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年俗中,正月初六被称为“马日”,是“送穷鬼”的重要日子。古人云:“穷鬼有五,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
这一天的仪式,不仅是驱赶贫穷的象征,更暗含着对生活的深刻智慧——以敬畏之心告别困顿,用烟火气迎来富足。如今,尽管时代变迁,但“送穷鬼”的习俗仍在民间代代相传。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30472cabf3b22669b1a0ae3403a9a37.jpg)
老一辈人常说:“送穷送得彻底,一年才能顺遂。”究竟该如何在这一天“送”出穷气、“迎”来财神?且看老祖宗留下的“3忌、3摆、4做”之道。
一、初六“送穷”的千年渊源在靠天吃饭的古代,正月恰是青黄不接之时。初六“送穷”,实则是百姓对春耕的祈福:扫去旧年晦气,腾出粮仓空间;焚烧象征虫害的破衣,祈求五谷丰登。正如山西民谣所唱:“正月初六扔穷鬼,谷仓堆得碰房梁。”
二、初六“3忌”禁忌一:忌囤积秽物
老话说:“穷鬼爱藏污纳垢。”初六清晨,北方人家会将除夕至初五的垃圾称作“穷土”,装入旧陶罐摔碎于路口。若当天家中仍堆满垃圾,则被视为“留穷窝”。2019年河南某古镇曾发生趣事:一商户因初六未倒垃圾,当年生意冷清,次年特意请来舞狮队“驱穷”,竟成当地旅游招牌。
禁忌二:忌闭门不出
“穷气是闷出来的!”在江浙一带,初六需敞开大门,主妇持竹竿敲打屋梁,边敲边念:“穷鬼出,福星进!”广东潮汕地区更有“走五穷”习俗:全家老少出门游逛,专挑人多的集市,寓意“踏散穷根”。
禁忌三:忌争吵计较
山西吕梁地区流传着一则传说:穷鬼最喜挑拨离间。初六若发生口角,整年易招小人。2018年央视纪录片《中国年俗》拍到动人一幕:河北一对兄弟因遗产纠纷三年未说话,却在初六这天相约祭祖,借“送穷”契机重归于好。
三、“3摆”:摆出招财阵1. 摆“五谷斗”——粮仓根基稳
在陕西关中,初六要摆“五谷斗”:红木升斗内装稻、黍、稷、麦、菽,插三支柏枝,寓意“五谷扎根,百(柏)事顺遂”。2010年西安汉阳陵考古发现,汉代贵族墓中已有类似器皿,可见此俗源远流长。
城市家庭可用玻璃罐分装五种杂粮,贴上“丰”字剪纸,置于厨房西北角(风水学中的“财门”位)。
2. 摆“三果盘”——财运滚滚来
闽南谚语:“初六三果香,穷鬼逃过洋。”供桌需摆甘蔗(节节高)、柑橘(大吉大利)、苹果(平安富足)。台湾鹿港古镇至今保留独特摆法:甘蔗头尾缠红纸,横放门槛上,称作“穷鬼绊脚槛”。
科学依据:这三种水果正月正值上市,富含维生素,暗合冬春交替时养生需求。
3. 摆“文武财”——双财照门庭
北方商家初六开市,必在店铺东南角摆文财神比干(象征诚信),西北角摆武财神赵公明(震慑宵小)。2023年北京琉璃厂一家百年老店曝光镇店之宝:清代黄杨木雕文武财神,每逢初六以茅台酒擦拭,已成非物质文化遗产。
普通家庭可贴财神年画,用白酒轻拭神像面容,念诵:“酒敬财神醒,福到万家兴。”
四、“4做”:做旺全年运1. 做“扫穷粥”——釜底抽薪法
河北邯郸保留着古老的“扫穷粥”习俗:初六黎明,主妇用高粱秆扎成小扫帚,在熬制菜粥时不断搅拌,念咒:“一搅穷气散,二搅病灾消,三搅金银满锅跳。”吃完粥后,要将扫帚与破衣一同焚烧。
年轻人可尝试“五行养生粥”:红豆(火)、薏米(土)、黑米(水)、百合(金)、绿豆(木),暗合相生之道。
2. 做“踩穷鞋”——踏破铁鞋无霉运
在云贵山区,初六要穿新鞋踩踏门槛,孩童们还要比赛踩破旧鞋。苗族传说认为,鞋底沾的泥土越多,越能带走穷气。2024年贵州榕江县“村超”赛场,球员们特意在初六穿着钉鞋训练,取意“踏碎穷困,踢出富贵”。
科学提醒:旧鞋可捐赠给公益组织,既应了民俗,又行善举。
3. 做“送穷船”——纸船明烛照天烧
江南水乡的送穷方式最富诗意:用芦苇编小船,放上头发、指甲(代表秽物),点燃后推入河中。苏州评弹《送穷》唱道:“纸船摇摇过胥江,穷神送到东海上。”
环保创新:如今可用糯米纸折船,内置艾草、陈皮,既遵循古礼,又避免污染河道。
4. 做“迎财宴”——七菜开市聚财气
广东潮商初六的“开市宴”必上七道菜:发菜蚝豉(好事发财)、芹菜猪手(勤劳就手)、鲮鱼球(财源滚滚)、莲藕盒(和气生财)、腐竹(富足)、菜心(有心发财)、年糕(年年高升)。
普通家庭可简化成“三荤三素一汤”:红烧肉、清蒸鱼、白切鸡,炒芹菜、焖腐竹、拌发菜,再加一盆“金银蛋苋菜汤”(皮蛋+咸蛋)。
结语:送的是穷,修的是心《周易》有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初六“送穷鬼”的深层智慧,在于教会我们在新旧交替时主动破局。
当现代人按响电子鞭炮,用扫地机器人清理“穷土”,在朋友圈发“穷神退散”表情包时,那份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依然与千年前韩愈洒酒送穷的心意一脉相承。
或许正如闽南祠堂里的那副楹联所写:“扫去穷根须早起,迎来富路要勤耕。”
这个初六,让我们以虔诚而不失创新的姿态,送走有形无形的“穷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