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美国国际研究中心联合麻省理工学院发布了一份关于2028年中美台海潜在冲突的预测报告。这份长达180页的研究文件预测中美可能在台海问题上爆发军事对抗,大胆提出美军应对中国本土目标实施打击的建议。
这份报告究竟是基于现实的军事分析,还是另有政治目的?美国是否真的会为了台湾与拥有核武器的中国发生正面冲突?
细究美国的参战史,从来都是利益至上。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美国政府高喊中立,继续与交战双方做生意。直到1917年德国无限制潜艇战严重威胁美国商船利益,威尔逊总统才被迫对德宣战。1939年,希特勒入侵波兰掀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依然按兵不动,直到1941年珍珠港遭袭才参战。这种"不见兔子不撒鹰"的做法,充分体现了美国外交政策的务实本质。
放眼2024年的世界格局,美国对台湾的战略考量必然延续这种实用主义思维。报告预测到2028年,中国核弹头数量将达到840枚,而美国维持在1550枚的水平。
这组数据让美国智库得出了一个危险的结论:认为中国不敢对美国本土发起核反击。这显然是太过片面了,历史经验表明,任何核武器国家在面临生存威胁时,都可能突破常规思维的束缚。
地理因素在军事对抗中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台湾海峡对中国来说不过是一个200公里宽的近海通道,而对美国而言却是跨越大半个太平洋的远征战场,这种地理优势让中国在台海地区占据天然的战略主动权。美军即便想要介入,也要面对远程投送、补给保障、战场持续性等一系列难题。
2023年持续至今的俄乌冲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现实样本:面对拥有核武器的俄罗斯,美国选择了提供武器装备和情报支持,而不是直接派兵参战。
这种做法在台海问题上同样适用:通过军售、技术支持等间接方式介入,规避与核大国的直接对抗。也就是说,美国更倾向于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别管这份利益是否建立在战争的伤痛之上。
纵观冷战结束后美国发动的战争,无一不是针对军事实力相对薄弱的对手。1991年海湾战争面对的是伊拉克,2001年阿富汗战争打击的是塔利班政权,2003年伊拉克战争推翻的是萨达姆政府。这些战争都遵循着"以小博大"的投资逻辑。但面对经济总量已超过美国GDP70%的中国,这种战争思维已经不适用了。
报告发布的时间点耐人寻味,正值美国国会就《2025财年国防授权法案》展开激烈争论之际,拜登政府正在力推一项总额达200亿美元的核武器现代化计划。这份报告是否是军工复合体为争取更多预算制造的"舆论前奏"?
特朗普曾在2017-2021年任期内就对传统盟友采取了"交易式"外交,对台湾问题的态度更是模糊不清,只在军售问题上表现积极。如果他重返白宫,美国的对台政策很可能会出现转变。
如今,中美经济的深度融合创造了超过7500亿美元的双边贸易额,产业链、供应链的相互依存度远超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一旦爆发军事冲突,不仅会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更会导致世界经济秩序的重构。
这份美国智库报告表面上是军事分析,实际上还是在渲染“中国威胁论”,找个借口罢了。在台湾问题上,美国更倾向于维持一种"可控的紧张"状态,借此强化其亚太同盟体系,而不是冒险挑起一场灾难性的全面战争。
中国国防部发言人多次强调: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不容任何外部势力干涉。中国军队有决心、有能力挫败一切外部势力干涉和"台独"分裂图谋。在涉及核心利益问题上,中国的态度是明确和坚定的。
回顾1996年台海危机,美国虽然派出航母战斗群,但最终并未直接介入军事对抗。这种审慎的态度源于对核大国之间直接冲突后果的清醒认识。
这份预测2028年台海冲突的报告,与其说是军事战略研究,不如说是美国国内对中国逐渐发展强大的一种焦虑和害怕,不过,最多也只能嘴上说说。
如今的中美在经济贸易上密不可分,在技术交流中更是没办法完全舍弃另一方,如果真要把局面变得糟糕,那么可以说没有哪一方能有好果子吃,最终只能是两败俱伤,这种局面美方显然预料到了,因此,即便是局势进一步变化,双方也都会想尽办法避免军事冲突。
因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大国之间和平共处、良性竞争才是正确选择。
参考资料:
「世界说」美智库呼吁以全球合作应对共同挑战 美国应摒弃霸权及单边主义思维——国际在线2024-12-11 08:14
美国宣布“国内核能部署目标和行动框架”——全球技术地图2024-11-14 18:19
美智库只会建议打击中国本土,没想到中国也能打你美国本土吗?所以,中国以后的军力发展应该以能打击美国本土为目标,如果美国侵犯中国,中国也去美国本土开辟地战场。
美智库报告只是为政治服务的,别那么当回事。当人弯下腰时,那狗逃跑的速度与它刚才叫的声量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