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阳:按规定标准来,奖励5000元

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2025-04-12 11:59:18

推进“白事简办”难,难在传统习俗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强硬措施要求人们执行有阻力也不现实。汾阳市西河街道西关社区将“奖励”作为切入点,通过正面激励,引导群众先尝试新风尚带来的新体验,然后再加以自我约束和教育监管,逐步改变办事风气,营造良好的移风易俗氛围。

西关社区在汾阳市属于典型的村居合一、村改社区,居民人口达到9640人,移风易俗推行难度不小。随着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过去村里谁家有白事,宴席规格高、雇佣吹鼓手档次也高,大操大办,攀比跟风现象严重,使人们逐渐产生了攀比心理。为遏制这股不正之风滋生蔓延,西关社区“两委”多次召开居民代表会议,集体讨论制定了《移风易俗村规民约》《西关社区文明节俭办理丧事标准》等规章制度和激励奖励政策。激励奖励政策明确规定:原西关社区股民谁家遇白事,如果按照“不穿孝服,不请器乐”的标准办理,每户奖励5000元。激励奖励政策流程也很直白,家属向社区红白理事会报备;红白理事会召开会议研究讨论追思会流程;红白理事会成员参与追思会;追思会结束后家属提交奖补手续;红白理事会审核通过后方可发放奖补。有奖励就有一定的处罚:激励奖励政策规定,对不按标准办理白事的取消当年的“星级文明户”评比资格。

“不穿孝服、不请器乐、丧事简办,奖励5000元”。这种做法已经在西关社区蔚然成风,社区居民都乐意以这种简单的方式操办白事,其他居民也说这样的规矩好。

政策执行的好不好,领导干部先带头。西关社区联合党委书记任卫明老母亲去世后,他不顾家人反对,坚持按照移风易俗居民公约丧事简办,对抵制陈规陋习,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社区居民无不说好、无不点赞!

随着奖励措施的实施,居民开始接受移风易俗的理念。为了进一步扩大影响范围,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和自律性,西关社区积极引入承诺书机制,引领居民从“逼着做”到“自觉做”。承诺书内容详细,涵盖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反对封建迷信等各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和标准。如,承诺婚礼彩礼不超过一定金额、治丧时间不超过规定天数、不参与封建迷信活动等。社区在组织签订承诺书时,党员干部积极参与,第一时间签订,并广泛宣传红白理事会的重要意义,倡导“文明、绿色、节俭”新风尚。截至目前,社区累计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等宣传资料2000余份,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200余份。

为了不让承诺流于形式,西关社区持续完善移风易俗工作长效机制,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考核评价和奖惩机制,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加强对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成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充分发挥其在移风易俗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同时,积极探索建立移风易俗工作的社会监督机制,鼓励广大群众参与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移风易俗工作的良好氛围。主要做法是积极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对办理白事的户主,网格员掌握信息后上报至红白理事会,红白理事会成员收到消息后主动上门协助治丧,坚持不穿孝服、不请器乐、不大操大办。积极发挥基层网格作用,建立主动发现机制,将社区8个网格的8名网格员作为社区红白事服务员,分片包保各网格移风易俗宣传、红白事指导服务和监督工作,做到了婚丧事宜监管下沉、关口前移;充分发挥志愿者队伍在移风易俗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广泛招募社会各界志愿者,建立移风易俗志愿者服务网络,组织志愿者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如移风易俗宣传、文明劝导、关爱特殊群体等。成立“移风易俗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在节假日、婚丧嫁娶高峰期等时段,深入社区和农村,协助社区开展移风易俗工作,为群众提供各种帮助和服务,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移风易俗的良好氛围。据介绍,2024年依托各类阵地共开展各移风易俗志愿活动11场,惠及群众2千余人,切实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同时创新“积分制+爱心超市”模式,用“爱心”换积分,用“积分”换奖品,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移风易俗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居民从移风易俗的“观赏者”变为“参与者”,共同营造文明健康的社区新风尚。

目前,西关社区“白事简办”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如今,有居民去世时,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简单而温馨的丧礼方式,白事简办风尚已然形成。

好风气带来好典型。据统计,西关社区坚持把选树先进典型作为重要内容,致力于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群众,传递文明新风。社区以“最美家庭”“移风易俗示范户”“十星级文明户”等各类优秀家庭创建为抓手,发挥典型家庭示范作用,团结引领广大家庭传承和弘扬新时代好家风。近年来,西关社区共选出推荐孝老爱亲、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典型家庭15户,同时开展典型家庭宣讲和事迹展示,用身边人的“零彩礼”、旅行婚礼、孝敬长辈等鲜活事例,推动“小家”文明带动“大家”文明。(记者 冯海砚 通讯员 孟瑾)

来源:吕梁日报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