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春天种豌豆,防虫要趁早,不然产量难提高!

林深听鸟鸣 2025-02-13 20:58:28

平原春天种豌豆,防虫要趁早,不然产量难提高!

当第一缕春风温柔地拂过平原的大地,田野间就像是被大自然打翻的调色盘,开始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在这片希望的土地上,豌豆那小小的种子,正孕育着一场丰收的可能。

平原的春天,阳光逐渐变得温暖而充沛,降水也开始变得规律起来,这无疑是种植豌豆的绝佳时节。豌豆是一种适应性较强的作物,在平原这片广袤的田野里,有着广阔的生长空间。但是,豌豆的种植并非一帆风顺,其中虫害就是一个非常棘手的“敌人”。

据相关数据显示,在没有采取有效防虫措施的豌豆种植田中,虫害发生率可高达30% - 50%。这意味着,如果一块一亩地的豌豆田没有防治虫害,可能会有30% - 50%的植株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受虫害侵害后的豌豆,生长态势会大打折扣。从生长数据来看,正常生长的豌豆,茎的粗细平均能达到3 - 5毫米,豆荚的长度能达到7 - 10厘米,结荚率能达到80% - 90%。然而,遭受虫害的豌豆,茎的粗细可能只有1 - 2毫米,豆荚长度往往不足5厘米,结荚率可能下降到50% - 60%左右。

仔细观察那些遭受虫害侵袭的豌豆田,就像目睹一场无声的战争。在清晨的薄雾中,原本应该是一片翠绿的豌豆苗,可能会出现一些斑驳的黄叶,那是害虫啃食的痕迹。这些害虫形态各异,有小小的蚜虫,它们密密麻麻地聚集在嫩叶的背面,如同黑色的小点,密密麻麻的数量可能达到每片叶子几十只。蚜虫以吸食豌豆苗的汁液为生,随着它们的不断掠夺,豌豆苗的生长速度明显减缓。对比健康的豌豆苗,健康苗一天能生长1 - 2厘米,而遭受蚜虫侵害的苗,生长速度甚至降低到0.5厘米以下。

还有潜叶蝇,这种害虫会在叶片上钻出密密麻麻的隧道。数据显示,一个潜叶蝇幼虫在一株豌豆的叶片上造成的损失面积可达10% - 20%。那些叶片上布满了不规则的隧道,就像被破坏后的迷宫,豌豆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的能力被严重削弱。健康的叶片光合作用效率较高,每小时能制造0.5 - 1克有机物质,而受损叶片的光合作用效率可能降低到每小时0.1 - 0.3克。

如果在蚜虫和潜叶蝇滋生的初期不及时防治,它们就像滚雪球一样,吸引更多害虫前来觅食。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出现棉铃虫等其他害虫。棉铃虫体型较大,一只棉铃虫幼虫在一夜间就能咬食掉豌豆嫩荚的大部分组织,严重时会让豆荚颗粒无收。从产量数据上来看,一个棉铃虫幼虫在一季中平均能破坏3 - 5个豆荚。

那该如何早早防范这些害虫,确保豌豆的产量呢?首先,选种是至关重要的一步。选择抗虫性强的豌豆品种,能够从源头上降低虫害发生的概率。比如,某些经过特殊培育的豌豆品种,对蚜虫的抵抗能力比普通品种强50%以上。

合理的田间布局也有助于防虫。在种植豌豆时,不要过度密植,要保持植株之间有足够的通风透光空间。一般行距保持在30 - 40厘米,株距15 - 20厘米为宜。这样的布局能够让田野间的空气流通顺畅,阳光能够均匀地洒在每一株豌豆苗上,使豌豆苗自身健康茁壮生长,增强对害虫的抵抗力。

生物防治是很科学且环保的方法。可以在豌豆田周围种植一些驱虫植物,如薄荷、薰衣草等。薄荷散发出来的气味能够对蚜虫等害虫起到驱赶作用。据实验,种植薄荷的豌豆田,蚜虫的数量比没有种植薄荷的田减少60% - 70%。同时,还可以释放一些天敌昆虫,如瓢虫,一只瓢虫在一天内可以捕食50 - 100只蚜虫。

化学防治则是最后的“防线”。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喷洒农药。要根据害虫的种类、发生的程度等因素合理选择农药,并且严格控制使用剂量和喷洒时间。比如,防治蚜虫时,可以使用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按照每亩10 - 15克的有效含量进行兑水后喷雾。同时,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确保豌豆的质量安全。

在平原的春天种下豌豆,就像种下了一份希望。但这份希望只有远离虫害的侵扰,才能够茁壮成长,结出饱满的豌豆荚。重视起来防虫工作,从源头到细节各个环节做好,才能收获那一把把鲜嫩可口的豌豆,享受到丰收的喜悦。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