贱卖技术?中国盾构机自主研发出来,为何只以外国110价格出售

历史安利官 2024-10-07 14:39:30

我国自主研发的盾构机,目前在国际市场上的售价,竟然只有国外同类产品的十分之一!

消息一出,立即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盾构机,是一种用于隧道施工的大型机械设备。它能够在地下进行自动化挖掘,大大提高隧道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上世纪90年代,全球的盾构机市场被德国、日本等少数几个国家垄断。

1997年,为了修建秦岭隧道,中国花费7亿元人民币,才从德国进口两台二手盾构机。

要知道,那可是1997年的7个亿啊!

更令人沮丧的是,即便付出如此高昂的代价,我们依然无法掌握核心技术。

德国公司对技术严加保密,甚至在维修时都要拉起警戒线,禁止中国工程师靠近。

2002年,国家将盾构机关键技术攻关列入863计划,集中全国优势资源展开攻坚。

这是一项跨越机械、力学、液压、电气等多个领域的系统工程,涉及数万个精密零部件,难度可想而知。

研发人员白天在实验室埋头苦干,晚上挑灯夜战,研究各种技术文献。

功夫不负有心人。

2012年,在成都地铁施工中,国产盾构机与进口设备同台竞技,结果不仅毫不逊色,反而在多项指标上更胜一筹。

这一结果,让国人扬眉吐气的同时,也让国际同行惊讶不已。

如今,我国的盾构机不仅在国内大显身手,还远销海外,参与了多个国家的重大工程建设。

然而,就在国人为之自豪之际,一个现象引发了争议——中国盾构机在国际市场上的售价,竟然只有欧美同类产品的十分之一左右。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首先,我们要明白,价格并不等同于价值。

中国盾构机之所以,以如此低的价格进入国际市场,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完整的工业体系和较低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也是一种战略性的市场选择。

要知道,盾构机市场长期被欧美日等国垄断。作为后来者,中国要想打入这个市场,就必须拿出足够的诚意和实力。

低价策略,正是我们撬动这个市场的撬棍。

通过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价格,我们可以快速获得更多的订单和市场份额。

这不仅能帮助我们积累更多的实际应用经验,提升产品质量,还能迅速建立品牌知名度和用户口碑。

更重要的是,这种策略可以有效规避国际竞争对手的打压。

如果我们一开始就采取高价策略,很可能会遭到既有市场巨头的联合封杀,甚至使用非市场手段来阻挠中国产品进入。

当前的低价是为了快速占领市场,未来随着品牌影响力和技术水平的提升,价格自然会水涨船高。

这就像是下棋,我们现在看似是在让子,实则是在为将来的胜利布局。

此外,我们还要看到,低价策略不仅有利于中国盾构机产业的发展,也推动了整个行业的进步。

通过降低盾构机的使用门槛,更多国家和地区能够使用这种先进的隧道施工技术,这无疑会加速全球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

当然,也有人担心,低价会不会影响产品质量

对此,我们大可放心。中国盾构机能够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靠的绝不仅仅是价格优势。

在多个国际项目中,中国盾构机都展现出了卓越的性能和可靠性。例如,在新加坡地铁工程中,中国盾构机的表现就赢得了当地工程师的一致好评。

事实上,低价不仅没有影响质量,反而倒逼我们不断提升技术水平。

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足,中国盾构机制造商必须时刻保持创新,不断改进产品性能。

这种良性循环,正是推动中国盾构机技术不断进步的动力。

盾构机的诞生,源于一个法国工程师的灵光一现。

18世纪末,马克·布鲁内尔在英国港口漫步时,偶然发现了一种名为船蛆的小生物。这种不起眼的软体动物能够在坚硬的木头中钻出完美的隧道,引发了布鲁内尔的深思。

他开始思考:如果能够模仿这种生物的工作方式,是否就能解决人类在地下挖掘隧道时遇到的难题?带着这个想法,布鲁内尔开始了他的发明之旅。

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失败,布鲁内尔终于在1818年设计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盾构机的雏形。

随着时间的推移,盾构技术不断发展。

到了19世纪末,美国人詹姆斯·格雷特曼发明了带有旋转刀盘的盾构机,大大提高了挖掘效率。

20世纪初,日本工程师大石武一郎又在此基础上加入了泥水平衡系统,使盾构机能够应对更复杂的地质条件。

每一次技术的进步,都让盾构机变得更加强大。

现如今,中国盾构机已经占据了全球市场70%以上的份额。从东南亚到中东,从非洲到南美,中国盾构机正在参与越来越多的国际重大工程项目。

更重要的是,中国盾构机的成功经验,正在被复制到其他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从高铁到大飞机,从海洋工程装备到航天器,中国制造正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实现突破。

结语

未来已来,中国制造正在书写新的传奇。而盾构机,只是这个宏大叙事中的一个精彩篇章。

参考文献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