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秋在中国南方极为常见。要说出名,当属江西婺源的篁岭晒秋,推开窗户是层层叠叠的屋檐,顺着窗台摆放的粮食谷物组成了独属于篁岭的秋天。但这次不用去篁岭也能体验晒秋。
赶在天气变冷之前,一头扎进被群山环绕的潘周家。金色的水稻在风声间摇曳,沿江的跳台上摆放着谷物晒架,屋梁下时不时露出几串艳红的辣椒或一节橙黄的玉米,角落里饱满的草垛上放着南瓜、冬瓜、玉米。目光所及,都是秋天的热闹。
潘周家晒秋最壮观的不是大片的竹筛,而是一挂一挂的一根面被整齐地晾晒在空地上。厅堂前、巷子边、家门口,只要能晾晒的空地,都摆上了架子,晾上了面条。阳光透过间隙落在架子上,影子散落在地上,在零碎之间是村民这一年满满的收获。行走在村子的巷间,隐隐能闻到属于一根面的香味,只要一个转角就能看见洁白如雪的面条。
没有人会对潘周家晒出这整片整片的一根面而诧异。这个远离城市的山里村庄,做出的一根面细长有韧劲,据说能扯出几公里长度。潘周家的一根面代代相传,到如今的周金华已经是第七代传人。烙印着浦江面的印记,一根面走出了潘周家,走出了浦江。
现在的一根面不再是普通的面条,还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一根面也是长寿面,因为古人总借着长寿面来寓意长长久久,而一根面独有的长且不易断的优点,很好地切合了长寿面的特点,让人在享用美味的时候也能享受美好的祝福。
说了一根面哪有不提潘周家的道理?潘周家村坐落在浦江的北边,这里能看到连绵的群山,也能看到碧波荡漾的河流。之所以叫潘周家,相传是在数百年前,这片土地迁来了两户人家,东为潘家,西为周家。
潘周家村大量的明清古建筑,错落分布在村子的各个地方。白墙黛瓦下历经风雨的石板路,蜿蜒曲折地将这些古宅相连。墙面斑驳陆离,檐上的屋瓦青苔生长,流露出岁月的痕迹。麟振堂四进十二间,是村子里现存最大的祠堂。雕梁画栋气宇轩昂,蕴藏着厅堂百年来的沧桑岁月。村里的祠堂大大小小加起来有十几个,每一个单拿出来都是精美细致,也在时间长河里记录着家族的昔日光辉。
赶赴一场晒秋,体验的不止有和村民一样的丰收喜悦。金秋硕果,这一次不用去到篁岭,就在潘周家也能体验到晒秋的别一番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