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篮世界杯首战15分大胜科特迪瓦赢得开门红,上半场得到29分代表着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这29年岁月,下半场得到41分代表了改革开放以来41年的伟大飞跃,三分球10中1是为迎接国庆到来,全场70分更是献给伟大祖国70岁生日的贺礼。一切“巧合”寓意深远,但如果没有那些令人不满的插曲,这一切或许会更加美妙。
比赛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了,上半场的中国队虽说缩手缩脚表现并不算好,但至少中规中矩,双方在下半场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比赛波澜不惊,裁判也尽职尽责,或许这是因为“主队”科特迪瓦还没陷入困境?不过下半场当中国队获得领先之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林书豪在前几日做客国内节目的时候曾经说过:“我已经说了很多次,我觉得郭艾伦的水平是NBA的水平,他可以打(NBA)。”原以为这就是一句客套话,但是在昨天首战过后,或许这段评价就成了许多球迷最认可的答案。
17分3个篮板9次助攻2个抢断并且0失误!在中国队下半场开始阶段最困难的得分荒时正是郭艾伦扛起了球队的进攻,一次又一次地撕开科特迪瓦的防线,连续两个杀内线得分加一个助攻易建联正式吹起了中国队反攻的号角。也正是从这一阶段开始中国队逐渐确立了领先的优势并保持到终场结束。虽然易建联后半程的发力拿到全场最高的19分以及周琦在防守端不遗余力的4记盖帽也是中国队能够在“艰苦环境”下赢球的功臣,但毫无疑问郭艾伦是全场的MVP。
说是“艰苦环境”一点都不为过,就连现场解说都“误以为”这是在科特迪瓦首度亚木舒克罗举办的一场比赛…中国队两个内线顶梁柱周琦和易建联分别吃到了一个“莫须有”的违体犯规,而中国队遭遇到的两次明显违体犯规却视而不见。前男篮主力,中国国家队名宿王仕鹏就在节目中直言不讳地开玩笑说:“真的看不懂,我都有点怀疑自己的专业水平了”…
首先是周琦在第三节一次阵地战一对一防守中的普通打手犯规被吹违体;之后易建联在另一侧底角同样的阵地防守中下手切球再次被吹违体。两个违体4罚2掷。
而易建联在一次下快攻反击时被对手破坏直接上篮得分机会后被吹普通犯规;赵继伟同样是下快攻的时候遭到对手破坏却仅仅被吹罚了一个阻挡犯规…
先不说这四个判罚究竟对不对,我们先分析一下什么叫做“违体犯规”。其实对于违体的定义就是究竟“冲球去还是冲人去”。国际篮联官网有明确说明,共有五条:
不是在比赛规则范围内的合理打球;
过度的身体接触;
防守球员在攻防转换过程中对进攻球员不必要的接触;
防守球员在对方直面篮筐(对方和己方篮筐之间没有其他防守队员)的快攻中从身后接触进攻球员;
在第四节最后两分钟以及每一个决胜时最后两分钟里,球出界、正准备掷入场内、球在裁判或发球队员手里时,防守队员对他的防守对象产生身体接触。
和NBA的违体规则在细节上会有稍许不同,但是总的来说还是一样的,我总结两点:第一,快攻中的违体是比较容易判断的,而阵地战中会比较模糊,更多靠裁判的主观判断;第二,是否具有“恶意性”占判罚标准的最重要部分,也就是前面说的主要判断是冲球去还是冲人去。
先谈谈周琦和易建联的违体我看到有“洗白”文章称昨天所有判罚都准确无误…(也就是看到那篇文章后我才决定好好捋一捋的)其观点是周琦有拉人动作,有破坏对手造成2+1的嫌疑。可问题是判罚违体不应该以是否冲球去为标准吗?而且虽然没有正面的防守截图,但是从背面视频回放来看明显周琦是冲着球去并且拍掉了篮球的!否则皮球为何会往右下方飞去?科特迪瓦队员自己往右下方甩的还是“牛顿棺材板压不住”了?
而易建联第二个违体的吹罚首先他确实有较为明显的失位这点必须承认,是在来不及回防后而做出的下意识切球动作,从正面的慢镜头回放来看确实没有碰到球并且有一个严重的打到对方进攻球员手臂的动作。可是至于违体的最关键点,也就是冲人还是冲球的问题上来说我不认为他是冲人去的。因为篮下还有周琦在护框,并且周琦的站位位置极佳,这是最正常的“下切上封”配合,易建联没有必要冒这个险去冲人犯规吧?
当然,前面说了这种非快攻情况下的违体确实比较难在一瞬间判断,裁判认为他有违体虽然很难说得通,但是还可以勉强接受。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第四节还剩下5分10秒在易建联带球过半场进入三分线内的时他前面是没人的,他的身位也站在防守队员之前(参考规则4)。那这个时候是否属于防守球员从身后接触进攻球员呢?其实要判断这点就得看易建联是否已经收球在做上篮动作。那篇“洗白”文(哪一篇我就不提了)在这就又有混淆视听的嫌疑,易建联明明在罚球线那一步就已经收球在做三步上篮动作了,为什么在这里就不适用于易建联了?收球的一瞬间从身后赶到,虽然响哨后盖掉了球,但是请注意了,是响哨后盖掉的球。而判违体的时间点应该是易建联收球的一瞬间!
所以凭借他盖掉了球就可以洗白?就可以认为是冲球去的?那下次只要我违体了后把对方拉拽下来捡起球就行了?反正我也碰到球了?如果连基本的常识都没有就别误人子弟了。
第四个赵继伟的快攻从FIBA规则上的第4条来说,确实比较难认定是个违体,因为在他上篮收球之前科特迪瓦防守队员一直就在其身前,不符合身后触球的规则。同时从慢镜头来看防守方队员也确实在最后一个动作上是冲着球去的。但是首先,虽然冲着球去,可是没有碰到球;第二,关键点可能不在最后一个动作,而在于最后一个动作之前的阻挡。也就是FIBA第3条:在攻防转换过程中是否有不必要的身体接触。
科特迪瓦防守队员从中线处抢先一步挡在了赵继伟的前进路线上,但这个时候他有一个明显用身体(肩膀部位)挤撞进攻球员的动作。在高速运动中这种动作就如解说说的:非常危险!
当然,你裁判可以凭借第4条规则认为这是一个合理动作,既不在进攻队员身后又有一个右手冲球去的动作,只是普通的阻挡犯规。但是如果严格分析的话他的那个阻挡动作是不是属于符合了第3条的定义呢?阻挡没问题,但是在阻挡的同时用肩膀顶撞属于有必要的身体接触?
至于易建联的那个压哨球,这更没什么好争议的,明显就是一个误判!国际篮联也规定了有24种情况可以回放录像确定,这种球就符合回放录像的标准。但是裁判却置之不理实在让人看不懂,慢镜头回放易建联球离手的一瞬间时间还剩0.1秒。
灯未亮,球离手,一个极涨士气的压哨暴扣就这么被吹没了…
所以对于昨天的比赛判罚,我个人观点是两个可判可不判:易建联的违体以及赵继伟的被犯规;两个误判:易建联上篮被判归和压哨扣篮;一个错判:周琦的违体。
不过还好,中国男篮小伙子们顶住了压力,即便主场如客场,可是依旧以15分的绝对优势取得了漂亮的开门红。或许这样的胜利更具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