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死囚最后一晚,妻子为何能入狱陪伴?背后故事传承上千年。

口嗨趣史 2024-07-13 19:29:27

古代死囚行刑的前一晚,为何被允许与自己妻子同吃、同住?背后原因令人羞于启齿。有没有人好奇过,古代的人们为何会听令于远在天边、虚无缥缈的皇帝呢?其实,他们信的不是皇帝,而是等级制度下的一种秩序。但是,总有些刺头不愿遵守这种秩序,于是开始挑战权威,做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

而统治者自然不会放任你胡来。为了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他们就会动用一个叫刑罚的东西。古代的刑罚是有着自己一套完整的体系的。可能历朝历代的内容会有一些差别,但是严苛却是他们的共同点。

其中,有些严刑被专门用来对付那些穷凶极恶之人,比如车裂、腰斩、凌迟、俱五刑等。但是后来,根据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这也导致一些太残忍的刑罚,在人们的不断改善下,逐渐被下架。

这些严刑,一部分是刑部官员发明的,可还有不少是统治者们研究出来的。明太祖朱元璋就是个严刑狂魔,他发明的严刑,并不是对囚犯们一杀了之,而是会想办法加大囚犯们的痛苦,什么剥皮、抽肠,有的甚至还没用刑,只报名子,就把囚犯吓晕过去了。

封建社会的刑罚,大多都是以摧残人的身体为目的的。统治者们认为,只有先从肉体上去折磨人们,才能让他们思想彻底改变。但是,倘若有些人罪大恶极,并且不思悔改,那就只能送他们去见上帝了。专门执行死刑的人员叫做刽子手,手上握有执掌别人生死的权利。而这个岗位的技能要求也是非常的严格。

与影视剧中的桥段不同,在古代,你被判死刑,那就基本就是死定了。那种峰回路转、刀下留人的场面几乎没有。但是,人们会对将死之人给予最大的宽容,不需要买通狱卒,你可以传唤任何想见的人,然后交代一下自己的身后之事,或者把自己心中想说的话,全部倾诉出来。

在这种情况下,诞生了一种制度,人称“听妻入狱”,大概内容就是被判死刑的囚犯,他们的老婆可以进到狱中,与其同住。这可以说是他们生前在监狱里能享受到的最好福利了。这个规定还有一条限制,那就是必须是在没有孩子的前提了。看到这儿,你大概也能猜到他们的意图了。没错,就是利用这宝贵的时间,在狱中夫妻配合,共同完成传宗接代的大事。

不过话说回来,监狱也不是什么办事的地方,这都死到临头了,还能有传宗接代的心情?没办法,还是受到当时观念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对于一个家族来说,是否有血脉能够传承这件事,可是关系到整个家族命运的。所以,会给那些没有儿女的死囚,一个留下子嗣的机会。所以,妻子才会选择这时来狱中,再来碰碰运气,万一怀上了,还可以留个念想。并且,古代女子不能改嫁,家中没了顶梁柱就算了,若是再没有孩子,那这个家就要散了。

在中国最早的杂文集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人在与好友争执时,一不小心失手杀了她。虽说是无心之举,但是犯了错,就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最后,年轻人被要求以命抵命,但是他的父母却显得异常伤心,因为唯一的儿子被判了死刑,这就意味着他们家从此就要绝后了。

县衙的官员最后思考再三,给了一个解决方案:人肯定还是要杀的,但是允许找一个女生进入狱中,与其同住。由于这个年轻人没有娶妻,所以那些官员自费帮他找了个青楼女子。最后,两人在狱中生活了半年之后,这位风尘女成功怀上了孩子,并在之后生了一枚男婴。而这个男人也因为满足了心愿,所以非常痛快的受了刑。

这就是封建社会中,人们对于传宗接代的观念。虽然说法不容情是不可改变的死规矩,但是法外有情的道理却一直存在。刑罚被发明的意义,就是用残酷的暴力手段去给予人们身体、心理上的重创。

后来,人们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觉得若是一家香火就此灭绝,就不符合仁治天下的初衷。所以,“听妻”制度才在东汉被发明出来。它的出现,让人们开始关注死囚这个群体,那些死囚开始不用再忍受来自狱卒的折磨,而是感受到更多来自人性的温暖。到了上路的日子,狱中会特地准备一顿丰盛的饭菜,俗称“断头饭”。虽然都是很小的事情,但是情法结合也可以很好的提高朝廷的公信力。

当时,除了那些十恶不赦,需要立马杀掉的死囚,其他人通通被安排在秋分之后才会行刑。这也就是“秋后问斩”的来历。并且,也并不是哪一天都可以行刑,而是要挑好日子。具体的行刑日子,还要有专门的时刻,一般都是午时三刻,这是一天之中阳气最重的时候,此时行刑能够镇得住凶邪之气。

古代案件的审理没有现在那么多高科技手段,所以在量刑上需要格外谨慎。对于死刑的判罚,则是更要反复确认,在保证法律公正的情况下兼具人情,同时也要避免悲剧的发生。

1 阅读:105

口嗨趣史

简介:历史鉴定与赏析,精耕细作每一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