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革命》第三章第1节第2篇:以为师法?不足为训!

朴素梦想看世界 2024-09-20 16:01:55

在智能科技浪潮中,回顾历史,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智慧依然闪耀,强调教育与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从延安文艺座谈会到《武训传》批判,文化教育始终是社会进步的基石。面对AI时代,我们应传承“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精神,结合现代科技提升教育质量,拓宽学习渠道,同时加强文化教育,确保意识形态安全。让科技与教育并驾齐驱,共创辉煌未来。

今天是我们的第三章第1节第2篇:以为师法?不足为训!

1964年,老人家在一次大会上突然问道:美国对华搞“和平演变”有没有成功的机会?会场鸦雀无声,毛主席自答道“我看就很有可能!”

“帝国主义是怎么说的?他们说,对于我们的第一代、第二代没有希望,但对于我们的第三代、第四代怎样?很有希望!帝国主义讲话灵不灵?我不希望它灵,但也可能会灵”。

“和平演变”一词出自美国前国务卿、铁杆反华人士杜勒斯之口,苏联老大哥就倒在这四个字上。和平演变攻击的就是一国的思想意识形态,而文化建设是思想意识形态领域重要的表现形式。

中华文明之所以没有断代,就是因为历朝历代都重视文化的传承与建设。然而,由于时代的局限,封建社会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落后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在传承和发展时要与时俱进,更要符合时代大环境。

1942年,在抗战相持阶段的后期,此时的延安已经成为全中国文人眼中的革命圣地,他们踏着追求民主自由进步的步伐朝着革命的春风奔来。而他们的到来,也让延安一下子成了中国抗战时期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不过人多了,问题也就来了。

由于这些文人对工农兵的认识以及对如何与工农兵充分结合的思想准备不足,导致他们对新社会的认知存在偏差,再加上他们自己内部也存在矛盾,于是就出现了不团结,甚至拉帮结派互相攻击的情况。在这种背景下,老人家决定召开一次座谈会来解决这些文艺界的问题。

5月2日至23日在延安,由老人家和凯丰同志召集的百人文艺座谈会拉开帷幕。这次座谈会老人家两次发表讲话,后来被学者称为《老人家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老人家的这次讲话穿透力极强,享誉中外。在当时,无论是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还是资本主义阵营的国家都翻译了这个《讲话》,而资本主义阵营中就包括美、英、法、德、意、荷等一大批资本主义帝国。

那么,老人家到底说了什么,能引起美西方的高度“重视”?

在座谈会的第一天,老人家就讲道“我们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但是仅仅有这种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为什么这样讲?

因为要完成解放中华民族的任务,就需要各种战线的配合,而除了军事战线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文化战线。我们的革命工作要想向前推进,就得把这两者完全结合起来。

老人家说“文艺要很好地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帮助人民和敌人做斗争”。这是国难当头对文艺创作者的呼唤,更是对“为文艺而文艺”主张的回应。

1949年,在新中国成立的前夕,老人家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词《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指出:“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形象出现于世界。”

1951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重制的《武训传》上映。《武训传》一经上映就如同一块大石头扔进了池塘里,产生了很大的反响。

当时在全国一些大城市比如北京、天津、上海等地掀起了歌颂浪潮,各大刊物也毫不吝惜赞美之词,一连发文四十多篇,有的甚至还要歌颂武训精神。那什么是武训精神?要想知道这个答案,得先了解下武训这个人。

武训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是山东聊城人,原名武七,因为在家中排行老七,武训这个名字是清朝统治者赏赐的。为啥要赏赐?因为武训从20岁出头就开始到处集资办学。那如何集资呢?

武训集资的第一手段是乞讨,比如向广大官老爷、财主老爷磕头请求他们的施舍;他集资的第二手段是给别人当出气包,类似于现在流行的十块钱打渣男渣女一巴掌。总之,即便是跪着也要把钱赚了。

武训通过他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总共攒钱3800余吊,买田230亩,然后用这些钱办了3所义学,以此让那些和自己一样贫苦上不起学的孩子读书。武训的义举被报到了朝廷上,光绪帝下令赐武训称号“义学正”,并赏赐黄马褂,不仅免除税收,还赠予武训“乐善好施”的牌匾。

真是“十年乞讨无人问,一举义学天下知。”随后,各路官员土豪乡绅纷纷前来“乐善好施”,武训死后这些人又哭作一团,高呼大清失去了一个大人才,吓得光绪赶忙下令给他立碑祭祀。

到了民国时期,蒋委员长夸武训“为人师表”,冯玉祥称他为“千古乞丐”,就连汪大汉奸赞美之情也是溢于言表。不过,这些人的话都经不住推敲。倘若他们真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的话,哪还有人家武训的事。

《武训传》上映后,一大批有关武训的书籍出版,有些书籍中直接把“武训精神”视为一种“革命精神”,把武训视为“先驱人物”,甚至于有些人认为中国的革命都是师承他的结果,吹捧不仅仅是在体制外,体制内唱赞歌的人也不在少数。

在这种背景下,老人家几天几夜都睡不好觉,最终决定站出来批判《武训传》,并将他对《武训传》的看法发表在了人民日报上。全篇不是很长,但文章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所在。

“像武训那样的人,处在满清末年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和反对国内的反动封建统治者的伟大斗争的时代,它根本不去触动封建经济基础及其上层建筑的一根毫毛,反而对反动的封建统治者竭尽奴颜婢膝的能事,这种丑恶的行为,难道是我们所应当歌颂的吗?”

新中国是如何建立的,难道是像武训那样通过跪着、趴着乞求统治阶级发发善心换来的吗?不是!相反,她是通过广大人民群众的英勇斗争和不畏强权的革命牺牲换来的。

从变法人士谭嗣同被杀,到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再到以蒋委员长为首的四大家族的掌权,底层人民的生活有变化吗?他们看不清前途,更改不了命运。所以,他们要不惜一切代价去革掉那个不公平的、只会吃人的旧社会,于是,才有了旧的灭亡,新的诞生。

我们再来看《武训传》这部电影,它讲政治斗争了吗?没有。它讲阶级斗争了吗?也没有。它讲革命斗争了吗?更没有。它单纯的把拯救劳苦大众的希望拴在“教育”上,这样的价值导向有没有问题?

封建社会的悲剧就在于常常陷入“恶性循环”,那些想为劳苦大众服务,想要搞教书育人的人,最终教出来的学生只不过重新沦为那个旧社会的奴仆,也许他们能改变个人的前途,却无法从根上改变底层人民的悲惨境遇,更不用说社会地位了。

这是当时的社会环境,那历史背景是什么?

历史背景是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经过半个世纪的流血奋斗,最终推翻了旧社会建立了新中国。在这个时间节点抛开这些英雄事迹不谈,去大肆歌颂一部描写前朝底层民众向封建统治阶级“乞讨”的影片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是对我们过去几十年革命史的一种否定。

何况新中国刚成立时,我们面对的形势极为严峻,外有帝国主义虎视眈眈,内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反攻倒算,在这种条件下,不能仅靠枪杆子去捍卫我们的胜利果实,更为要对“思想高地”的统战进行严防死守。

就在《武训传》上映的同一年,同样刚成立没多久的美国中央情报局就撰写了针对中国的部分“诫令”,后来经过不断补充,最终形成了“十条诫令”。大家看过这十条诫令的内容,不知道会作何感想?是否会心里发毛后脊发凉?

要知道,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从来不死,意识形态领域的高地,你不占领,别人就会占领。老人家作为新中国的伟大舵手,看问题的深度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当众人陶醉在对《武训传》的赞美中时,他看到了这部电影带来的问题。所以,反复思量后,决定站出来给大家“泼冷水”降温,而他批判的自然不是武训本人,也不是他办学的动机,而是武训传背后暗藏的“潮水涌动”。

0 阅读:0

朴素梦想看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