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没变!十五年后重回深圳上梅林,这里已成外卖员的世界

佩冠说情感故事 2025-03-10 19:44:39

这次回深圳后,总想回以前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看下,但下飞机的第二天,就被公司安排到了东莞。这次好不容易逮到了个周日,偷得浮生半日闲,我前一天就买好了火车票,早上一大早就坐公交到了东莞东,又倒车到东莞南站,然后坐火车到了深圳北。到深圳已快十一点。这一趟真的不容易。好在回程车票买在晚上8点,我还有足够的时间能够故地重游。

从深圳北坐地铁4号线,经过三四站路,就到了上梅林。这也是我2010年第一次来深圳的时候住过的地方,而当时的工作单位离这里也不到四百米。

说来也巧,那时候,我在深圳没有一个熟人,下了火车,茫然四顾,不知往何处去,却于当天在罗湖人才市场被招聘者看中,当天就面试、入职。

在这之后的两年时间里,我一直在这个城中村工作、生活。

虽说是城中村,但它和西安的城中村又有所不同,由一排排半新不旧的楼房构成,虽也有不少小巷子,但井然有序,不像西安城中村那样繁华而又凌乱。

而各个小巷子里,除了有年轻的站街女,美食也不少,价格还是较亲民的,一碗面、一份麻辣烫不过十块钱。

那时候,常常上夜班到十一点多,然后和同事们一起出来,在小巷子里吃着麻辣烫、牛腩面。

十几年过去了,如今的上梅林变成了什么样呢?

当年住在哪条巷子,我已记不真切了,只知道旁边有个新世界百货。所以出了地铁后,就开始导航。好在经历那么多年风风雨雨,这家商场竟然还存活着。沿着导航一直往前走,走到了梅村路,眼前的一切开始熟悉起来。

不过,如今的上梅林似乎已不如当年那么繁华,在小巷子里已找不到几家小饭店了。举眼望去,大白天,有的幽深的小巷子里竟空无一人。

而正街上的饭店倒不少,价格实在不敢恭维,一碗粉、一碗重庆小面竟然卖到了18块,价格相比于当年,几乎翻倍。

在西安时常抱怨物价上涨,连炒面都吃不起了,但深圳的物价涨得更骇人听闻。

不过,本着贵的饭菜坚决不吃的原则,加上天生的敏锐的探索能力,最终还是让我在一条小巷子里找到了一家便宜的小饭店,这里鸡蛋炒面卖8块,火腿炒面和蛋炒饭也只卖9块。这可能是我在深圳能找到的最实惠的小店了吧。

这个饭店里除了我之外,还有四个顾客,有两个头戴安全帽,似乎是某工地的工人,另两个身穿环卫工人的制服。

多不容易啊,吃着最廉价的食物,干着最累的活!

正街上除了饭店外,还有一些小超市以及卖日用品的杂货店,里面从被子、凉席到拖把、洗脸盆之类的一应俱全。也表明了这么多年过去了,这里依然是打工者的聚集地,虽然已不复当年的盛况。

饭后又一路往南,去爬莲花山。就在过一个天桥时,几辆电动车从我身边疾驰而过,车上骑手那黄色、蓝色制服显得分外醒目。他们冲过桥面,又颠簸着下了台阶,消失在了我的眼前。奇怪的是,他们下桥时竟然没有减速,不知是艺高人胆大,还是迫不得已。

我这才想起,从地铁站出来,一路走来,遇到最多的竟然是外卖员,起码有几百个。他们或扎堆在地铁口,或穿梭于各个街巷,或在小饭店门口焦急地等候着。总之,只要有人的地方就能看到那熟悉的黄马甲。而从身形、脸容来看,他们大多是二十多岁的青年。

在西安街头虽也能时时看到外卖员,但密度如此之大,人员如此之多的外卖员队伍,也许只有深圳才能看到吧。

而从庞大的外卖员数量中,我突然感悟到,这座城市其实也不像人们想象得那么好混。有更好的工作机会,谁愿意送外卖啊!

原来这么多年过去了,一切都未曾变过。如果当年的我们是牛马的话,那现在的他们又何尝不是。当一批牛马老了后,总会有更年轻的牛马顶上来。

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来这里寻梦,但能成功者又有几人。我突然想起当年的火极一时的网络小说《天堂向左,深圳向右》。

而像我这样至今仍在漂泊的老牛马,估计在深圳也不多了。其他人可能大多都已待在故乡,娶妻生子了吧。但我知道他们和我并无太大的区别,同样为贫困所困扰,为生计所忧虑,也有想要重出江湖闯荡的念头。只是大多数人已在生活的重压下失去了当年的锐气,只能得过且过,在家门口混碗饭吃。

青春易老,韶华不再,大多数人一生中都在努力谋求改变命运,但却没有那种能力,也很难等到那个机会,到头来不过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0 阅读:1

佩冠说情感故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