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商预言已应验?中国二三十层的高层住宅,未来将面临3个结局

接锅的徐大人 2022-10-18 12:01:31

自从98年房改以后,我国房价不断上涨的同时,楼层也是越建越高了。就目前,城市建筑多以二三十层的高层住房居多,对于这种建筑,很多人的看法是比过去的多层住宅视野更广阔、舒适性更好。但是一部份专家学者们却表现出了对这种房子未来的担忧。

比如,现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副院长尹教授就曾在《对当下中国住宅问题的几点思考》一文中提到:

住宅出让是70年,而有效寿命是30年甚至是20几年,曾经很多住宅的建造标准是比较低的。

除此之外,开发商王石也有过对房子的预测:

我国建筑平均寿命大概在30年,原因是大部分房子到了30年都会进行拆迁重建

对于两位大佬的话,网络上的争议不小,但是多数人的看法是:住房寿命大部分只有30年,这就意味着质量等各种问题将有可能提前让这些房子、还没有完成使用年限70年、就得进行拆迁重建。

这有何担忧?

其实如果换成以前的十来层的住宅,这种问题确实没啥好担忧的,毕竟不论是拆了重建还是维修,相对来说都比较容易。但是问题是,现在的房子主要以二三十层居多,这些房子显然比过去的多层住宅维修成本和维修难度更高,拆迁的可能性就更小。

为啥不可能拆迁?

其一,不符合城市发展趋势

过去两年,咱们为啥棚改转旧改?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房子太多了,继续搞大面积拆迁反而不符合城市发展、也会造成更多的资源浪费。所以这几年,住建部就出台了相关的政策:

城市更新单元和项目拆建比例不得大于2,更新单元和拆除面积不得大于总面积20%。

也就是说,未来,即便还有拆迁,最多也只能拆迁20%的房子,剩下80%就只能通过旧改的方式来解决。

其二,赔付成本太高、拆不起

众所周知,过去不论是棚改,还是房企参与政策扶持的老城区拆迁,都是拆低建高,将户数不多的多层房、拆了重建成现在的高层住宅。而房企愿意拆迁,也是因为有利可图,原来的6层12户的房子重建成120户的30层高楼,房企从中获利数倍。

可如今,拆30层的高层住宅,不仅仅意味着赔付成本太高,房企还得建60层、甚至不止建60层,才能实现原来同倍数的获利。毕竟楼层越高,建设成本也更高。

不能拆建,就意味着将来高层住宅的居住环境以及居住体验将变得越来越差。特别是随着机械设备老化之后,各种设备故障频发后的结果可能就会出现一种状况:

有钱的、经济条件好的,会最先搬离去更好的地方居住;条件相对差一些的也会慢慢搬出去;慢慢的,这些房子里居住最多的可能就是租客。时间一长,里面的租户也会越来越多,人也会越来越复杂,然后就是维修基金不足,进一步导致高居住体验变得越来越差、、、

除此之外,未来高层住宅还极大可能面临三个结局

第一个:质量问题

很显然,任何房子不论什么样的楼层,随着时间的流逝都会面临老化问题,但是比起原来的多层住宅,高层住房出现质量问题后的麻烦更大。比如,仅仅是外墙破损,高层住宅比低层的维修成本要高,更何况是住宅主体出现质量问题,那维修难度和维修成本就更高。

更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咱们过去不少房企为了能更快速实现运营周转,没少在工期上下苦工,原本正常需要半年才能完成的工作,可能对过去不少房企而言仅需几个月。可房子建设速度太快的结果就是质量存在不少问题,因此也给后期的质量安全带来不少隐患。

第二个,设备老化带来居住成本的大幅提升

高层住宅的一大特点就是需要大量的机械设备,这些设备在很大程度上给高层居住者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高层住宅也离不开这些设备。可毕竟这些设备随时间的推移,将来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损坏或是老化。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不仅会给居民生活造成诸多不便,而且想要维修和更换这些设备,费用肯定也不低,彼时居民的居住成本必然也会跟着大幅提高。

第三个,安全问题

众所周知,我国最常用的云梯可达到的高度基本在50米左右,对应的楼层差不多是15、16层。当然,50米也不是我国最高的云梯,其实最高可达数百米,只是这样的云梯造价太高,目前被通用的可能性不大。

所以,在15、16层以上的居民,一旦遇上火灾这样的安全事故,其逃生最好的方式基本上只能靠自己,想要依靠外部救援显然会比较困难。

最后,用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科技大学博导周天勇的一段话做个总结,他说:

“几十层的高层住宅不接地气,多年后,设施设备老化,维修费用高,拆除成本高,在消防和自然灾害应对方面比较差,未来高层住宅将出现大幅贬值情况。”

end

既然看到这,就顺便点个赞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就联系,必删除

0 阅读: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