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晚期至商、周,玉的宗教、政治、文化属性已经渐次完善。这一时期玉器盛行,从帝王将相到布衣百姓无不以玉为贵,国家用玉的功能主要在于朝觐、盟誓、婚聘以及殓葬等。在河南鹿邑长子口墓地、洛阳北窑西周墓地、三门峡虢国墓地、平顶山应国墓地出土西周时期玉器包括戚、戈、圭、璋、踪、璧、磺、块、柄形器及动物饰件、项饰、玉组佩等。总体上看,这一时代玉文化的主要特征是玉礼器成为王权的代表。
玉为国家占卜法器夏、商、周三朝在立国之初,都借助繁琐的巫术仪式来表明神意,确立政治上的合法性。换言之,天命的掌握必须通过占卜、通过法器来完成。如启建夏朝之初,有“钧台之享”,商汤灭夏后有“景毫之命”,西周肇始,武王于孟津大会诸侯,因为周朝拥有最权威的占卜法器——“大宝龟”,所以周武王理所当然成为了解神意、通达天命的使者。而在占卜使用的法器主要是玉器。因此玉的使用被编入当时国家法典,通过玉器的使用,以区别和稳定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至此,玉礼器成为这一时代玉文化的主要特征。
玉为礼器巫术是古代人类社会礼天祈福,祭祀祖先等的一种重要形式。《周礼·春官·宗伯·第三》曰:“若国大旱,则师巫而舞”。《尚书·舜典》曰:“击石石,百兽率舞”,描述了古人进行巫术活动的情景,即一般形式是巫师带领一群人边唱边舞边敲击玉石发出有节奏的音响。历史记载和后人分析表明,玉是当时制作乐器的最好材料。
《周礼·大宇伯》中就记载祭祀不同方位的神祇,所用的玉是器形不同的,故有“六器”;在重要场合,不同身份、等级的人,所持玉器的规格、形状、大小是不一样的,故有了“六端”。周礼建立严格的等级制度,规定天子、诸侯的不同服饰,如帝王冕冠前后备有“十二流”,用白玉288颗。
玉为王命之信物如在玉圭中,有斑圭、玫圭、谷主之分,它们都是国王赐予使节行使命令的信物:豌圭用于国王结好诸侯,赞扬他们的美德善行;谈用于国王征伐诸侯,惩罚他们的违逆恶行;谷圭用于国王议和或下聘。这样,玉成为王命的象征。如春秋战国时的玉圭的重要用途之一就是诸侯之间签订盟约的载体,山西侯马和河南温县的晋国盟誓遗址中,就出土了这种玉圭。
玉为天命皇权象征。据传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后称始皇帝,命李斯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雕琢为传国玉玺,作为天命和最高权力的象征,谁握它,谁就是受命于天的天子。故《汉书》有记载:“初,高祖入咸阳,得秦玺,乃即天子位,因御服其玺,世世传受,号日传国玺。”虽然这枚传国玉玺后因战乱而失传,但具有征信作用的帝王玉玺一直代表国家和皇权,成为最高权力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