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多年前,杨乃武与小白菜受尽冤屈,被法国记者拍下罕见的真容

楚风文史 2025-02-15 05:04:25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妍妍

编辑|妍妍

《——【·前言·】——》

140多年前,杨乃武与小白菜的冤屈,成了民间传说中的悲惨故事。两人受尽非议和苦难,被指控犯下无法洗清的罪名。

可是,令人震惊的是,竟有一位法国记者在当时拍下了他们罕见的真容。为什么这段历史会被长时间掩埋?杨乃武和小白菜究竟承受了什么样的命运?

贪官横行

光绪年间的清朝早已不复康乾盛世的辉煌。朝廷里的大臣们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不惜以贿赂和溜须拍马为手段。

丝毫不顾朝廷的利益,他们结党营私,相互勾结,把持朝政。皇帝的诏令在他们眼里形同虚设,只有利益才是他们的真正追求。

更有甚者,为了谋取私利,竟然勾结外国势力,出卖国家利益。在这样一个道德沦丧、官官相护的时代,清朝的统治根基早已被严重腐蚀。

在地方上,官员们更是肆无忌惮地欺压百姓。余杭县令刘锡同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人物。

他仗着自己的湘军背景,在地方上横行霸道,动辄打骂百姓。对那些敢于上访告状的百姓,他更是不择手段地迫害,有的甚至被活活打死。

在他眼里,老百姓的性命如同草芥,完全无足轻重。即便是在江面上行船,他也要霸道地逆行,不顾他人死活。

船夫们为了躲避他的船只,往往不得不冒着生命危险去撞击礁石。许多无辜生命就这样断送在他的霸道之下。

这样的官员,在当时的清朝比比皆是。从京城到地方,从文官到武将,贪污腐败几乎成了公开的秘密。

有的官员为了升官发财,竟然不惜杀人越货;有的为了讨好上司,甘愿出卖自己的灵魂。

在这个人人自危的年代,还有多少读书人敢于挺身而出,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正是这种腐败的环境,造就了杨乃武这样一位不愿同流合污的读书人的悲剧。

他之所以愿意放弃仕途经商,固守清贫,正是不愿沾染那个腐朽时代的污浊。可是,即便他远离官场,最终还是无法逃脱厄运的魔掌。

清高举人的坎坷人生

杨乃武从小就饱读诗书,在同治年间考取了举人。

这本该是他人生的转折点,从此走上仕途,光宗耀祖。但在当时的清朝,科举已经名存实亡,上层路径几乎被权贵阶层垄断。

民间俗语有云:"有钱捐个大官做,没钱捐个小官做,实在没钱捐个小小官儿做。"按理说,凭借这样的功名,找个县丞主簿当当不是难事。

可是在当时的清朝,要想入朝为官只有两条路:一是考取进士,二是花钱捐官。

杨乃武虽然学问不错,但比起那些考了十几年的老学究还是差了一些。

他虽十分刻苦,但毕竟不是科举世家出身,缺乏必要的人脉和资源,屡试不第也在情理之中。

至于花钱捐官,这对一个饱读诗书的读书人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

在他看来,官员应当是居于道德楷模,以天下为己任的人。岂能跟那些不学无术、贪赃枉法之徒为伍?他宁愿清贫,也不愿出卖自己的灵魂。

好在他家境尚可,有十几亩良田和几处房产,日子过得也算宽裕。杨乃武与妻子相敬如宾,夫妻恩爱,虽然没有子嗣,但在乡里也算是模范。

就这样,他在几次科举不第后,索性回到余杭老家,靠着租房收入过日子,闲时还帮乡邻打打官司。这样的生活虽然平淡,但在动荡的年代里,却也实属难得的安稳。

可是,一个读书人想在那个黑暗的时代全身而退,谈何容易?杨乃武虽远离官场,但他那刚正不阿的性格和同情弱小的善举,却招致了贪官污吏的忌恨。

特别是他常常帮助乡亲打官司,揭露官府的贪腐,更是触动了地方官员的利益。时间一久,他在官场便树敌无数。

豆腐西施的悲惨命运

毕秀姑的命运本该平凡而安稳。

她嫁给了老实巴交的葛品连,夫妻俩租下杨乃武的房子开了家豆腐店。因为长相清秀,又常穿绿衣白裤,乡里人都叫她"小白菜"。

在杨乃武的协助下,豆腐店生意红火,夫妻俩也十分恩爱。

夫妻各司其职,葛品连采买原料、制作豆腐,毕秀姑则在前台负责销售、记账。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虽然生活清贫,却也其乐融融。

然而,美丽的容貌和招摇的绰号却也招来了不少登徒子的骚扰。

附近几个纨绔子弟每日在店前轻薄调戏,言语举止十分下流。就算是去菜市买料,路上也免不了言语调戏。

毕秀姑虽感愤怒,但面对这些有恃无恐的纨绔,也只能忍气吞声。为了保护妻子,葛品连学起了"武大郎",亲自挑担子出去卖豆腐。

虽然豆腐的销量不如以前,但夫妻俩仍觉无憾,毕竟现在可以避免纨绔们的纠缠。本该是个温馨的小家,却因为一些流言蜚语而变了味。

街坊邻居见杨乃武经常在家,小白菜又整日深居简出,便开始传播"羊吃白菜"的谣言。

有人说杨乃武和小白菜有染,还甚至有人说两人假戏真做,婚外情早已持续多时。

这些流言最终成了一场悲剧的导火索。虽然毕秀姑对这些谣言十分愤怒,但碍于妇道,也不好公开辟谣。

久而久之,街坊邻居对她的指指点点让她寒心彻骨。即便在丈夫面前,她也觉得有一丝愧疚。

丈夫虽然信任她,但面对街坊的窃窃私语,心里难免介怀。夫妻俩的感情,在流言蜚语中渐生裂痕。

一场精心设计的阴谋

葛品连的突然离世成了这场悲剧的转折点。他本是得了场重病,小白菜请了大夫开药,谁知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加重了。

小白菜又换了一个大夫,这个大夫说是火症,开了泻火的药,结果葛品连服药后就去世了。

按理说,医者父母心,大夫也是为了救人,即便是误诊也情有可原。可是,在谣言满天飞的余杭,人心早已不古。

葛家人听信了之前的谣言,怀疑小白菜和杨乃武暗中勾结,毒死了葛品连。他们不顾小白菜的悲伤,反而跑到县衙去控告她谋杀亲夫。

刘锡同早就看杨乃武不顺眼,这下可抓住了机会。他一心想把杨乃武治罪,小白菜不过是个替罪羊。

他强令仵作伪造验尸结果,谎称葛品连是中毒身亡。又逼小白菜屈打成招,逼她在口供中承认是与杨乃武合谋毒死丈夫。

就连杨乃武也遭到了严刑拷打,几乎不成人形。整个案子早已沦为刘锡同打击报复的工具,他要不择手段地置杨乃武于死地。

在他们看来,葛品连和小白菜的死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杀一儆百,让世人知道得罪他们的下场。

杨乃武和小白菜被关在大牢里,生不如死。杨乃武的家人四处托人疏通,却碍于刘锡同的淫威,无人敢帮忙。

小白菜在狱中备受凌辱,身心几近崩溃。一个无辜女子,就这样沦为权贵们手中的玩物。她日日以泪洗面,却无人怜悯。

红顶商人及时出手

杨乃武的姐姐明白自己弟弟的为人,坚信这是一场冤案。

她四处求助,却处处碰壁。正当他们一筹莫展之际,江浙红顶商人胡雪岩主动提出资助他们告御状。

胡雪岩此举看似义举,实则另有目的。作为江浙商帮的领袖,他一直受制于以湘军为首的权贵集团。

这些人不但垄断朝政,还在商界横行霸道,令他们这些商人苦不堪言。

这次案件是他们打击湘军的一个绝佳机会,若能借此扳倒刘锡同,无疑会令湘军集团元气大伤。

胡雪岩经营多年,早已在朝中布下人脉。他一方面出钱为杨乃武请得名律师,上书御状。

另一方面又买通法国记者拍下杨乃武和小白菜的照片,在报纸上大肆报道。

在他的运作下,这个案件迅速成为轰动全国的大案要案。

舆论一边倒地支持杨乃武,谴责刘锡同的滥用私刑。就连西方报纸也纷纷撰文,痛斥大清王朝的腐败无能。

案件闹大后,慈禧太后也看出了这是个打压湘军的好机会。

湘军势大,早已超出她的掌控,若再放任不管,恐危及皇权。于是她派钦差大臣重新调查此案,以平息舆论。

在确凿的证据面前,刘锡同百口莫辩,最终伏法。朝廷下旨,为葛品连案件平反昭雪,并赐杨乃武白金百两,以慰其心。至此,这场轰动一时的冤案终于尘埃落定。

《——【·结语·】——》

案件虽然平反,可当事人的人生却已经被彻底毁掉。

杨乃武从此精神恍惚,不敢见人;小白菜为了逃避世俗的非议,只能削发为尼,终身不下山。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

《清末江南惊世疑案钩沉—— 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的真相》吴 仁 安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