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圈走上千亿!德国“螺丝大王”伍尔特,却一直被误以为是国企

九天揽月娱乐 2025-04-02 02:37:37

靠造螺丝钉起家,仅仅用了28年,就在中国100多个城市建立了完美的销售网,哪怕就在全球经济萧条期,也能一年圈走上千亿。

作为德国最具有威望的企业之一,“螺丝大王”伍尔特却一直以来被外界误解,甚至于还有不少人,将其视为中国国企。

究竟是何等原因让一个外国品牌,竟选择一步步中国化?难道在国内,就没有一家国产企业能够干过它?

亦国亦外的伍尔特

2021年,伍尔特的全球销售额高达171亿欧元,换算成人民币大约是1198亿元。

伍尔特在中国市场的成功,引起了无数外企的好奇。

作为一个小小的螺丝厂,竟能在小产品制造业极度发达的中国立足。

甚至于不少人一度认为,伍尔特就是中国的本土企业,甚至于还有不少人将其视为中国国企。

然而伍尔特的成功,却并没有意思的偷奸耍滑。

一切都源于,它的产品和服务深度融入了许多重要工程,影响着中国发展的方方面面。

从北京奥运会主场馆的特殊螺丝,到高铁上的专用紧固件,再到北京南站地铁站的太阳能设备,处处可见伍尔特的身影。

伍尔特还与地方政府合作,并赞助中国男篮。

这种深度参与国家级项目的经历,才让人觉得它像是一家中国国企。

伍尔特很少做广告,也没有豪华的展示场所。

而是专注于产品质量和技术,靠着口碑传播来吸引客户。

这种不张扬的营销方式,反而让很多人不太了解伍尔特。

另外伍尔特与很多中国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特别是在汽车制造和建筑领域。

伍尔特已经成为这些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伙伴,这让它看起来更像本土企业,而不是外企。

1945年,二战后的德国一片狼藉。

伍尔特从一个简陋的小作坊开始,坚持质量和信誉,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954年,年轻的伍尔特接管公司,他当时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不靠低价劣质螺丝来竞争,而是专注于研发高精度、高质量的紧固件。

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特别的选择。

正是伍尔特对产品质量精益求精、几近苛刻的追求,才成就了其卓越的品质。

得到了“拧三圈就严丝合缝”这样的高度赞誉。

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也让伍尔特在代表着高品质的“德国制造”品牌中。

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这种对品质的执着,最终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市场口碑和品牌价值。

每一颗螺丝钉都够劲

伍尔特的“轴”劲儿,体现在对产品质量“零容忍”的决心上。

他们绝不允许任何质量瑕疵,这是他们一丝不苟精神的体现。

在德国总部,有间特殊的“螺丝监狱”。

一旦产品抽检不达标,整条生产线就会立刻停产整顿。

相关负责人还要拿着不合格的“罪证”参加严格的质询会议,深刻反思并承担责任。

伍尔特对合作伙伴的要求同样严苛。

曾经有一家合作长达20年的供应商,因为私自更换了廉价的钢材。

第二天就被无情地从供应商名单中除名,永久取消合作资格。

这种严格的标准要求,使得每一家供应商都必须全力以赴,不能出现任何疏忽。

正因为如此,伍尔特产品的质量始终如一,保持着卓越的水平,从未降低标准。

这对供应商来说是一种挑战,但同时也是对产品质量的有力保障。

除了对产品质量精益求精,伍尔特还坚持着眼于长远发展。

他们每年投入巨额资金用于研发,占到总收入的15%,力求产品不断升级。

即使是很小的螺丝,伍尔特也对其防锈涂层进行持续改进,至今已更新到第27代。

在浙江嘉兴的伍尔特物流仓库里,仍在使用的智能分拣系统是上世纪90年代从德国进口的。

如何才能超越伍尔特

伍尔特进入中国市场,没有直接采用西方的营销方法。

而是选择了更贴近中国市场的“接地气”策略。

销售人员肩扛螺丝样品,深入长三角的汽配市场、珠三角的电子厂、华北的建筑工地。

用实地演示的方式,让客户亲身感受伍尔特螺丝的优势。

这种看似笨拙的方法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短短二十年间,伍尔特螺丝成功进入中国90%的豪华车4S店。

就连高铁轨道的紧固件招标,也常常能看到伍尔特的身影。

同时伍尔特坚持走特色路线,不打价格战。

电商平台想让伍尔特降价搞活动,伍尔特中国区总裁直接拒绝。

“我们的螺丝比普通螺丝耐用得多,寿命是它们的八倍,为什么要比价格?”

伍尔特对自己的产品质量非常有信心,这反而让他们抓住了消费升级的机会,赚到了钱。

很多小工厂的老板虽然嘴上抱怨伍尔特的东西太贵,但还是回头继续买。

他们觉得,机器一旦停工,一天的损失都够买十年的螺丝了,用好螺丝更划算。

伍尔特积极适应中国市场,本土化策略也因此更加有效。

他们密切关注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适时推出各类新产品,满足本土厂商的需求。

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阶段,伍尔特成功研发出具有专利技术的“导电防松螺丝”。

这款产品性能优异,甚至吸引了特斯拉供应链总监亲自前往德国,与伍尔特公司进行紧急谈判。

伍尔特的成功对中国制造业来说是很好的学习榜样。

他们坚持长期发展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值得国内很多企业借鉴。

相比之下部分国内制造业常常陷入价格竞争,急于求成,甚至盲目进入不擅长的行业。

这种浮躁的现象,也常常导致了企业对研发和人才培养的长期投入不足。

要出现中国的“伍尔特”,企业自身需要转变观念,整个行业也需要共同努力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信息来源:

【1】人民网2016-01-12《德国伍尔特集团签约落户浙江海盐经济开发区》

【2】每日经济新闻2019-06-16《德企伍尔特中国CEO谈在华25年:感受到巨大的市场 也遇到聪明的竞争者》

0 阅读:0

九天揽月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