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三国(58):魏国明知周鲂可能是诈降,为何曹休还主动进攻?

访风聊历史 2025-03-27 06:36:35

十万魏国主力军队,从合肥周围集结,迅速接近长江,如此大的军事行动,是不可能彻底瞒过东吴的。

毕竟,东吴那边,人家也是有情报网的。如果连魏国十万人的调动,东吴都察觉不到,那东吴也就必要存在了。

所以很快,孙权就亲自动身,前往皖城坐镇。随后,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全权负责前线战事。同时,孙权又征调了九万左右的东吴精锐,参与这场战争。

十万对九万。

这场战争,其实是一场旗鼓相当的战争。

当然,东吴方面,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调动,也不可能瞒过魏国。所以,当曹休得知东吴的调动之后,他其实就已经开始严重怀疑,周鲂投降的真实性。

事情发展到这里,如果是一般人的话,是不是应该暂停行动,先观望一下再说?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此时的曹休,却偏偏选择了截然相反的做法。

他不光没有停下来,反而是提前发动了进攻!

对此,在《三国演义》当中给出的解释,是曹休本人太过愚蠢,因为周鲂割了自己的头发,所以才会轻易相信周鲂,然后一头撞入东吴的包围圈。

这怎么可能呢?

要知道,历史上真实的三国,一直都是一帮极度聪明的人在对弈。哪怕曹休并不是那种最顶级的聪明人,他也不至于因为周鲂割了自己的头发,就轻易相信周鲂。

不过,既然当时的魏国高层,已经开始怀疑东吴的问题,为什么曹休还是要一头撞上去,而且还把行动时间给提前了呢?

这就要说到一些战场之外的事情了。

简单来说,就是此时的曹休,乃至他身后的整个曹家宗室,都需要他尽快打一场胜仗!

这其实涉及到了魏国的隐线剧情:士族和宗室的争斗。

大致就是魏国开国之后,曹丕颁布了新政,限制了外戚和宦官参与政务。当年在东汉的时候,东汉长时间都是外戚、宦官和士族,三足鼎立,维持权力平衡。但到了魏国这里,因为外戚和宦官被限制住了,此时唱主角戏份的,就成了宗室和士族。

比如四位辅政大臣当中,曹真和曹休,就是宗室的代表;司马懿和陈群,就是士族的代表。

而在司马懿接管荆州方向的军事指挥权之前,魏国绝大多数的军队,其实都掌握在曹魏宗室的手里。但是随着司马懿崛起,宗室对军队的控制力,开始逐渐被削弱了。

这种削弱,从曹叡的视角来看,当时是乐于见到的。可是对于下面的那些老曹家亲戚来说,那可就是要命的事情了。

因为这直接动摇了他们的权力基础。

所以此时的曹氏宗亲,或者说是曹休,都急需打一场大胜仗,来强化自身对军队的控制。

而如果曹休选择了放缓脚步,先看看情况再说。那么接下来,按照魏国高层之前制定的战略方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这个选择,无外乎只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就是周鲂是真的要投降。那么下一步,曹休会直接率领军队,渡过长江,成为灭吴最大的功臣。这个可能,不管是对于魏国还是对于曹休,当然都是最好的。

第二种可能,则是周鲂是假投降。

那么按照之前魏国的战略计划,曹休这边,就需要以扬州军团的主力,牵制住东吴的大部分的主力。然后,再由司马懿从江陵,贾逵从濡须口方向,寻找过江的机会!

要知道,司马懿和贾逵,那可都是士族集团的领袖人物。

在这种情况下,就算仗最后打赢了,曹休也不会是最大的功臣。最大的功臣,会是拿下江陵的司马懿,或者是打下濡须口的贾逵。这样一来,曹休之前的一切行动,就等于是为他人做了嫁衣,反倒是让士族集团,进一步掌握兵权了!

这个结果,曹休能接受吗?

显然不能啊!

而为了杜绝第二种可能,曹休最好的选择,就是提前行动。只要他这边先打起来了,司马懿和贾逵,就必须得配合他行动。这样一来,曹休将会掌握了主动权,只要不败,他就是最大的功臣。

因为在这套逻辑下,司马懿和贾逵,都是在配合他打仗。

以上这些,就是为什么当时曹休明明已经怀疑了周鲂,但依旧要坚持出兵的原因。因为这里面涉及到了很多战场之外的事情,逻辑也比较复杂。不过,如果我们只看故事主线的话,我们也必要了解这些。

反正最后,在明知东吴可能有诈的情况下,曹休带着十万大军,一头就撞了上去。

……

在得知曹休开始行动的同时,东吴这边,无疑大喜过望。

而接下来,很快,又有人提出了一条妙计。

提出这条计策的人,是那个之前死守濡须坞,如今在给陆逊当副手的朱桓。

朱桓认为,既然曹休此时一头撞进了东吴的包围圈,接下来他就一定会败。而一旦魏军败退,后撤的时候,一定会经过一个叫夹石的地方。

如果东吴能分出一万军队,守在夹石,等到魏军撤退的时候,忽然跳出来,截断魏军的退路。那么这十万魏军主力,就能被东吴一口吃掉!

这无疑是一条妙计。

如果这条计策真能成功,魏国在扬州方向的兵力,就几乎被东吴给全歼了。这一战之后,东吴不光能击败曹休,而且还能趁势拿下整个淮南。

然而对于朱桓的这个计策,陆逊却拒绝了。

理由很简单!这个方案,太过危险。

从地图上来看,夹石这个地方,就在合肥城几十里外。那一带,都是魏国的地盘。东吴的一万主力,到底该如何行动,才能瞒住魏国的情报网,悄无声息的埋伏过去呢?

不得不说,陆逊的这个判断是对的。

因为几乎就在他做出这个判断的同时,魏国这边的顶级智囊蒋济,也做出了同样的判断。

‘如果是我,我一定会在夹石这里,设置一支伏兵,截住曹休的后路。’

‘一旦夹石被截断,整个曹休兵团,就有全军覆没的风险。’

‘眼下当务之急,必须得先派一支军队,过去增援曹休,守住夹石,守住曹休兵团的退路!’

于是,在蒋济分析完局势之后,曹叡很快又修改了自己的命令,并且迅速发往前线。

他改派了一支最近的魏国主力,过去增援曹休。

这支主力,就是原本应该去打濡须坞的贾逵兵团。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