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还是“雒阳”:一个令历代学者们争论不休的复杂问题!

中华神秘文化 2021-11-09 20:31:13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北宋名臣司马光的这句感慨,道出了千年古都洛阳的历史沧桑和分量。

在一些历史文献中,我们常常看到“洛阳”写成了“雒阳”,许多人以为“雒”是“洛”的繁体字,这是一个极大的误解。

其实,关于“洛”和“雒”,乃是一桩著名的学术公案,历代学者为之争论不休,其中涉及的问题颇为复杂。

洛阳

在文献中,除了“洛阳”或“雒阳”,还有“洛水”或“雒水”、“洛书”或“雒书”,等等。

(洛阳因地处洛水之阳而得名,洛书则出于洛水,即所谓“洛出书”。)

为什么古书中有的写作“洛”,有的又写作“雒”呢?

早在三国曹魏时期,史学家鱼豢在《魏略》中便对这个问题作出了解释。

他认为,“洛”字又作“雒”字,系与历代王朝笃信的“五德终始说”有关。

“五德终始说”源于阴阳五行思想。“五德”指五行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种德性;“终始”指“五德”周而复始的循环运转。

这是一种解释王朝更替和历史变迁的理论。

根据该理论,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后,以汉属火德(故称“炎汉”),因为火忌水(按五行相克,水克火),所以把“洛”字去掉“水”,而加上“隹”,变成了“雒”字。

到魏文帝曹丕代汉称帝,以魏属土德,因为水土相宜,“水得土而流,土得水而柔”,所以又恢复了带“水”的“洛”字。

汉光武帝刘秀

对于鱼豢的说法,历代学者们意见不一。有赞同其说者,也有反对其说者。

反对者的理由,一是以东汉以前的文献中已出现“雒”字,如《左传》、《史记》等中已用“雒”字,来证明汉光武帝将“洛”字去“水”加“隹”变“雒”字之说,并不成立。

二是辨析汉代并非火德,故无须改“洛”为“雒”。

若依鱼豢的说法,汉高祖刘邦定都长安(今西安),却没有改“泾水”和“渭水”之名,为何汉光武帝定都洛阳,就一定要改“洛水”之名?

而且,汉朝的“汉”字就带“水”,如果那么怕水,汉高祖当初为什么要定国号为“汉”?

不过,这些质疑看似有理,却也并非无懈可击。首先,东汉以前的文献经过后世传抄,已不完全是其本来面目,以此来证伪鱼豢之说,是有瑕疵的。

其次,汉高祖刘邦时尚无强烈的“五德终始说”氛围,所以并不忌讳国号或国都河名中带“水”,这与东汉时的情况不可相提并论。

魏文帝曹丕

到了清代,著名学者段玉裁对这个问题提出了新的说法。

他从实际的地理情况切入——古代“洛水”或“雒水”有两条:一条是北洛河,位于今陕西境内,是渭河的一级支流;一条是南洛河,发源于陕西,流经河南洛阳,在巩义注入黄河,因伊河为其重要支流,亦称伊洛河。

通过考据,段氏认为:“古豫州之水作‘雒’字,雍州之水作‘洛’字,载于经典者画然。汉四百年未尝淆乱,至魏而始乱之。”(《伊洛字古不作“洛”考》)

也就是说,段氏认为,在古代经典中,北洛河(雍州之水)用“洛”字,南洛河(豫州之水)用“雒”字,两条水流用字划然有别。

如《淮南子·墬形训》云:“洛出猎山”,这是指北洛河;又云“雒出熊耳”,这是指南洛河。

只是从曹魏开始,两个字才被混淆,以至后世越用越乱。

按照此说,则“洛阳”、“洛书”都是后来误用的结果,原本应该是“雒阳”、“雒书”才对。

然而,正如有学者所指出,段氏此说也并不牢靠,因为在曹魏之前的历史文献中反证很多。

如《史记》中用“洛邑”有七次,《左传》中则“成周洛阳”、“雒邑”并用。

“洛出书”

对于这个争议了上千年的问题,当代学者、上海交大虞万里教授结合出土文献研究后认为,南洛河之“洛”早在西周甚至殷商时代就从“水”作“洛”,战国时各国文字混乱异形,故秦汉间“洛水”、“洛阳”等已有假鸟名之“雒”字代替。

至东汉光武帝以火德承运,忌国号“汉”和国都“洛阳”之水太盛,遂用其通假异体之“雒”字,所以东汉石经、碑刻多写作“雒”字。

至魏文帝以土德继统,出于克汉兴魏之意,即以水克炎汉之火、而与魏之土相宜,遂下诏复改“雒”为“洛”。

这些复杂情况,终于导致历史文献中“洛”、“雒”两字相混而淆乱难理。

五德终始说

对于这个问题及古今学者们的解释,你怎么看?

欢迎留言发表高见!

-完-

【如果你觉得不错,欢迎点赞和关注我们,码字不易,谢谢支持!】

7 阅读:4185
评论列表
  • 2021-11-13 12:33

    犬戎想偷河图洛书不是一天两天了

    天才小熊猫 回复:
    你们群里给的黑人资料就这些东西?也好意思拿出来现眼[得瑟]
    菜根 回复:
    《后汉书》有明确记载:“在河(黄河)南山(嵩山)北(阴戎在河南嵩县栾川伊川三县间,又叫陆浑戎)者号曰阴戎,阴戎之种遂以滋广。”伊洛地区在春秋之季,是犬戎集散地,有陆浑戎,伊戎,阴戎,洛戎,泉戎,皋戎,杨戎,拒戎,蛮戎等九戎。九,数之最大者也。
  • 17
    2021-12-05 18:14

    不要总靠牵强附会,巧言善变。去贪图别人的东西!做好自己就行了!强行把秦咸阳变成西安的,那是省内的就算了!还图谋别人的河图洛书,图谋中原! 本来就一西北城市,图啥中呢

    天才小熊猫 回复:
    你回复的跟我说的有关系?找啥存在感[得瑟]
    沙漠之魂 回复: 天才小熊猫
    呵呵,真是天才,是你刷存在感,考古都不知道在哪学的,你谈历史?
  • 2021-11-11 14:35

    長安还是长安也是一个令历代学者争论不休的问题!

    路漫漫 回复: 悠蓝情怀
    河南分数线高怪别人低?江西人笑了,去看看陕西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人数远高于河南,不要把无知当本事,河南被黑被针对就是因为你这样的信球比较多!
    悠蓝情怀 回复:
    西安,长安是个值得考究的事,毕竟西边的人上学都不行,文人没出几个,录取分数线比中东部任何一个省份都要低60-150分,即便上了大学也是垃圾。
  • 2021-11-10 18:49

    以故人严谨性两个字肯定不是一个地方

    天南地北 回复:
    你这么一严谨,开封肯定不是汴梁,北京肯定不是北平,当然西安肯定也不可能是长安。你是不是认为这样才够严谨?
    蓝贝壳 回复:
    古人严谨?后母戊鼎这个“后”字既可以写称后,又可以写成“司”,你说严谨到哪了?
  • 2021-11-16 10:43

    雒阳史上数次大火焚城,数度枯焦,曹丕即位后,以为水能镇火,遂改雒阳为洛阳

  • 2021-11-12 22:57

    古书上一般都会来回通用吧,史记一般都是雒,到了魏晋时期又开始洛,后代沿用简单的洛更多一些

    zhw赵 回复:
    就雒阳通来通去!洛河和洛书从未通过!![笑着哭]
  • 2022-06-28 05:30

    这篇文章的意思是洛阳自古以来就是是西安的?这感觉怎么跟偷国一个鸟样啊!

  • 2021-11-20 11:20

    洛河的洛,洛书的洛,自古从没乱过!!!雒来洛去的,就是洛阳,无非是打插边球,碰瓷

  • 2022-08-11 00:18

    丢人现眼了几辈子,不是偷就是窃。如今最喜欢铁假货,圆圆的那种

  • 2022-07-26 19:14

    古洛阳之大,超乎你想象

  • 2022-09-09 19:55

    笨蛋才争论这个问题,因为这本身就不是问题,雒阳就是洛阳,洛阳就是雒阳,只不过是不同时期的叫法而已。

    天南地北 回复:
    周武王“营”的是周居,营周居的地方在“雒邑”。就像中华人民共和国要在北平建都,而北平城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就存在了。难道这点道理你都不懂?
    天南地北 回复:
    你的真面目再次暴露出来了吧?何尊铭文“宅于成周”,难道不是告诉后人西周迁都于成周吗?《尚书·周书·洛邑》告诉后人周公营建成周的地方在涧河东、瀍水西和瀍水东,也就是现在洛阳市的西工区、老城区、瀍河区的位置,这也印证了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述周武王“营周居于雒邑”的记载,印证了《史记》中周成王“使召公复营洛邑,如武王之意”的记载,印证了《史记》中“复营洛邑”后周公说“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作《召公》、《洛诰》的记载。请问你这个历史造假者,这是我臆想的吗?是我编造的吗?反过来看看你说的“成周镐京”,你怎么不把历史文献的记载拿出来呢,让国人看看历史文献是怎么记载“成周镐京”的?既然你拿不出来依据,说你靠臆想编造假历史,难道还冤枉了你?其实,像你这样无耻的人虽然不多,但是在网络上也时有所见,那就是靠假设就来否定历史名人和历史名作,靠一张嘴就想污蔑历史为人,以此来博取眼球。不过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清了你们这种人的丑恶面目,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喊打你们这些过街老鼠。
  • 2022-09-24 11:04

    国家把古都论坛永久放在洛阳就说明问题了,洛阳是你们黑不来的

    与兰同馨 回复: 沙漠之魂
    这能相提并论?
    沙漠之魂 回复:
    亚洲论坛还放在博鳌呢,博鳌一没经济二没规模三没影响力,说明啥问题?
  • 2021-11-11 07:46

    洛与雒大概率是异体字,表述对象有些区别,大禹的一支曾在洛水居住,后世被称为雒越,又转为骆越,居住民变了的缘故[笑着哭][笑着哭]

    侧耳倾听 回复:
    区分的是上游和下游
    用户14xxx94 回复:
    你说的正确,洛与雒是异体字,也是通假字
  • 2021-11-21 01:06

    古文典籍中通假字很多,举不胜举,这本不是问题。

  • 2021-12-04 19:19

    洛陽

  • 2022-07-22 14:42

    欲灭其国先灭其史,作者其心可诛。

  • 2021-11-11 04:33

    中国🇨🇳河南省 是夏朝、商朝、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朝、唐朝、武周、后梁、后唐、后晋等十三个王朝的古都。

    凡人路过 回复:
    还有宇宙的首都!地球有韩棒子,宇宙有洛棒子,一个是古韩国之地,一个是现代韩国之地,巧合不?一样都是以偷为生!
    蓝贝壳 回复: 凡人路过
    韩国起源于陕西
  • 2021-11-12 20:17

    两个地方,相距十几里,现在连着了。

  • 2021-11-13 22:43

    洛阳工业高等学校,还是雒阳工业高等学校?

  • 2021-12-04 12:52

  • 2022-07-11 10:00

    混水摸鱼

  • 2022-07-31 10:25

    洛阳是宫殿的名,洛阳宫,洛邑宫。从三代到明清都是叫河南府,应该恢复河南

  • Tony 1
    2022-08-20 21:37

    洛阳:曾用名,中土,中原,中州,圣都,神都,洛京,东都,西京,中京等等。

  • 2022-10-06 08:47

    关于雒 《周礼•夏官•职方氏》豫州,其川荥雒,其浸波溠(zha) 《前汉•地理志》弘农郡上雒县。 《尔雅•释鸟》“雒,鵋鶀。” 《说文解字》“雒,鵋鶀也。怪鸱(chi)。” 关于洛 《周礼•夏官•职方氏》正西曰雍州,其浸渭洛。 《说文解字》洛,水,出左冯(ping)翊(yi)归德北夷界中,东南入渭 在中国历史上,北洛河的“洛”字从来都不曾有过变化。很明显,从两个字的原义理解,北洛指水,南雒指鸟。龙马背图、神龟负书都是出于河水,不是出于鸟身。洛宁县现存的曹魏和清代的两通古碑上的“洛”字均是三点水的“洛”字,他们也知道“洛书”和鸟没有什么关系,所以就舍弃了自己的南“雒”而用北“洛”。洛宁县的这两通古碑上的“洛”字反而有力证明了“洛书”就是出自流经澄城关中的北洛河 至于你说的先秦时期没有北洛河的记载,上文引用的《周礼》,相传为周公所作。是不是先秦的洛水记载?先秦的《诗经•瞻彼洛矣》的洛水,显然是指陕西的北洛河。是周王在北洛河之畔训练六师。“以作六师”。虽然朱熹注释此洛水是雒阳的洛水。但纵观历史记载,南雒河的雒,在战国及以前,都是鸟旁。秦以后,南雒、南洛始混。而北洛河的洛从未改过,是水旁。

  • 2022-07-29 13:22

    这两个名字都对。一个是历史上的曾用名,一个是一直沿用的名。

  • 2022-09-06 15:55

    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名称。现在叫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