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取名叫《金瓶梅》?看完这三人的结局,作者开篇便已道尽

容妃谈剧 2025-04-18 02:22:22

古代文学里,越发著名的作品,作者全都用了笔名,让人猜也猜不着究竟是谁?比如《红楼梦》、《西游记》,还有《金瓶梅》。

《金瓶梅》的作者是兰陵笑笑声,同样神秘又莫测,不去探究作者到底是谁,只这书名,书里描写了那么多的妇女,为何只单用潘金莲、李瓶儿、春梅三人的名字而命名全书?

在此书的开篇,有一位署名叫“东吴弄珠客”的人,作了一篇序,他是这样说的:

“楚《檮杌》之意也。盖金莲以奸死,瓶儿以孽死,春梅以淫死,较诸妇为更惨耳。”

檮杌(táo wù),也叫做傲狠,是上古四凶(混沌、穷奇、饕餮、檮杌)之一。

檮杌,有此人油盐不进,不思悔改,顽劣乱常之意。

说书中人如檮杌,既指西门庆等男人,也指潘金莲为代表的这些妇人。

《金瓶梅》一直被世人看作秽书,实则,它是一部戒世书,而非劝世文。

看此书的人,是有要求的,否则不可翻开此书,这就好比武侠小说里的《葵花宝典》、《九阴真经》,要练此功,开篇就是有要求的。

那么,看《金瓶梅》对读者的要求是什么呢?

“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

羡慕一个人经历的辉煌过程,也要能承担他的凄凉结局。

正如有人羡慕西楚霸王的轰烈洒脱,也必然要想到他在乌江自刎的悲凉。

所以,有什么可羡慕的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的精彩,也自有他不可言说的苦楚。

若羡慕西门庆的艳福,也要看到他因纵欲而殒命的注定结局。

西门庆总共娶了八个老婆,原配和第三房都相继过世。

潘金莲是西门庆娶的第七个,两人合谋在王婆的设计下,将武大郎药死之后,在一个晚上将潘金莲从后门接到了西门府上。

武松本因杀了人发配充军,在天子大赦时,他重回清河县,得知了大哥被害死一事,于是他设计假说为了武大郎的女儿迎儿,要娶潘金莲照看她,实则是替兄报仇。

潘金莲本就爱慕武松,于是在“大婚之夜”,武松把潘金莲剥得精光,将他按在武松的灵位前跪下,一刀子剜向潘金连那白扑扑的心窝上,又有手将胸脯撒开,把五脏六腹全部扯出来,供在灵前,又一刀割下头颅。

那一年,潘金莲才32岁。

往事看嗟一场梦,今身不值半文钱。

世间一命还一命,报应分明在眼前。

李瓶儿是西门庆娶的第八个,李瓶儿的前夫是西门庆的好友花子虚,李瓶儿原是东京蔡太师的女婿,梁中书的妾,因李逵杀了梁中书一家,李瓶儿拿了100颗西洋大珠逃走了,后来嫁给了花太监的二侄子花子虚。

花太监去世后,他的四个侄子为争家产而对簿公堂,花子虚家财散尽,气郁胸闷又害伤寒而归天。

李瓶儿带着财产嫁给了西门庆,因为人善解人意又温柔体贴,成了西门庆的最爱。

谁知,李瓶儿因儿子官哥儿夭折后,思念成疾,血崩而亡。

那一年,李瓶儿不过27岁。

庞春梅一开始是西门庆的正室吴月娘的丫头,潘金莲过门后,就将春梅调到了金莲房里,自然也是西门庆的人。

西门庆死后,春梅被潘金莲怂恿,与西门庆的女婿私通被大娘子吴月娘发现,把春梅卖给了周守备。

春梅肚子很争气,给周守备生下了一个儿子,于是把她扶正。

做了正娘子的春梅,越发狂妄,行止越发不检点,趁丈夫在外领兵时,居然和家人周忠19岁的次子周义勾搭上了。

周守备47岁时,阵亡边关。

料理完周守备的丧事之后,春梅与周义更是大胆无度彻夜狂欢,竟然得了骨蒸痨病症,消瘦得厉害,却依然贪享床第之欢。

春梅在刚刚过了29岁生日时,死在了周义身上。

家人将春梅与周守备合葬在一起。

西门庆究竟是怎么死的呢?

在外面与友妻狂欢过后,西门庆回到家里,被等候的潘金莲扶到房里,因西门庆不举,潘金莲掏出西门庆衣袖里装着的“和尚药”,自己用酒送服一颗后,把只剩下的三颗全部用酒喂给了醉酒后的西门庆口中。

最终,西门庆精尽继之以血,血尽出其冷气,为脱阳之症,真正髓竭人亡。

那一年,西门庆不过33岁。

为人多积善,不可多积财。

积善成好人,积财惹祸胎。

兰陵笑笑声用这三位的名字来命名,他在开篇第一回里写道:

“单道世上人,营营逐逐,急急巴巴,跳不出七情六欲关头,打不破酒色财气圈子。到头来同归于尽,着甚要紧!虽是如此说,只这酒色财气四件中,惟有‘财色’二者更为利害。”

正所谓:

一朝马死黄金尽,亲者如同陌路人。

得势叠肩而来,失势掉臂而去。

见得人生在世,一件也少不得,到了那结束时,一件也用不着。

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和西门庆之间的情爱纠缠,不过是世间淫乐场的缩影,个个身在局中,贪欢无度,什么富贵名利,到头来,也逃不出“财色”二字。

还是兰陵笑笑声在第一回里,就将全书的精髓总结完了:

“先前恁地富贵,到后来煞甚凄凉,权谋术智,一毫也用不着,亲友兄弟,一个也靠不着,享不过几年的荣华,倒做了许多的话靶。内中又有几个斗宠争强,迎奸卖俏的,起先好不妖娆妩媚,到后来也免不得尸横灯影,血染空房。”

这才是《金瓶梅》此书流传,与众位读者品读思考的意义所在,该如何读此书,作者在开篇已经给出了指点,世人从中觉晓,也不枉作者一番点拨哀叹了。

0 阅读:1

容妃谈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