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北京石景山一个普通的施工现场,意外挖出了一具神秘的干尸。这干尸保存得特别好,穿的还是清朝一品大官的衣服,里面居然还有龙袍,随葬品里还有一套!更奇怪的是他留着明朝的发髻!
这究竟是谁?难道是某个被历史遗忘的皇室成员?干尸身上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
施工挖出个大宝贝
2006年5月的一天阳光明媚,工地一片热火朝天。挖掘机在指挥下不断地挖掘,工人们忙着搬运建材,尘土飞扬,谁也没想到,这片看似再普通不过的土地下,竟然埋藏着一个惊人的秘密。
突然,正在作业的挖掘机猛地一沉,地面像是被什么东西拽住了一样,塌陷出一个大坑!正在干活的工人们吓了一跳,赶紧扔下手里的家伙什,围过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一看,大伙儿都倒吸了一口凉气。大坑里赫然出现了一口破破烂烂的棺材,看那腐朽的程度,少说也得埋了几百年了。
更吓人的是,透过棺材缝,能看到里面有个黑乎乎的东西,也不知道是人是鬼,看着就瘆得慌。
“不会是挖到古墓了吧?”“不会是挖到什么不干净的东西了吧?”大家伙儿嘀咕着,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乱动。工地负责人也慌得不行。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万一惊动了什么不得了的东西,那可就麻烦了。他赶紧拿起电话,哆哆嗦嗦地报给了文物局。
文物局的专家们火速赶到现场,一个个板着脸,二话不说就把周围封锁了,开始仔仔细细地勘察起来,气氛一下就紧张起来了。
专家们围着大坑转了好几圈,眉头越皱越紧,这现场怎么看怎么不对劲。
这地方根本不像个正经墓葬,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坑,连个墓室都没有,更别提什么陪葬品了,就孤零零一口棺材,显得十分寒酸。
再看这棺材的材质和样式也透着一股子怪异,既不像皇家陵墓的奢华,也不像平民百姓的简朴,倒像是东拼西凑出来的。
专家们心里犯嘀咕,这到底是谁的墓?怎么会出现在这个地方?带着满腹疑问,他们决定打开棺材一探究竟。
棺材盖被缓缓撬开,一股浓烈的腐烂气味瞬间弥漫开来,熏得人头晕眼花。棺材里躺着的,果然是一具保存完好的干尸!
这干尸全身呈古铜色,部分皮肤竟然还保留着一定的弹性,看起来身高也不高,在1米7左右,整体保存的很好,手指甲都非常的清楚,更奇怪的是左脚上居然还长着六根脚趾。
更让人震惊的是,这干尸的穿戴可不一般!最外面是一件清代官员的朝服,上面绣着威风凛凛的麒麟图案,这可是清朝一品武官才能穿的衣服啊!
专家们小心翼翼地脱掉朝服,里面竟然还有一件明晃晃的龙袍!
龙袍?这可是皇帝的专属,谁敢穿啊?这干尸到底什么来头?专家们面面相觑,眼下必须弄清楚这干尸的身份才行。
引发热议
专家们赶紧把这干尸送去研究,经过仔细检查,确定这是一具男性干尸,年龄大概50岁,死于深秋,很可能是肠胃疾病。
但是这龙袍和一品武官的衣服是怎么回事?难道他是私藏龙袍被处死了?可法医检查后发现,尸体上没有任何刀伤,明显是正常死亡。
更让专家们摸不着头脑的是,这干尸居然还留着明朝的发髻!要知道,清朝可是出了名的“剃头令”。
剃头令简单来说,就是要求所有汉人必须剃掉脑袋前面的头发,只在脑后留一条长辫子,美其名曰“金钱鼠尾”。
这剃头令在当时可是掀起了腥风血雨,多少汉人为了保住自己的头发,宁死不从,最终丢了性命。
所以在清朝,谁敢留着明朝的发髻,那简直就是公然挑战清朝统治,绝对是死路一条!
可这个人不仅穿着龙袍,还留着明朝的发髻,他到底是什么来头?难道他就不怕掉脑袋吗?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位眼尖的专家突然在棺材板上发现了一行字:“皇清诰授中宪大夫,拙吾黄公之灵柩。”
这行字,在昏暗的光线下显得格外清晰,同时也为专家们提供了重要线索。
可是新的疑问又出现了。“中宪大夫”在清朝官职里只是个四品文官,相当于现在的厅级干部,说白了就是个不大不小的官儿。
可他身上穿的可是清朝一品武官的衣服,那可是相当于现在的国家领导人才能穿的!这就好比一个普通公务员,却穿着将军的制服,怎么看怎么别扭。
看来这个人身份绝对不简单。
专家们赶紧翻开史书,希望能找到关于“黄拙吾”的记载,弄清楚他到底是什么来头,为什么能穿得起一品武官的衣服。
可是翻遍了各种史料,竟然找不到任何关于“黄拙吾”的记录,这就好比大海捞针,一点线索都没有。
这“黄拙吾”到底是谁?他身上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一时间各种猜测满天飞。有人说他会不会是个戏子,在台上穿龙袍唱戏?可是专家鉴定后发现,这龙袍可是真家伙,用料做工都无可挑剔,一般戏子根本穿不起的。
也有人说,他会不会是被废黜的皇帝?“黄拙吾”三个字倒过来念,可不就是“我是一个被废黜的皇帝”吗?
难道他是顺治皇帝?据说顺治皇帝痴迷董鄂妃,董鄂妃死后,他就想出家修道,最后下落不明,会不会就是他?
可是顺治皇帝死后是葬在清东陵的孝陵,而且就算他出家,也不可能穿着官员的衣服下葬!这显然也不符合实际。
有人猜测,这干尸会不会是多尔衮?想当初多尔衮权倾朝野,说一不二,穿一品武官的衣服倒也说得过去,而且史书记载他生前还私藏过龙袍,野心勃勃,差一点就当了皇帝。
可是,多尔衮死后被顺治皇帝掘墓鞭尸,挫骨扬灰,死后可谓凄惨至极。这具干尸保存完好,显然不是他。
有人甚至说,会不会是韦小宝?毕竟在金庸先生的笔下,韦小宝可是个传奇人物,他跟皇帝称兄道弟,皇帝赏他一袭龙袍也不奇怪。
但是韦小宝只是小说里的人物,历史上根本没有这个人!小说毕竟是小说,不能当真。
这干尸身份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专家们也犯了难。
“干尸”身份大揭秘
为了弄清楚“黄拙吾”的真实身份,专家们一头扎进了史料之中,开始了地毯式的搜索。
他们查阅了地方志、家谱、文集,甚至连一些民间传说也不放过,希望能找到蛛丝马迹。
终于在一本康熙年间的文集里,找到了一首悼念“黄拙吾”的诗!这下可算找到点眉目了。
这首诗的作者是当时的一位地方官,他在诗中表达了对黄拙吾的敬佩和惋惜之情,还提到了黄拙吾曾担任过四品官职,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几句,却为专家们提供了重要的证据,证明了“黄拙吾”这个人的确存在,而且跟棺材板上刻的字完全吻合!看来这个干尸很有可能就是他!
基本梳理出来的线索就是,他曾是明朝的一位官员,清朝入关后,他继续为清朝效力,官居四品,这身份,在当时也算是地方上的父母官了。
专家们又仔细观察干尸的头顶,发现并没有剃发的痕迹,也就是说,他生前是遵守清朝“剃头令”的。
那他为什么留着明朝的发髻下葬呢?
专家们推测,这可能是他家人为了表达对明朝的怀念,在他死后特意给他梳了个明朝的发髻。
至于那一品武官的衣服和龙袍,很可能是皇帝赏赐给他的。
毕竟史书上对这位“黄老”的记载少之又少,说不定他有什么功绩,或者他的后代出了大官,所以才有了这些特殊的待遇。
这么说来,这干尸的身份就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一个四品官员黄拙吾。
不过这龙袍可是个宝贝,不能就这么放着不管。可是这龙袍出土的时候沾满了血迹和腐烂物,修复起来可是个大工程。
文物修复专家们小心翼翼地把龙袍从干尸身上剥离下来,然后用细小的棉签蘸着水,一点一点地清理。
这清理工作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专家们足足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才把龙袍清理干净。
现在这件龙袍终于重见天日,向世人展示着它精美的工艺和历史价值。
虽然“龙袍干尸”的身份之谜已经解开,但他的故事仍然让人津津乐道。
一个明末清初的四品官员,为何能得到皇帝赏赐的龙袍?他生前到底经历了什么?这些问题,或许永远都无法得到解答。
结语:
“龙袍干尸”的故事,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这位名叫黄拙吾的老先生,带着他的秘密和谜团,沉睡在历史的长河中。
他身穿龙袍,却只是一个四品官员;他留着明朝发髻,却在清朝安然度过一生。这些未解之谜依旧等着人类去破解。
或许,我们永远无法完全还原黄拙吾的人生轨迹,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去探索,而在那些被尘封的岁月里,还有多少秘密等待着我们去发现,还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