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5日,三位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罗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因为发现了“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而被授予了“2009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世界医学界认为他们找到了“引起人类衰老和罹患癌症等严重疾病的秘密”。
端粒与衰老之间的秘密
端粒是线状染色体两臂末端由特定的DNA重复序列构成的结构,在染色体定位、复制、保护和控制细胞生长具有重要作用。端粒DNA的起始长度在人们还处于母亲的子宫时就已被决定,每个人之间的端粒DNA长度差异在3000个至2万个碱基对之间。一般,老年人的端粒DNA比年轻人短,长寿人群的比短寿人群长。
科学家发现,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会变短一些,且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进一步磨损。在刚出生的5年内磨损速度最快,是正常速度的4倍,之后逐步减慢并相对稳定,60岁后变化更慢。当端粒DNA的长度缩短到一定程度时,细胞将终止其功能不再分裂,之后开始走向衰老和死亡。三位科学家将端粒与生命极限(寿命)联系在了一起:端粒,是决定生命终点的关键所在;端粒DNA长度是人体内在的“衰老生物钟”,在以倒计时的方式计算着人类寿命。

检测和延长端粒长度
严重缩短的端粒是细胞老化的信号,科学家们也开始将端粒视为“衰老标识”之一。让端粒缩短的因素既有必然的内因,也有环境造成的外因。DNA复制造成了端粒一定程度的缩短,这是不可变更的自然法则,属于内因;氧化压力、炎症反应等,也会造成端粒的缩短(或断裂),是相对可以调节、改变的外在因素。
研究发现,特别短的端粒或端粒的快速缩短与多种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老年性痴呆、糖尿病以及癌症相关,发现存在的健康隐患。因此广东祈福医院老化病防治中心引入先进的端粒检测,帮助受检者获取端粒长度的分布(是否存在短端粒)、周期内端粒短速率(衰老速率)、生物学年龄、衰老状况等健康信息,之后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心理状态、平衡的膳食结构、有效的医药手段等正面调节外因对端粒缩短的影响,以延缓衰老、延长生命长度,撬动生命极限的“支点”!