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之后,面对一些亲故的来信求职,毛主席都选择了拒绝。就连杨开慧的哥哥杨开智,毛主席的堂弟毛泽连、毛泽嵘的请求,都遭到了毛主席的严肃拒绝。
为此,毛主席还对秘书田家英特意嘱咐道:“凡是要求我给安排工作的,一律谢绝,我这里不介绍、不推荐、不说话、不写信”。
这一点上,看上去毛主席似乎很是不通人情,但其实众所周知这是毛主席坚持群众路线、严以律己而已,这也是毛主席的伟大无私之处。
但是,也不是没有例外。1952年,毛主席的邻居毛爱桂写信给毛主席,在信中他希望毛主席能为其子女介绍工作。
面对这个请求,毛主席却罕见的选择了破例同意。毛主席为何会同意毛爱桂的请求?与毛爱桂之间,又有那些故事呢?
毛主席家住韶山冲,这一点上众所周知。而在韶山冲中,毛主席家的右侧便是他的邻居毛爱桂之家,两家共用一个堂屋。
毛爱桂一家与毛主席一家出自同族,不过一个是其远祖的二房后人、一个是大房后人。到了他们这一代,亲疏上难免因世系已经疏远,不过他们两家却是关系极好。
毛爱桂家中贫困,毛主席母亲文七妹时常接济毛爱桂家;在毛主席外出求学时,其母亲文七妹患病,还是仰赖毛爱桂母亲照顾才算勉强度日,可以说两家就是典型的邻里和睦之家。
而在辈分上,1914年,毛爱桂出生。虽然毛爱桂比之毛主席要小了22岁,但他乃是贻字辈与毛主席父亲同辈,因此毛主席却要唤毛爱桂叔叔。
在毛主席投身革命之后,期间偶有回家探望宣传,毛爱桂的哥哥毛爱堂也是这时被发展成了革命同志。而对于毛爱桂这个“小叔叔”也颇受影响,他总是喜欢跟在侄子毛主席身后。
1925年,毛主席回老家韶山发展农民运动,适逢国民党清乡毛主席只得选择在毛爱桂姐姐家中开会。
至于11岁的小叔叔毛爱桂,则担任了放哨的工作。幸亏有了毛爱桂的通知,毛主席才躲过一劫。
而在毛主席前往广州参加国民党二大筹备工作时,毛爱桂的哥哥毛爱堂也前往了广州参军,后来参加了北伐战争。
不过,这一别却也成为了毛爱桂与毛爱堂的永别,这当然是后话。
1949年8月,随着程潜等人的和平通电起义,韶山也得到解放。毛爱桂看到解放军到来,激动的泪流满面,不过却也担忧着几十载未归的哥哥。
而在1950年毛主席的大儿子毛岸英回到韶山期间,他特意看望了毛爱桂一家。攀谈间,毛爱桂想他提出的帮忙询问一下哥哥毛爱堂的下落。
毛岸英并不了解这些,但却都记了下来,而在回京后自然也告知了父亲毛主席。期间,毛爱桂还写信给毛主席询问了毛爱堂的革命情况。
结果一个月后,毛爱桂等来了毛主席的亲笔回信。在信中毛主席表示曾见过一面,之后却并未见过,有人说已经牺牲。
收到回信,毛爱桂也算了却了一桩心头之事。
之后,毛爱桂便经常写信给毛主席。
而在1952年,毛爱桂家中困顿,自己的双眼又几近失明,想到身后事,想到儿子,便写信向毛主席提出能否帮忙给儿子介绍一份工作。
收到毛爱桂来信后,毛主席一反常态的表示:“你想让你的儿子学习并搞一些工作,我十分高兴,向当地机关申请即可”。
而对于毛爱桂的眼疾,毛主席还委托湖南的同志将毛爱桂接到湖南湘雅进行治疗,所需费用皆由毛主席接济,后毛主席还托人送去200元钱、200斤口粮。
1955年,毛主席还托人邀请毛爱桂以及他的姐姐毛春绣到北京小住数日。临行时,毛主席又赠600元稿费以资助。
1959年,毛主席重回韶山老家,期间又宴请了毛爱桂在内的父老乡亲,席间还多次叮嘱毛爱桂要保证身体。
小结事实上,毛主席之所以答应给毛爱桂儿子安排工作,乃是秉着“亲者严,疏者宽”的原则,也更是秉着恪守了人民优先的原则。
而毛主席以身作则,不让亲属攀附,却优待革命烈属,关爱贫民的精神也永远值得 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