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诫:大部分活过75岁的糖尿病患者,都在55岁改掉了几种生活方式

心灵瑜伽疗说 2025-01-23 00:21:54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有些糖尿病患者,尽管得病多年,依然能够活到75岁甚至更久,而另一些同样年纪的患者,却因并发症过早离世,为什么会有如此差距?

这可不单单是药物控制血糖方面呈现出的不同,更主要的原因是生活方式出现了转变。

尤其是在55岁以后,那些能够活得更长的糖尿病患者,往往在生活中做出了几项关键性的调整,而这些调整对他们的健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比如,饮食的改变、运动的加入、甚至是心态的转变,这些生活方式的改变,不仅仅延缓了糖尿病的进程,还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并发症的发生。

作为一名医生,我看到过无数糖尿病患者,其中有很多患者在55岁左右,经历了一次深刻的自我反思,主动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而这些改变最终让他们活得更长,身体状态也更好。

事实上,糖尿病不再是一个“只能管理”的病症,如果生活方式得当,糖尿病患者完全可以避免很多并发症的困扰,甚至延缓病程,活得更久。那么大部分活过75岁的糖尿病患者,都在55岁改掉了哪几种生活方式呢?

睡眠质量

多数人觉得糖尿病管理只需把控饮食与依赖药物,殊不知,糖尿病患者的睡眠质量对健康的影响同样不容轻视。

我曾经接诊过一位57岁的男性患者,他在糖尿病诊断后的前几年,每天晚上都很晚才入睡,而且还常常失眠。

日复一日,这个习惯不仅让他白天工作时精神不集中,身体也变得越来越差,糖尿病的控制也开始变得吃力,血糖波动大,尤其是晚上很容易出现低血糖。

他原本以为自己只是因为工作忙,生活压力大,没把睡眠问题放在心上,直到他在体检中被医生告知,糖尿病的并发症已经开始影响他的眼底和肾脏功能时,他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睡眠问题是他们管理病情的一大隐患,长期睡眠不足或质量不佳,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尤其是胰岛素抵抗的加剧。

大家都清楚,胰岛素是调控血糖的关键激素,在胰岛素敏感度降低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难度会大大增加。

所以,不少糖尿病患者在睡眠不足时,血糖控制的效果就差,尤其是55岁以后,身体的代谢逐渐减缓,睡眠质量变差就变得更加容易了。

这位患者在改变睡眠习惯后,每天都保证7-8小时的优质睡眠,结果他的血糖水平开始稳定下来,晚上低血糖的现象也减少了。

经过几个月的调整,他的肝脏功能和眼底的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这也让我深刻认识到,糖尿病患者在55岁之后,应该开始特别关注自己的睡眠质量,因为这是控制血糖、避免并发症的重要一环。

改变饮食结构

很多人都知道糖尿病患者要控制饮食,但往往忽视了饮食结构的改变,55岁以后,糖尿病的管理不仅仅依靠药物和运动,饮食结构的调整显得尤为重要。

大量糖尿病患者到了 55 岁,依旧保持着年轻时的饮食偏好,这不仅让血糖控制变得困难重重,还致使并发症风险不断加大。

我曾接诊过一位65岁的女性患者,她饮食上一直非常随意,尤其是爱吃一些高糖、高脂肪的食物。

即便是已经确诊为糖尿病多年,她依然没有改变过自己的饮食习惯,早晨一杯奶茶,下午一块蛋糕,晚上还有不少淀粉类食物。

她一直没有感觉到什么明显的身体不适,直到她的血糖水平不断升高,导致肾脏开始出现问题,眼底也有了病变,才开始重视饮食的调整。

事实上,很多糖尿病患者往往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代谢功能逐渐下降,之前的饮食结构再适合不过的年轻时,到了55岁后,很可能就变得不适应了。

尤为关键的是,高糖和高脂肪食物一旦摄入,常常会让血糖控制变得困难重重,长期过量摄入糖分,还会加速胰岛功能的退化。

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当改变以往饮食中过量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增加富含膳食纤维、低GI食物的摄入,像全麦、蔬菜、豆类、坚果等,才能帮助血糖稳定控制,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这位女性患者在改变饮食结构后,逐渐减少了含糖饮料、糕点、油炸食品等,开始注重低糖、高纤维食物的摄入,经过几个月,她的血糖控制情况明显改善,眼底和肾脏的病变也得到了缓解。

糖尿病患者不仅要控制热量摄入,更要从饮食结构上做出根本的改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长久管理糖尿病的效果。

运动

运动于糖尿病的管理而言无疑举足轻重,然而并非所有运动皆适宜糖尿病患者,特别是55岁之后,运动方式与强度更需审慎讲究。

我曾接诊过一位50多岁的男性患者,他平时工作繁忙,常常加班,休闲时间很少,刚开始时,他在医生的建议下增加了运动量,但他选择了过于剧烈的运动,比如高强度的间歇训练。

结果,他的血糖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反而因为运动过量导致了体力透支,出现了血糖波动过大的情况。

经过进一步的分析,医生发现他的运动方式不适合他目前的身体状态,特别是在55岁之后,身体的恢复能力降低,强度过大的运动反而可能适得其反。

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氧运动,不仅能增强身体的耐力,还能提高胰岛素的敏感度,有助于长期控制血糖,而过于剧烈的运动,反而可能会导致血糖波动较大,对病情产生负面影响。

调整过后,这位患者开始适度进行有氧运动,每周不少于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例如快步走和慢跑等,还添加了部分力量训练,目的是改善肌肉代谢功能。

经过几个月的坚持,他的血糖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血糖波动不再那么剧烈,整体的身体状态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糖尿病患者年满55岁后,宜更注重甄选契合自身的运动方式,有氧运动尤为关键,其对糖尿病的控制意义非凡。

糖尿病患者要意识到,55岁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适时的调整生活方式,能够让糖尿病患者走得更远、活得更好。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糖尿病患者生活要注意什么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吴霜,2型糖尿病合并肝损伤及其运动干预研究进展,第二届陕西省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专题九),2024-06-18

0 阅读: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