取为《吴越春秋》,大体上是因为这部评书主要讲述了伍子胥辅弼吴王阖闾登基称霸的故事的原因。
这部评书其实原本也存在着一些《封神演义》类型的神通法术,不过,当年石印红在电台播讲的时候,刻意地摘除了那样的设定。当然,这部评书还是足够神奇和魔幻的,比如说柳展雄等伍子胥的弟兄各个具有异能,甚至能够下海搏蛟,而文武两个圣人孔夫子和孙武子都成了伍子胥的师父。

《六部春秋》其实是民间说书人对《封神演义》的继承和发展,因而形成的衍生书,有一定的神话色彩,是很自然的,这也充分表明了民间的丰富想象力。
据说,近些年石印红又说过这部书,恢复了那些神话色彩很浓的情节。可惜的是,一直未曾有过耳闻。
第六部,张贺芳的呼杨合兵
张贺芳是老评书演员,网上评论其嗓音浑厚圆润,说书技巧娴熟。1981年,她应电台之邀播讲了这部《呼杨合兵》,当时有三十多件电台交换节目时予以播送,受到了听众的普遍欢迎,直到如今,依旧对这部书念念不忘。
这部评书是《杨家将》的续篇,与《呼家将》也为姊妹篇。讲述了南唐再度发难,以呼杨两家为主的五虎将兵发南唐,最终鞭敲金蹬响、齐唱凯歌还。这部评书中有一个很大的历史谬误,那就是狄青。

狄青是北宋非常著名的将领,是战神一样的存在,但是在这部评书中却是大奸臣。这与《杨家将》里蒙受不白之冤的潘美如出一辙。历史就这么神奇,就这么吊诡,就这么烧脑。

这部评书曾经被改编成连环画,也很受读者欢迎,如今还有发行。
第七部,石连君的五虎征西石连君也是东北评书名家石长岭的女儿,善说家传的《六部春秋》,曾经播讲过《左传春秋》、《英烈春秋》和《丑女无盐》等。

这部评书《五虎征西》是根据古典小说改编的,主要是讲述北宋年前,狄青征讨西辽的故事。这部评书同样存在着传统袍带书的基本结构构成元素,番邦外国对中原的觊觎之心,美女胭粉计的实施,忠臣良将的奋起反击,最终正邪不两立,大英雄挂帅出征,一路凯歌。

石连君在播讲传统评书方面,一方面家学渊源,一方面极具天分,让人感觉的确是那么回事,不像有些评书演员,在播讲传统评书上存在着不伦不类的诟病。
《五虎征西》的主人公狄青,是北宋真实存在的人物,评书中的传奇经历,也让人 饶有兴味,津津乐道。民间对历史的颂扬,始终是一种最真实最接地气的方式。

石连君
第八部,刘林仙的呼家将
刘林仙也是非常善于说传统评书的明书名家,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位腹笥开阔的评书名家给听众留下了诸多精湛的演绎和精彩的回忆。刘林仙掌握全套的《薛家将》,尤其是《薛刚反唐》在当年成就了一百多家电台播送的壮观景象。

这部《呼家将》也是刘林仙的拿手数目,当年录制完成后,也在四十多家电台播送过。刘林仙的这部评书,内容非常丰赡,人物尤其鲜明,情节相对跌宕。
呼延庆的传奇故事,基本上是《呼家将》的主体内容,这部评书也是从老呼家遇难开始,讲述了呼延庆开挂一般的传奇生涯。
听传统评书,个人认为,还是向那些老先生致敬。

刘林仙
第九部,丁建中的西汉演义《西汉演义》这部评书,说得最好的是东北评书名家丁正洪和丁建中父子。1980年,丁建中录制了这部《西汉演义》,播出后,广受好评,成就了几代人心中的经典。

评书《西汉演义》由于改编自古典小说,而且对真实的历史继承非常之多,所以,这部评书不存在套路化的问题,人物也不存在脸谱化的问题。丁建中的这部评书对韩信这个人物,塑造非常成功。
评书大师袁阔成曾经也播讲过同题材的《西楚霸王》,但是相对于丁氏父子的《西汉演义》,个人觉得还是铺展得不够,内容的厚度和容量相对小了些。


单田芳的《明英烈》是袍带书中的翘楚之作,也是单老的代表作之一。从武科场开始,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以传奇的方式讲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演义。
这部评书非常普及,对此,广大听众极为了解。

单田芳
小八义,杨家将,水浒传,三国演义,包公展昭那个,乱世枭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