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任运城地委书记,担任过山西省省长和省委书记,52岁英年早逝

纵横话史 2024-11-10 22:38:44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徐 来

编辑|徐 来

《——【·前言·】——》

他是山西百姓眼中,最“接地气”的干部,带头修渠、改良耕种,走遍乡间地头,和村民一同挥汗如雨,却在52岁那年,他英年早逝。

山西百姓口口相传,至今记得这位好书记的名字。这个心系百姓的干部,究竟是谁?

乱世中的抉择

1915年,卫恒出生在山西省,陵川县的沙泊池村,年幼的他原本名叫魏来玉,六岁时过继给亲戚,改姓卫。

卫恒的父母都是普通农民,辛苦耕作也只能勉强糊口。

村里土路蜿蜒,四周是贫瘠的黄土地。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卫恒很早就明白了生活的艰辛。

念书时,就聪明伶俐,村里人常夸他懂事,老师们也说他“有出息”。

抗日战争的烽火,也很快烧到他的家乡,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开始向华北大举进攻。

山西百姓流离失所,家乡的黄土山头上,不时传来战火声。

年轻的卫恒看到村民们,在敌人的压迫下日夜劳作、生活无依无靠,心中愤愤不平,暗暗萌生了抗日的念头。

1938年,卫恒终于加入了共产党,决心抗击日寇。

他成了一名游击队员,担任山西抗日根据地里的民兵干部。

那时的卫恒年轻气盛,个子虽不高,但行动敏捷、勇敢果断。

一次突袭战中,卫恒带队在山区拦截敌军运粮队,他和战士们藏在树林中,屏住呼吸,盯着敌人的马队。

待敌军进入伏击圈后,卫恒一声令下,战士们纷纷跃出掩体,向敌人冲锋。

经过一场激烈的搏斗,他们成功击退了敌军,缴获了大批军需物资。

这次战斗后,卫恒迅速成长,被上级提拔为基层指挥员,成为当地百姓,和战士们信赖的领头人。

他每日奔波在,村庄和山林间,靠一双脚走遍抗日根据地,动员村民参加抗日。

村民纷纷表态愿意支援游击队,有的人还带来,自家仅有的一袋粮食,或一只鸡送给战士们充饥。

1945年,战争结束了,卫恒的斗争并没有停歇。

解放战争爆发后,他立即转入新战斗,1949年,卫恒接到了新的使命,调任运城地委书记,开始了他为新中国、为山西百姓服务的新篇章。

治地运城,心系百姓

运城位于山西南部,地势平坦,黄河水系纵横交错。

土地虽宽广,水源不充足,干旱和盐碱,化成了困扰当地农民的一大难题。

1949年,刚上任运城地委书记的卫恒,看到的是这样一片贫瘠的土地,和过着贫苦生活的百姓。

他内心惦记着,这片土地必须得到改变。

到任后的第一个月,卫恒便骑马,走遍运城的多个村落。

一路上,他走走停停,仔细观察农田的情况,时而驻足在田埂边,仔细查看土壤的颜色和成分,时而与村民交谈,询问他们的收成与生活情况。

站在干裂的土地上,卫恒的眉头紧紧皱起,他知道这是自己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书记啊,我们这里没水,这地种啥啥不长啊!”一次调查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拍着他的肩膀,叹气道。

卫恒望着眼前干裂的土壤,沉思片刻,坚定地说:“咱得把水引过来,只要有水,地就能活。”他安抚着老人的肩膀,语气温和却坚定。

几天后,卫恒召集全县干部开会,提出修建水渠的建议,争取引水灌溉,解决百姓的基本生计问题。

工程说干就干,卫恒亲自带队到水源地考察,确定了修建水渠的规划。

面对资金短缺和技术匮乏的困难,他发动全县群众义务出工,号召大家共同修渠。

“修渠就是修咱们的命根子!”他这样告诉身边的干部。

卫恒亲自到工地干活,每天带头挖土、搬石头,和村民们一起肩挑手扛,齐心协力。

一次修渠中,卫恒在烈日下挥锹挖土,汗水顺着脸颊流下来,手上的老茧也磨出了血泡。

旁边的村干部心疼地劝道:“书记,您歇会儿吧,剩下的交给我们就行了。”

卫恒抬起头笑了笑,拍拍干部的肩膀说:“咱们这是为老百姓干活,怎么能不出力呢?”他继续埋头挖土,脸上带着汗水,也带着坚定。

运城的水渠工程历时一年终于竣工,渠水流向田间地头,土地得到滋润,村民们脸上也露出笑容。

卫恒看着被水浸润的田地,脸上浮现出一丝欣慰的笑意。

“有水了,这地就能长出好庄稼了!”他高兴地对村民们说道。

水利工程的修建让运城的农业情况大有改观。

卫恒并没有就此停步,他继续推动农业改革,引入先进的农耕技术,积极宣传科学种田的理念。

定期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教村民们科学施肥、合理灌溉,村民们纷纷跟在他身后,一边认真听他讲解,一边点头记下。

就这样,在卫恒的带领下,运城的农业生产水平逐渐提升,百姓的生活也一步步好转。

许多村民感激地说:“卫书记是咱们的福星,没有他,哪来今天这好光景!”

省委书记的责任与坚守

1965年,卫恒接到任命,成了山西省的高层领导。

这年,50岁,正值年富力强,满怀抱负,山西地处黄土高原,经济基础薄弱,工业和农业发展都面临极大挑战。

卫恒感到肩上的责任沉甸甸的。

在这样一个艰难的起点上,自己必须做出实事,为山西百姓留下切实的改变。

卫恒一到任便深入基层,亲自走访各地。

面对他带着深厚黄土地气息的亲切笑容,老百姓们逐渐敞开心扉,纷纷向他倾诉苦水。

一位老矿工曾向卫恒抱怨:“书记,咱这儿的煤矿虽多,可煤层太深,条件差,老是出事故。”

卫恒点了点头,神情严肃地答道:“咱们得想法子改善环境,别再让咱矿工兄弟的命往里搭了。”

回到办公室后,卫恒立即召集矿务相关部门,着手研究安全措施和设备改善的方案。

矿工的安全,成了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话题。

他不仅要求严格管理,还制定了新的规章制度,保障矿工们的生命安全。

在会议上斩钉截铁地强调:“矿工的安全高于一切!”这句话让他成为矿工们口中最“接地气”的书记。

山西的农业发展,也成了他的心头大事。

黄土高原土壤贫瘠、灌溉条件差,农作物产量难以提高。

卫恒决心通过改良种植技术,和修建水利设施,帮助农民改善耕种条件。

他亲自带领干部们实地考察,规划各地灌溉网络。

每次视察农业工程,他总是亲自下到田间,掂掂土质、看看庄稼,生怕错过任何影响农业收成的细节。

卫恒在村子里与农民们拉家常,耐心地询问每一位农民的耕种难题。

很多农民感动地说:“卫书记不只是领导,更是咱们的亲人。”

含冤离世,平反昭雪

常年操劳劳累,卫恒的身体状况急剧恶化,1967年1月30日,卫恒去世,年仅52岁。

这位山西的好书记走得匆匆,未能看到自己倾注心血的事业继续发展。

消息传开后,许多百姓和干部都深感悲痛,痛惜这位好书记的离去。

1979年,省委的公告中,卫恒的工作得到了高度评价,他被称为“清正廉洁的人民好干部,为山西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山西的百姓们纷纷赶来,聚集在卫恒的墓前,祭奠这位好书记。

许多曾受他帮助的百姓,自发带来了自己种植的粮食、果蔬,以朴实的方式表达对他的敬意。

一位年长的村民在墓前低声说道:“卫书记,您为我们做的那些事,谁也抹不掉。”

卫恒的事迹,被记录进了山西省的历史档案,他的故事被后人传颂。

至今,每逢清明节,依然有许多百姓和后人带着鲜花、食品前来祭拜,缅怀这位曾用生命服务人民的好书记。

卫恒用短暂而光辉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人民干部。

后来的山西领导干部们,常常用他的话语来激励自己:“身在其位,务实为民。”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