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北京冬奥会会徽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想,传递出新时代中国为办好北京冬奥会,圆冬奥之梦,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圆体育强国之梦,推动世界冰雪运动发展,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做出新贡献的不懈努力和美好追求。
“为奥运喝彩”项目也迎来了在北京宣传奥林匹克精神、文化、艺术的重要阶段。“为奥运喝彩”秉承“传播奥林匹克精神、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将通过艺术手段进一步向世界展示中国开放自信、热情友善的良好形象。特此举办“炫姿冰雪舞 翰墨迎冬奥”——2022冬奥会、冬残奥会全国重点推荐艺术名家。
本期重点推荐艺术名家——张山
张山,中国书法家协会三届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字新志,斋号涵虚堂。幼承家学,涉猎书坛画苑。军旅艺术生涯26年,2000年转业至陕西省文联,任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二、三、四届秘书长、常务(驻会)副主席。成功组织陕西省书法家协会换届(16年未换)、组织会员进军兰亭奖、申报筹备举办“八届全国书法篆刻大展”等,勤奋努力,功不可没。
自画像
其书作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全国首届会员作品展、中国书法家协会、央视“杏花村杯”大赛、“鸣鹿杯”书展、“华夏水墨全国大展、中日自作诗交流展等多项全国书展赛事。中国画荣获奥林匹克美术大会金奖等。曾被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文化发展促进会、中国书法家协会评为德艺双馨书法家、文化艺术界影响力人物。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荣宝斋出版社、朵荣轩出版社等,先后出版了《张山诗书画作品集》、三人行-收藏界最观注的书法家(李铎、沈鹏、张山)合集;四大影响力书法家(欧阳中石、周慧珺、张山、周志高)合集;入编“全国十大优秀书法名家”(河北美术出版社)、125国家重点艺术类图书《中国书法经典》(10人集)等,确立了张山在中国书法绘画界的领先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张山艺术成果
近年来,张山先后出国采风写生,在大赌城成功举办了“中国风一一张山书法周”,应邀随李可染画院赴俄罗斯写生采风,创作了一大批新颖别致的美术作品,俄罗斯艺术科学院特聘他为该院院士。
出版发表的诗书画文作品集
当代中国书画名家 张山诗书画集
三人行·收藏界最关注的书法家
卫俊秀(原陕师大教授、著名书法家):“军营一枝秀,翰墨飘海洋”(1998年8月为张山书画展开幕题词。)
李若冰(省文联主席、作家):“张山书画,大气潇洒,耐人寻味。”
刘文西(中国美协顾问):“金戈铁马”(1998年6月为张山书法展题词。)
刘自椟(原陕西省书协主席):“挥戈回日影,落笔超群英”(1998年10月为张山题词。)
日本国·二宫珠凤(日本白凤书道会会长):“承蒙协力,书展已结束。我已请著名装裱师,将你的大作裱成挂轴,永久珍藏。作为中日友好的桥梁,以及珍惜东方文化遗产的同行,希望我们友谊长存。”(致张山书信中语。)
王崇人(西安美院教授、原省书协常务副主席):“挺然秀出,情驰神纵 ”(2002年为张山书画展题词。)
孙平(原省书协副主席):“不经沧海难为水,更上青山又一峰”(为张山2002年书画作品展题词。)
吴三大(原省书协副主席):“书画乃心象也,情动则神随”(为张山2002年书画作品展题词。)
张飙(中国书协副主席):“马到成功”(为张山书画展题词。)
妝社火
田树苌(山西省书协副主席):“弄斧到班门,下棋找高手”(为张山书画展题词。)
钟明善(原中国书协副主席):“虚以引和,静能生语”(为张山书画展题词。)
肖云儒(省文联副主席、著名文化评论家):“,学养成大拙方为巧到如愚才是纯”(为张山书画展题词。)
薛铸(中国书协理事、原省书协副主席):“手勤为协会,奋力攀书峰”(为张山题词。)
父与子
胡树群(省文联党组成员):“仰山知峻”(为张山书展题词。)
南远景:“夫光有七色,天有九重,九重天因其深邃而显蓝色;物有八面,人性多维,多维人互补整合而定其位。长安张山,工于书法,长于绘画,精于摄影,迷于收藏,乐于吹笛洞箫,喜于板鼓民歌。其道怎样?其位如何?答曰:立体艺术人生,七彩斑斓是也!……”(2000年为张山书画集作序之评述。)
俄大妈
耿翔先生:“这是刚刚悬挂上墙壁的一幅草书。它的笔力、它的灵动、它的气韵,以及它深藏在墨迹后面,已经超出书法本身的东西,让我十分迫切地想在一个被月光挥洒出的夜晚,再一次见到书写它的人。而我用目光盯着的墨迹,却在这个时候,突然传出一阵引凤的箫声……”(为张山书法撰写《墨箫》一文中语。)
教堂客
文悦先生:“中国人活得太累。这是时下一些知识界人士通过东西方生活比较得出的一点看法。根据这个基本看法,他们认为,大凡事业上的执着追求者,一般都必须在现实生活中求得解脱或超脱。我想是这个理。我的朋友张山成长道路可以作为佐证……”(为张山撰写《追求理想,也寻求解脱》一文中语。)
天籁之音
云卜先生:“读张山字画,如聆悠远缠绵之乐章,如颂澹远典丽之诗篇,如归风清月明之远古。观张山题字作画,亦如武林太极推掌,艺坛芭蕾移步,是为乐事。”(为张山撰写《凌云健笔纵横》一文中语。)
纳西乐人
《中华收藏》杂志载文评语:“张山崇尚追求清代傅山,宁拙毋巧,宁丑毋眉,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的艺术原则,他的小楷从小巧、秀媚、方圆、规矩中呈显古拙真率之大气。然而,古拙不失流畅,苍劲而又婀娜多姿,他的行楷字“得体严谨,气韵生动,变化多端,秀逸疏朗;他的行草、榜书等纵逸跌宕,洒脱淋漓,枯润相交,气势磅薄,形成了质朴、豪放、大气的内在气质。”“您的《梅韵》、《烟雨出游图》、《国色清雅》等作品经委员会同志审阅评定:书法于实处就法、灵活洒脱、自成风格。其中几幅画作格调清新明丽、简淡而不失深邃、于点于张均颇见功。今推荐您的共计十幅作品入编《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作品》系列名信片”(中科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艺术委员会于2003年7月6日北京回复函中语。)
“2002年春节期间,沉寂了许久的陕西书坛又活跃起来了,张山在西安南城墙上的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里举办个人书法展,盛况空前,好评如潮。人们惊呼,陕西书坛又冲出来一匹‘黑马’”(《消费者导报》艺术星空版记者维传《从‘兵哥哥’到一代书法大家》一文中语
“书画通脉,这一艺术规律在张山身上有着很好的体现。他在进行书法创作的同时,也创作了一系列绘画艺术精品。他喜好宋元古意山水画,同时对花鸟亦有颇深的研究。他的《苍松》、《古柏》、《深山幽居图》、《烟溪秋涉图》等作品均在书画界引起过强烈的反响,有的作品还被艺术大师推崇为‘画坛珍品’”(李志杰《山纳石奇更显峻》2001年4月14日发表于新报“企业周刊”。)
“山显长安,墨彩人生,壬午马年春节,当代陕西书画名家张山先生艺术亮展古都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展期月余,参观者络绎不绝。有书又有法,绘画亦然;书如其人,画如其人,千古之理,既旧且新的一个话题。数年之后重谈张山,便又生发出这翻感慨赞叹了。走进张山书画艺术天地,给人的观看是作者越活越有棱角,锋芒毕露,生活的很正气,凭真才实干过活得天下,棱角分明,内方而外不见其圆。他的作品真实,他的思想真实,他的书画内含和令人感受到皆是民族的正气、豪气和荡气;自尊和自强,民族气节和中国人的情操观在他的作品里得到体现和民示,这又构成张山书画作品别样风彩。”(赵剑文《一位真正的艺术家》——重读张山书画作品感言,2002年3月22日,文化艺术报书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