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乔治加盟 76 人后,数据犹如高台跳水般下滑。在快船的最后一个赛季,他常规赛尚能场均砍下 22.6 分,到了 76 人,这一数据骤降至 16 分 。篮板从 5.2 个减少到 5.8 个,看似小幅度波动,实则在球队整体战术布局里,其对篮板球的保护作用并未随着数据略微上升而提升。助攻方面,从 3.5 次变为 4.6 次,表面上有所增加,可深入比赛过程会发现,很多传球只是为了转移球权,并非真正带动球队进攻节奏,创造绝佳得分机会。对比在快船时期,他与伦纳德、哈登等人配合时,能在进攻端打出流畅配合,如今在 76 人,与恩比德、马克西的连线总是缺乏默契,进攻效率大打折扣。
(二)效率困境:出手与产出的失衡投篮命中率是衡量球员进攻效率的关键指标,乔治在这方面的表现惨不忍睹。在快船时,他投篮命中率能维持在 47.1%,三分命中率也有 41.3%,可到了 76 人,投篮命中率掉到 42%,三分命中率更是降至 36%。关键比赛里,他的低效表现愈发凸显。在一场 76 人对阵强敌的比赛中,比赛胶着时刻,球队比分落后急需追分,乔治多次顶着防守强行出手,全场出手 20 次,仅命中 7 球,三分线外 8 投 2 中,这样的出手与产出严重失衡,不仅浪费了进攻机会,还极大打击了球队士气。
(三)关键时刻隐身:“大心脏” 还是 “软脚虾”一直以来,乔治都被视为球队的关键先生,拿着高薪,理应在比赛胶着时刻挺身而出。然而现实却狠狠打脸,在多场比赛的决胜阶段,他或是错失关键球,或是出现致命失误。比如在 76 人对阵篮网的比赛中,比赛还剩最后一分钟,双方分差仅 2 分,此时 76 人拥有球权,乔治接球后,面对防守球员的压迫,没有选择突破创造机会,也没有及时传球给位置更好的队友,而是仓促出手三分,球砸筐而出,随后篮网抓住机会打反击,最终 76 人输掉比赛。这种在关键时刻隐身的表现,与他的巨星身份和高额薪水形成鲜明反差,让球迷们大失所望,也让 76 人队在关键战役中屡屡受挫。
76 人困境:引援失误的连锁反应赛季初,76 人凭借恩比德、乔治和马克西三巨头的纸面阵容,被各界寄予厚望,夺冠赔率一度高居联盟第 4 。可现实却给了 76 人沉重一击,截至目前,他们的战绩仅为 15 胜 23 负,在东部排名第 11 位,与赛季前的夺冠预期天差地别。在竞争激烈的东部,这样的排名让他们距离季后赛渐行渐远。在过去的多场比赛中,他们接连输给实力并不强劲的对手,如活塞、猛龙等队。面对活塞时,尽管恩比德砍下高分,但乔治状态低迷,全场 15 投仅 5 中,球队最终惜败。一波又一波的失利,让 76 人的士气跌入谷底,球队内部矛盾也逐渐浮出水面,想要在赛季后半段实现逆袭,难度可想而知。
(二)薪资枷锁:空间锁死与补强难题为了得到乔治,76 人付出了巨大的薪资代价,他 4 年 2.12 亿美元的顶薪合同,让球队薪资空间被锁死。如今,76 人在薪资方面捉襟见肘,仅剩下 900 万美元的薪资空间。这使得球队在面对赛季中出现的阵容短板时,无力进行有效补强。例如,球队的内线深度不足,在恩比德下场休息时,内线防守和篮板保护形同虚设,可由于薪资限制,他们无法签下一位有实力的内线球员来填补这一空缺。在交易市场上,76 人也因为薪资问题,难以与其他球队达成交易,只能眼睁睁看着球队阵容缺陷越来越明显,却无能为力。
(三)战术混乱:化学反应的缺失乔治加盟后,并没有与球队产生良好的化学反应,反而让球队的战术体系陷入混乱。在快船时期,他更多扮演无球终结点,可来到 76 人,由于球队缺少控球核心,他被迫承担大量持球任务,这一角色转变让他在进攻端迷失。比赛中,经常能看到他持球长时间单打,打乱球队进攻节奏,导致队友之间配合生疏。在一次进攻中,乔治持球在外线长时间运球,恩比德和马克西在篮下跑出空位多次要球,他却选择强行出手,结果投篮打铁,这样的场景在比赛中屡见不鲜。同时,在防守端,他与队友的防守默契也不足,补防、协防总是慢半拍,使得球队防守漏洞百出,整体战术体系完全被打乱,球队战斗力大打折扣。
前车之鉴:76 人引援的历史 “黑洞”76 人的引援失败并非乔治这一次,过往他们在球员引进上就屡屡 “踩雷”。以艾尔 - 霍福德为例,2019 年休赛期,76 人以 4 年 1.09 亿美元签下他,本期望他能与恩比德组成内线双塔,提升球队内线攻防实力。然而事与愿违,霍福德在 76 人的表现远低于预期。进攻端,他与恩比德存在位置重叠,球权分配不均,导致他场均得分从在凯尔特人时期的 13.5 分降至 11.9 分,投篮命中率也从 48.5% 下滑到 44.2%。防守端,他虽然经验丰富,但脚步移动速度跟不上对手小个球员的突破,在一些关键比赛中,成为对手针对的防守弱点。76 人在拥有他的那个赛季,战绩并未得到明显提升,反而在季后赛中早早出局,这份合同也成为球队薪资空间的沉重负担 。
再看乔金 - 诺阿,2016 年 76 人与他签下 4 年 7200 万美元的合同。当时诺阿已饱受伤病困扰,但 76 人仍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在防守端为球队带来强硬的态度和出色的篮板保护。可加盟后,伤病不断的他仅为 76 人出战了 56 场比赛,场均数据只有 5.7 分、8.8 个篮板和 2.1 次助攻,完全无法匹配他的高额薪水。在场上,他移动缓慢,进攻手段单一,防守端也难以像巅峰时期那样撑起球队内线防守体系,76 人在这一引援上可谓血本无归,不仅浪费了大量薪资空间,还错失了引进其他更合适球员的机会。
结尾:反思与警钟76 人在保罗・乔治这笔引援上的失败,堪称一部活生生的 “反面教材”。从乔治的赛场表现,到球队战绩、薪资、战术等多方面陷入困境,再到回顾过往引援的失败案例,无一不在揭示着 76 人管理层在引援决策上的严重失误。这不仅给 76 人队的本赛季蒙上了阴影,更给联盟其他球队的引援决策敲响了警钟。在追求球星效应时,一定要全面考量球员的竞技状态、伤病隐患、与球队的适配性等诸多因素,切不可盲目跟风,被球星的过往光环所迷惑。而对于 76 人球迷来说,球队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他们迫切希望管理层能尽快做出改变,调整引援策略,重新找回球队赢球的节奏,让 76 人重新回到争冠行列,否则,等待他们的将是更多的失望与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